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古装剧基本都是一条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尤其是古偶剧,每年上线很多,看似眼花缭乱,但唯一的区别就是名字不同,号称年度大作的《一念关山》也不例外。
虽然《一念关山》是古偶剧,本身标准就低,但起点低,不代表能容忍烂。
不给刘诗诗、刘宇宁加那么多滤镜,把每个人都弄的脸煞白就不会拍戏了吗?刘诗诗与当年的龙葵相比,简直白的发光,都不像真人该有的样子。
刘诗诗多少还有颜值的底子在,而那个刘宇宁空有身高,此“颜”差矣,却非要装帅哥,叫人难以入戏,看了焦恩俊的AI换脸之后才算舒服了许多。
另外,这些导演和演员们真的是不懂装懂,还是故意视而不见。
颜值的问题可以用剧本和演技弥补,可加这么多滤镜,脸化那么白,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那就是这个角色无论生伤死,过度磨皮导致从脸色都看不出任何变化,观众入戏难,演员表演受损。
如果演员本身就没有演技,那倒无伤大雅,毕竟谁也不会有期待。
但他本身若有演技,滤镜一加,磨皮一上,也成没演技了,如《烈日灼心》里,邓超被注射死亡那一段,他的表情有多重变化,脸上的抽搐等细节小动作也有不少。
倘若滤镜、磨皮一起整,这段表演将会大打折扣,层次感消弭殆尽,无论邓超做什么都被磨没了,也就不会荣膺影帝桂冠。
如果说电影对电视有些不公平,那选择一部电视剧来举例子。
在《鸡毛飞上天》中,苦寻八年,陈江河与洛玉珠在火车上相遇,激动、紧张、慌张、害怕、失声,多种情绪一瞬间袭来。
假如这个时候,张译、殷桃加了美颜,什么瘦脸、大眼、嫩肤、美白统统上,只要能白、能美,那他们的这段表演,观众只能看到两张煞白的脸,做着空洞的表情。
所以近年来,关于演技高低的评价变成了会不会哭,只要会掉眼泪,都是炸裂、整容演技,毕竟在滤镜下,眼泪还是能看得清楚的。
通过这种对比也可知,为什么刘诗诗、杨幂、赵丽颖等人难获金鹰、飞天、白玉兰。
本来是品鉴演技,可看到的都是一张张大白脸,假如你是评委,你会把奖给她们吗?纵观获得视帝、视后的演员们,他们的剧滤镜很少加那么厚,水后除外。
既然你选择了美,那就不要谈演技,好好当一个花瓶就行了,粉丝也不要到处喊冤,抨击一个个获奖者,你们先批评的该是那些遮盖了演技的滤镜。
当然,《一念关山》的问题不止这一个。
还有一眼假的女扮男装,多少年了还把剧中角色与观众当傻子,声线没变,穿身男装就成了男人,甚至连胡子都懒的贴了,竟然所有人都看不出来。
吃饭如蚊子吸血,不仔细看都看不到演员在张嘴吃饭,就算要保持身材,就算道具不好吃,但好歹也看起来像在吃饭吧,扭扭捏捏,一点都不真诚。
最令人不堪入目的是棚拍的劣质感,导致远景、大场面、战争戏都透着一股假,就这,一群粉丝还不停地吹嘘场面多宏大。
不知他们有没有长眼睛,或者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稍微瞄一眼就能看出都在绿幕前做动作,是怎么闭眼吹的。
坐井观天不可怕,可怕的是真的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怪不得古偶剧不思进取,能够舒服躺着赚钱,为什么要站起来劳累。
说是服化道精良了,其实远不如以前的实景拍摄。
再加年轻和中年演员们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的演技,国产剧大多是烂剧根儿就在这,除非剧本特别优秀,才能将剧捧起来,否则只能被荼毒。
服化道华而不实,动作设计也半斤八两。
既然都请了动作指导和那么多替身,花了钱了,为什么还要放慢动作,好歹借助剪辑让动作连贯起来啊,连王家卫都知道快才顺畅啊。
不过,与白瘦幼审美相比,放慢动作都显得不足为奇了。
剧里尽是枯瘦嶙峋的演员,一个个连盔甲都撑不起来,看不到半点男子气概,穿个叠穿的长袍,仿佛小孩穿大人衣服,既别扭又病态。
以前看《天龙八部》,虽不是五大三粗,但胡军一看就浑身大侠风范,男子气概十足,甚至演完乔峰之后,他一文戏演员直接晋升为动作演员。
而《一念关山》中的那些所谓的高手呢?弱不禁风的样子,吊个威亚都害怕他们扯断肋骨,舞刀,舞剑花更是想都不要想,能拿动就不错了。
武戏拉胯,文戏凤雏跟随,为了强行古风,咬文嚼字。
说着也许连演员自己都不懂的四字词语,但遣词造句有生搬硬套之嫌,乍听之下,很有文化,实则绣花枕头。
表面功夫做不好,那就得依赖内核故事,可这恰恰是国产剧最大的不足之处。
但反过来想,如果一部剧颇受好评,那说明它的故事真的好,其他细节,对于大多数国产剧来说很难及格,更可见《漫长的季节》的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