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被定格,成为永恒。1934年,叠溪大地震震撼了整个四川,而在这场灾难的第二年,一位名叫庄学本的摄影大师踏上了探索羌寨的旅程。他的镜头,不仅记录了一段段被遗忘的历史,更捕捉到了羌族人民最为纯真本色的一面。
庄学本,这位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的大师,将与他相遇的羌人视为“隔离较远的兄弟”。这份深厚的尊重与理解,使得他的镜头下的羌人肖像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与真挚的情感。在拍摄肖像时,庄学本不仅捕捉人物的正面,还细致入微地拍摄了侧面和背面,全方位地展现了羌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
在他的镜头下,无论是平民百姓、贵族阶层还是统治阶层,都显得如此自然、直接和朴素。背茶包的羌民、咂酒的汉子、震后在悬崖边重开路的勇士、茂县城内繁忙的街道、羌民老俩口的温馨、羌族妇女的勤劳、九子屯羌妇背孩的艰辛、水塘寨羌民家庭父子俩的亲情,以及那些应该参军的年轻孩子,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这些画面中的羌人,没有刻意的摆拍,没有虚假的笑容,只有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庄学本不仅记录了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还通过他的镜头展现了羌族社会的多元面貌。九子羌女的美丽、羌族老妪的慈祥,都让人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这些照片,如同一扇扇窗户,打开了外界了解羌族的通道,让更多的人得以窥见这个古老民族的真实生活。
1941年,庄学本在成都、重庆、雅安举行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西康影展”。这场影展的照片拍摄地点遍及23个县,历时3年,以真实的形象介绍了西康的山川、地理、民族、物产。庄学本的镜头,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将西康的壮丽风光与羌族人民的淳朴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些经过后期上色的照片时,仿佛穿越了80多年的时空隧道,亲眼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羌族风貌。庄学本的摄影作品,不仅是对羌族文化的珍贵记录,更是对人性、对生命、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他的镜头,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