无锡一个区,一年机器人产值50个亿

麴义看金 2024-06-05 15:44:39

前阵子参加“2024长三角主流媒体无锡行”活动,跟媒体同仁探访了无锡一些地方。

我发现,无锡各板块的产业发展和这里的景致一样,充满无限希望。

这次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点位都与未来产业息息相关。其中,机器人始终是大家颇为关注的一个赛道。

一个大背景是:《“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集成应用新高地。尤其今年人形机器人概念火了,大家都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无锡有没有做好准备?我想有一个板块已经很有底气回答好这个问题。

无锡滨湖区。

滨湖区的长广溪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是我们走访的机器人企业之一,从这家企业延伸开去,我发现:

这个区域已经长出了不少机器人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形成产业发展的“雁阵效应”。

01.

全球首家车载机器人供应商在这里

滨湖区有个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非常“无锡化”的地方,占地面积很大,草木茂盛,碧水淙淙,而且这么美的地方居然还是一个免费的景点。

就在它旁边,坐落着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

长广溪智能制造。

当我们走进长广溪智造的大厅,展示区内,许多白绿相间的协作机器人在工作台上“各司其职”,有的在上下料,有的在锁螺丝;工作区窗边树影摇曳,工作人员正神情专注地对着电脑屏幕敲击键盘,光影也在他的工位上跳动。

很难想象,这么一家看起来岁月静好的低调企业,竟是全球首家车载机器人供应商,竟然重新定义了新一代车规级高速协作机器人。

2018年,长广溪智造在无锡滨湖种下种子。

如今,长广溪智造成为全球唯一遵循IATF16949:2016国际汽车质量体系标准生产协作机器人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汽车整车厂定点供货资质的合格零部件供应商,已构建5G+车规级“工控+工艺”智造闭环。

短短5年多时间,长广溪是怎么从一家初创企业做到业界领先的?

长广溪智造创始人吉峰告诉我们,企业成立之初,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升级换代,各行各业对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三化融合”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当时市场上的产品还远无法满足。

于是,做那个填补市场需求的“智能化装备生产商”成为吉峰和其他两位创始人创办企业的源动力。

这5年,长广溪智造的节奏并不像有些初创企业一样,一开始就选择“铺市场、抢订单”这种凶猛打法。

他们就像身边长广溪的水一样,静水流深。虽然成立1年后就推出了原型产品,但并不急于销售,而是花了3年时间专注于协作机器人和汽车智能部件的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打磨产品、迭代技术。

也正因为投入大量精力研发,长广溪智造实现了除谐波减速器之外的全部自研,有效解决了协作机器人的成本痛点。

夯实基建后,长广溪智造就正式开启了全新一代车规级高速协作机器人的“狂飙”之路。

如今,长广溪智造已经形成消费级、工业级、特种级三大系列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

其中以咖啡机器人、按摩机器人为代表的消费级协作机器人主要面向“服务业”,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正加速进入千家万户,工业级协作机器人在汽车、3C电子、机械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种级协作机器人主要面向“防爆领域”,可在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工作业,极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和同类产品相比,长广溪协作机器人具有速度快、轨迹精度高、刚性强等性能优势,以智能柔性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长广溪智造的协作机器人正从湿地公园“走”向全国,进入更多场景,赋能中国的智能制造。

02.

宇正铁路,国内焊接机器人领跑者

滨湖区的朋友告诉我,这里还有一家公司很厉害,在国内焊接机器人圈里名气很大。

于是,我们来到了这家无锡市宇正铁路油封制造有限公司。

站在宇正铁路的工厂大门外,你一定想不到,这样一家看似“普通”的装备研发企业却暗藏乾坤——

全国在运行的高铁列车中70%的减震装置焊接组件都由他们完成,同时,宇正也是全国第一家做减震装置焊接组件国产替代的企业。

除此之外,他们还组建了国内复兴号高铁座椅支架的全国首条自动化生产线,开发了国内首台全AI乳腺检测设备中的全自动跟踪检测系统。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在宇正铁路的办公楼里,总经理林乔宇和我聊起了宇正铁路颇为艰辛的研发历程。

2015年起,宇正铁路就开始致力于焊接机器人产线研发,但当时由于进口机器人品牌多年来占据绝对优势,给市场带来巨大销售压力。

怎么破局?一方面是加大研发投入,从成本和产品性能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就是升级。

经过深入市场洞察,林乔宇决定将单一的机器人本体产品研发制造升级为机器人本体加自动化整线项目集成的研发和制造。

命运的齿轮,在2019年开始悄然转动。

2019年,无锡新日电动车找到宇正铁路,因为企业急需生产一大批美团外卖车,原有产线难以应付这么大产量。

经过1个多月的攻坚克难,熬夜奋战,由宇正铁路承接开发的无锡新日电动车美团外卖车型车架的机器人焊接整线项目正式投产运行。

这是国内首次国产化焊接整线,填补了多年来该行业焊接机器人整线纯进口机器人生产的空白,并且运行稳定,在85%的生产稼动率下(生产稼动率是指设备实际生产量与理论上可能的生产量的百分比,85%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这条产线的ROI(投资回报比)比进口机器人整线提升约20%。

新日一战,让宇正铁路在焊接机器人市场迅速打开了一个缺口,客户认可度逐渐提高。

随后,宇正铁路又为小米全球首发家用走步机产品开发了首条国产自动化机器人生产整线,生产效率是人工生产线的整整5倍。

2023年年底,集下料、焊接、搬运、码垛等多个工艺于一体的全自动焊接整线“机器人工作岛”正式运行。

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下的上千份方案,是宇正铁路在不断试错和创新研发中为自己建起的护城河。

“现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客户来找我们做整线,只要涉及弧焊的,我们很快就能找到类似的解决方案。”

这份自信也体现在宇正铁路的订单上。

林总告诉我,今年宇正的订单量迎来“垂直式增长”,有时单月订单量就达到往年几乎全年的订单量,企业产值预计超1亿元。

谈话间,已经有多家客户打来电话和林总沟通订单。林总笑说:“交付快是宇正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很多企业尤其车企,智能化对他们而言是刚需,更新迭代快,这就要求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研发出契合需求的机器人整线。”

如今,宇正铁路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研发实力,已经成为国内焊接机器人赛道的领跑者。

今年年初,宇正铁路专门为中国林德叉车定制了一条融入淬火工艺的焊接机器人产线,这个产线,让林德叉车一年30万根门梁和踏板淬火焊接组件实现了100%“中国造”。

前不久,宇正铁路刚为一家客户企业提供了7条机器人焊接整线,而客户使用的进口产线,只有1条。

此外,宇正还为比亚迪、东风、中铁、中车、三一重工等国内知名企业“量身定制”了多条机器人焊接产线。

十多年前,进口产线仍是很多制造企业的首选,而现在,滨湖企业宇正铁路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器人送进“大厂”打工,帮助他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这个过程中,宇正铁路迈进的每一步,既清晰又有力。不仅成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征程,也进一步推动着“中国智造”的发展进程。

03.

复星,和这里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园

放眼整个滨湖,除了有长广溪智造这样的车规级机器人龙头企业,宇正铁路这样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这里还有好几家亮眼的机器人产业相关公司——

以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

以无锡埃姆维工业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器视觉领域企业等。

更直观地来看,滨湖区共有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21家,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近50亿元,涵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多个应用领域,产业链初具雏形。

机器人产业能在滨湖形成“雁阵”并不容易,并非偶然。

技术创新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怎么激发创新活力,滨湖区对此“很有一套”。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埃姆维的总经理王振宇告诉我,当年他通过人才引进回到无锡后,地方政府不仅第一时间给了他150万元用于研发、升级设备,还积极推荐人才、嫁接项目,竭尽所能帮助他在滨湖创业。

今年,滨湖更是出台“滨湖之光”4.0人才政策,每年拿出1亿元真金白银,推行“零本创业”、建立“青创联盟”,为创业青年提供启动资金和免费载体。

从产业环境上看,作为无锡科创底色最鲜明、资源最密集的板块,滨湖集聚了无锡近90%的科教资源,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相关产业均超百亿元规模,这些厚实的产业底子,都在为机器人创新研发提供强劲的硬核支撑。

针对前沿领域,滨湖区也在抢抓人形机器人风口。

滨湖区的朋友和我说,今年滨湖的首个开工项目就面向人形机器人产业,总投资12.6亿元的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项目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开创了区属国企与头部基金股权合作开发运营新模式,未来将打造一个“智慧+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

滨湖区还成立了“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这个联盟由威孚高科、鼎智智能、万迪动力、华光汽车部件、蔚瀚智能及江南大学、南理工、上海交大等长三角众多院所、企业组成,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湖湾,实现产业规模化。

根据《滨湖区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滨湖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要达到100亿元,新招引300家企业。在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1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