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秦简出土前,已出土大量的战国、西汉、魏、晋竹木简,唯独没有秦简,由于秦确切史料的奇缺,使得一些秦剧、秦书成了“无根浮萍、无病呻吟、无魂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历史书。
1975年,云梦睡虎地墓出土了大量的内容极其丰富的秦简,这是墓主人“喜”的随葬品,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使我们对秦国秦代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关于喜本身的活动,我们无从知晓,若硬要在喜的枯索尸骸中发掘丰富的历史线索,无异于在苍蝇脸上剥肉,蝴蝶翅上刮粉。本连载文章试图以“喜”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随葬品为线索,还原和想象那个伟大而悲催的时代。
1、鸡鸣之时。喜出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甲午)鸡鸣之时,比秦始皇大三岁,比刘邦大六岁,比项羽大三十岁。
鸡鸣之时,何义?鸡鸣——丑时1:00——3:00。鸡鸣之时,天色由暗渐明,万物由昏昏开始变得清明,曙光初现,雄鸡啼鸣不已。
我国古代时间划分和养生之道:
1、子时:夜半,23时至01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子时睡得香,不露黑眼圈,宜在子时前入睡,晨醒后会头脑清醒,气色红润。
2、丑时:鸡鸣,01时至03时,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肝经当令,《黄帝内经》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此时宜熟睡养肝,让肝血推陈出新,顺利排毒藏血,否则易生肝病。
3、寅时:平旦,03时至05时,夜与日交替之际。中医认为: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宜熟睡养精蓄锐。
4、卯时:日出,05时至07时,这段时间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普照大地,万物生机勃勃。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宜披衣起床,喝温水,清肠胃,排毒素。
5、辰时:食时,07时至09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早饭一定要吃好,因为“早(餐)养胃,午(睡)养心,晚(休息)养百脉”。
6、巳时:隅中,09时至11时,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宜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忌讳久坐不动。
7、午时:日中,11时至13时,日在中天。午睡片刻,养神、养气、养筋,可保持充沛精力。
8、未时:日昳,13时至15时,太阳偏西为日跌。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宜多喝水、饮茶,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
9、申时:哺时,15时至17时,古人一日二食,此为吃第二顿饭的时间。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宜运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
10、酉时:日入,17时至19时,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宜放松身心,忌大量喝水。身心不放松,思虑绵绵,无法睡好;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增加起夜次数,不利于睡眠。
11、戌时:黄昏,19时至21时,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宜保持心情舒畅,但不宜过度兴奋和惊喜。
12、亥时:人定,21时至23时,此时夜色已深,人定也就是人静。子时睡得香,不露黑眼圈,宜在子时前入睡,晨醒后会头脑清醒,气色红润。
2、身长几何。推测喜的身高不低于1.7米,约在1.73米。喜墓棺长2米,棺木厚10至15厘米,根据墓葬报告整理组绘制的棺内骨殖与棺壁、随葬品间的比例推断,喜的身高应不低于1.7米。
古代八尺有余者,史书不绝。秦尺为23.1厘米。
传说蚩尤八尺有余。1987年5月,河南的考古人员在濮阳县西水坡发掘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房址和墓葬。在已发掘的墓葬中,M45号规模最大,长达4米多,形制特别,是头圆脚方的所谓古代的“盖天”之形。墓主为一身高1.84米的壮年男子,仰身直肢,头南脚北,与之同葬的还有三人,分置于东、西、北三面的小龛中。据推测墓主人为蚩尤。
《太平御览》引《河图》说:“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长八尺六寸,大七围,手握兵执矢,名祖龙。"秦始皇身高近2米。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长八尺余,即身高不低于1.85米。
《正义》引《河图》说刘邦身长七尺八寸,则身高超过1.8米。
《史记》记载的韩王信长八尺五寸,约1.96米;刘邦重要谋土郦食其、秦陈留郡阳武县御史张苍皆长八尺,约1.85米;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邹忌身高1.84米。
秦始皇兵马俑中秦俑身高1.75至1.96米,身高1.80以上者达23.5%;陶马通高1.72米,体长2.03米。
《太公六韬》说,选拔车士和骑士,都要求40岁以下、七尺五寸以上(约1.73米),并且车士要能拉得动八石的弩,骑土则应当“壮健捷疾,超绝伦等”。
秦兵马俑阵相当于仪仗队,代表国家军队形象,必然体现兵强马壮,气吞山河,敢打必胜的威势,陶俑高大不足为奇;车士和骑士是军中精锐,选拔标准自然比较高。
身高七尺是成年男性的基本标准。《周礼•地官司徒》说:“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国人身高七尺以上、年龄六十以下,野人身高六尺以上、年龄六十五以下,都要应征从役。
在奴隶社会,有“国”与“野”之分,奴隶主和平民居于国中,他们被称之为“君子”或“国人”,奴隶居于鄙野,被称之为“野人”。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指出:“西周文、武、周公、成、康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自己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封君通常率领姬姓的军队,以及一些殷人移民(所谓殷遗)和专业的技工(如陶工、乐师),一同住在封国城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还有一些不在体制内的土著,则因居住郊野,称为‘野人’。其实,这些野人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
《孟子•滕文公上》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道出了君子与野人的阶级地位。国人包括公族(指公族、与国君血缘关系亲近的同姓贵族)、百姓(异姓贵族,古代诸侯祭祀,每有异姓助祀)、王人(军队)、直接服侍国君的“侍御”以及姬、妾、媵、臣等。野人是体制外之人,从事农业和手工劳动者,他们是奴隶主的财富,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可以像牲口一样被买来买去。
国人自备甲兵并亲服兵役,有参军作战的权利和义务,野人没有独立法律身份则不准当兵,只能服劳役,从事运输及其他杂役。其原因有三:其一,古代把当兵作为一种光荣的权利,与其地位相匹配;其二,在井田制下,大中奴隶主为攫取最大利益,宁可把兵役摊给平民和小奴隶主,也不愿意让奴隶去打仗,而影响自己的劳役剥削收入;其三,防止奴隶借机逃亡或生乱。而秦“作爰田”后,“使自赋”,奴隶也可以当兵,改变了井田制下野人不准当兵的旧制,开辟了充分的兵源。
《吕氏春秋•上农》说:“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百姓身高达七尺以上,才被分配到农、工、商三种管理机构中,分别从事耕种农田、制作器物和贩卖贸易。
显然,身高七尺(约1.62米)被看作“民”的基本身高,喜达标了。
3、屈肢葬俗。喜的遗体仰身曲肢,两条小腿明显弯曲,属于屈肢葬。屈肢葬和西首葬是嬴秦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殷商文化葬俗相似,但迥异于中原的仰身直肢葬和南首葬。赵华成统计关中已发掘的452座秦墓,屈肢葬占了90%,而且贵族墓中也流行屈肢葬,证明它是一种文化习俗,而非政治现象。
赵华成认为,秦屈肢葬是为了模仿胎儿形象以便转世投胎,西首葬象征日落归西,生命如太阳般周而复始。有人不以为然,反驳说:“上古人体解剖学竟如此发达到知道胎儿在母腹中是屈肢姿态?既然象征赤条条重归母腹,为何还要随葬器物?”
秦《日书》显示,秦人认为亲、祖的亡灵,也就是鬼经常作祟,危及后代。屈肢葬之义本身就是用绳索将死者捆绑起来,防止其灵魂走出向活着的家人作祟,所以秦人或秦人执行埋葬时都遵循秦葬俗。赵背户——姚池头“居赀役人”墓地所埋绝大多数为青壮男子,除4具仰身直肢外,103具骨架全为蜷曲特甚的屈肢葬。死者迫于繁重的劳役,倒毙于修陵工程中,无疑属于凶死者,但秦人没有对死者采取与众不同的死葬方式,因为屈肢葬本身有强烈的镇凶辟邪的意味。
秦吏喜或其先辈来自老秦本土或来自受秦文化影响比较强烈的地区,喜虽死在原楚地,但受楚风影响不深,所以死后依然选择屈肢葬。与喜同墓地的几座坟墓,发掘后发现都是直肢葬,这些墓主人可能是楚地土著人,毕竟秦文化影响日浅,楚风俗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