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VS王罕:一个又狠又致命、一个又菜又爱玩,克烈部被灭

盼丹聊历史 2024-04-27 18:08:33

辽金时期北方草原,逐渐形成了五大兀鲁思,即塔塔儿、蔑儿乞、克烈、乃蛮、蒙古。兀鲁思,是人众、部落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领地、汗国、国家等意思。在草原上,土地不值钱、人口才值钱,所以有人就有国家。成吉思汗建国的全称,就是“乞颜•蒙古•兀鲁思”。

但实际上,当时的这五大兀鲁思,就是五个非常松散的部落联盟或部落族群。虽然单拿出任何一个,都算规模不小、人口众多,问题是凝聚力太差,根本无法跟契丹、女真这些东部胡人相提并论。

乃蛮部、塔塔儿部、克烈部有些形式上的统一,出现了兀鲁思的大汗,乃蛮部甚至还有了国家的雏形。但各有各的问题。乃蛮部的问题是内部分裂,塔塔儿的问题是人设太差,克烈部的问题是首领太菜。

所以,兀鲁思一级的部落联盟有名无实,看着挺猛,但真心很菜。真正有实力的是二级部落联盟,也就是乞颜部、札达兰部等以血缘、祖先和传统为纽带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草原逐鹿的主要参与者,主要就是这些二级部落联盟的首领们。但即便二级部落联盟,其内部凝聚也不够强。比如乞颜部,首领也速该一死,部众就如鸟兽散,还敢撇下首领一家,投靠其他部落。

公元1183年至1184年之间,或公元1189年,铁木真算是勉强统一了乞颜部,还被推举为可汗。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内部分支矛盾重重,乞颜部的大旗和铁木真的威望只能勉强将这伙人拢住。拥有高贵血统的主儿乞人、泰赤乌人就没服过铁木真,所以乞颜部根本代表不了“纯种蒙古人”的尼鲁温诸部落。

公元1202年之后,也就是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算是勉强统一了蒙古部。这次更勉强。很多蒙古部的分支被成吉思汗打败后,大批量地投到克烈部王罕麾下。

按一般逻辑,成吉思汗应该先统一乞颜部为核心的“纯种蒙古人”诸部落和蒙古诸部落;然后,才能谈得上统一蒙古部以外的其他草原各部。但实际上,统一蒙古人与统一草原人没法截然分开,只能交叉进行。

如成吉思汗的首战对手,是蔑儿乞人,这伙人都算不上蒙古人。成为乞颜部首领后,成吉思汗的再战对手,是扎木合领导的其他蒙古人部落,即十三翼之战。十三翼之战后,成吉思汗接下来的对手,是塔塔儿人,这伙人更不算蒙古人。再之后,又是主儿乞人(尼鲁温“纯种蒙古人”分支)、乃蛮部(非蒙古人的一级部落联盟)、泰赤乌部(尼鲁温“纯种蒙古人”分支)。阔亦田之战,成吉思汗的对手,又是扎木合领导的其他蒙古人部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因为草原太乱。但乱有乱的好处,随处都有低垂的果实、处处都是可以吃掉的菜鸟。而克烈部王罕,就是所有菜鸟中又菜又爱玩的一只。

克烈部算一级部落联盟,跟蒙古部是一个级别的兀鲁思。而且,人设不差。在草原上,克烈部首领王罕是非常有威望的江湖大佬,跟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是一代人。所以,克烈部就比蒙古部更有可能统一草原。

但问题是首领太菜,王罕这家伙只有贪小便宜的心思,却没有统一草原的雄心。

王罕的“光辉”历史不多提了。反正你只需要知道:他这个克烈部大汗时不常就能被乃蛮人偷家、被自己人赶下台。

但阔亦田之战后,王罕成了大赢家。战利品,他比铁木真抢得更多;蒙古人,他比乞颜部收服更多。

这足以说明王罕的江湖地位要比铁木真更高。

蒙古人即便被铁木真打败也不归附铁木真,而是归附王罕。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克烈部王罕比蒙古人铁木真更强。而且,跟铁木真争抢蒙古部首领的扎木合,也投到了王罕麾下。也就是说,大部分与成吉思汗为敌的蒙古人,都归附了克烈部王罕。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归附了西边的乃蛮人。

于是,铁木真的两个对手,也就出来了:一个是克烈部、一个是乃蛮部。灭不了这两个江湖大佬,成吉思汗就无法统一草原,甚至都无法统一蒙古部。草原上也就形成“三国争霸”的局面:蒙古部铁木真、克烈部王罕、乃蛮部太阳汗。

这种局面对蒙古部非常有利。克烈部与乃蛮部有仇,大概率要二虎相斗。即便斗不成两败俱伤,那大概率也无暇关注铁木真。所以,成吉思汗还能继续苟,继续保持与克烈部的同盟的关系,然后韬光养晦。

为了巩固继续苟下去的局面,成吉思汗替自己的儿子术向王罕的女儿求婚;为亲上加亲,也准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王罕的孙子。而且,铁木真还亲赴王罕营地去喝许婚酒。

但走到半路上,成吉思汗就获悉了克烈部准备对自己发动进攻的消息。史书记载是因为扎木合的挑唆。但其实也不需要什么挑唆,克烈部与蒙古之间肯定要打起来。而且,早打比晚打更有好处。

首先,与乃蛮部之间早就有仇,但都不至于谁要了谁的命。因为乃蛮部也很菜,关键还分裂为南乃蛮和北乃蛮,有点儿自顾不暇的意思。

其次,蒙古部突然统一,这是足以改变草原平衡的大事件。蒙古部统一之后,会干嘛?肯定要跟克烈部争夺资源。

第三,大批蒙古部的部落纷纷投到克烈部麾下,而且王罕全都接受了。既然接受蒙古人的部落,那就意味着与蒙古首领铁木真的战争不可避免。

简单说就是成吉思汗已经成长为一只足以影响“草原生态”的大老虎,不可能继续韬光养晦继续苟。如果铁木真足够又智慧,那就应该能有这个自知之明。但是,大英雄也不想打破舒适区。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克烈部王罕的羽翼之下苟且壮大,不仅苟成了乞颜部可汗,而且苟成了蒙古部老大。这种日子太顺太舒服,铁木真不想轻易改变。

所以,王罕先发制人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公元1203年,阔亦田之战刚刚结束的第二年,卯温都儿山之战(也称合阑真沙陀之战),就在蒙古部与克烈部之间爆发。

克烈部率先发动进攻,而且很可能受了扎木合的影响,也采取了非常小人的突袭的方式。

蒙古部后知后觉,所以失了先手,只能全线撤退,甚至被迫放弃牧场向指定地点后撤。

决战地点是卯温都儿山,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也是阔亦田之战中心战场附近。之所以在这里决战,不是因为两军相遇于此,而是因为铁木真撤退至此。

得到突袭消息后,成吉思汗立即下令各部抛弃辎重,向卯温都儿山北麓集中。这地方背靠金边壕,也就是女真大金的地盘。这时候,铁木真还是大金朝任命的招讨使,同时大金朝也没有心思掺和草原内战。所以,退到这里才能保证背后安全,不至于被人家全灭。

战争的结果是蒙古部损失惨重、克烈部突袭成功。

成吉思汗所部军队几乎全被打光打散,只有少量将士跟随他逃到班朱尼河。因为水源有限,所以他们不得不喝污泥中的浑水。

这是铁木真的至暗时刻。

但也就是在这个至暗时刻,成吉思汗甄别出哪些人才是他的“铁杆粉丝”。那些跟他“喝过浑水”的人,被称作“巴勒只温惕”,成为铁木真最信任的一批人。

卯温都儿山之战后,成吉思汗主要干了这样几件事情,一是将各部老幼妇孺撤往捕鱼儿海,今蒙古国东部的贝尔湖附近,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派使者问责王罕,站住道义名分;三是派人到克烈部分化瓦解,发动心理战;四是派二弟合撒儿向王罕诈降,为突袭王罕做好准备。最后,就是集中所有军队,对克烈部王罕的营地发动突袭。

有时候,运气真得非常重要。

在这之前,铁木真遭遇过三次足以将其终结的突袭,分别是公元1190年的十三翼之战、公元1201年阔亦田之战,以及最近的1203年的卯温都儿山之战。但来自扎木合与王罕的这三次突袭,全被铁木真提前发现。第三次突袭发现得最晚,所以吃亏最大。其他两次,要么没受多少损失,要么反击获胜。所以,突袭这种战术非常具有打击效能,完全是擒贼擒王的操作,但也最担心走漏风声。但凡走漏风声,那就几乎没啥用。那这次铁木真组织的这场突袭呢?

非常成功。

王罕及其子桑昆等人全被成吉思汗的军队围困在克鲁伦河的营地。战争也非常激烈,一直打了三天三夜,王罕的军队才向铁木真投降。但王罕和桑昆没被捉住。

这两个家伙在激战刚开始就逃跑了。一直指挥克烈人跟铁木真激战的,是合答黑吉。这家伙之所以打得这么凶猛,就是要为王罕和桑昆争取逃跑时间。对于这个克烈部勇士,成吉思汗没有惩罚,而且大加赞赏,让他做了一个小头目。

克烈部王罕之所以败得那么干净彻底、逃得那么义无反顾,不是因为实力太弱、军队太少,而是因为没能发现突袭。

虽然克烈部部众很多,但不是全都集中在大汗营地,而是以部落为单位分散在草原各处。打仗的时候,集中起来;不打仗的时候,各自放牧。所以,一旦遭遇整个蒙古部的军队攻击,那王罕最好的对策就是逃跑。逃出生天之后,就不怕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重新集中军队再去突袭蒙古人就行了。这跟卯温都儿山战败后的铁木真一样。

可问题是铁木真能够做到败而不乱,但王罕却做不到。

跟他逃跑的,也就十几个人。这点儿人连搞搞抢劫都不够。关键这个家伙还非常拎不清地逃到了乃蛮部的地盘。然后,就被乃蛮人乱刀砍死。儿子桑昆听到父亲被杀,就更是无头苍蝇一样各处乱跑,投奔西夏、西夏不要;投奔吐蕃、吐蕃不要;只能到处流窜、抢劫为生;最后跑到今天新疆南部,被当地人捉了杀掉。

成吉思汗战败之后,还能回过头来仍能重新拢住乞颜部和蒙古诸部。可王罕一旦战败,那就只能逃跑。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他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五大兀鲁思的克烈部就是一个大大的草台班子,看着是克烈人团结在大首领王罕的旗帜之下,实际却是一盘散沙。克烈人尚且如此,就不用说那些归附王罕的蒙古人了,更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甚至,直接向成吉思汗投降、投到乞颜部麾下,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等到王罕被杀,克烈部就算被灭,不可能再有重新形成联盟的可能。而成吉思汗的势力范围从草原东部扩张到草原中部,直接撞上了西部强敌乃蛮部。克烈部是一盘散沙,但乃蛮部不是。在五大兀鲁思中,乃蛮部是最像国家的草原部落。所以,消灭乃蛮部就是一场大战,也是统一草原的最后一战。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