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管是陷入困境还是个人价值得不到发挥,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再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不会有质的改变。
有时候,我们已经够努力了,却还是看不到生活有所改变的迹象,内心就像陷入了一个迷宫,迷茫而焦虑。
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那如果这个层次的思考失效,我们又该如找到出路呢?
本文结合稻盛哲学,分享给您:
一、如何理解破局思维
所谓破局,简单点说,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当直觉让我们走入某个困境,只有打破现有的局面,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大多数人,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并且多数人对这种“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由此,人生也陷入了负循环。
现实是,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如果我们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这个“局”中解脱出来。
那么这个时候如何破局?
稻盛先生说: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这种想法就是破局思维的极致体现。
真正能让你摆脱负循环的,不是消极应对,而是懂得改变心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人生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一本书中提道:“我们越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越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然而,破不了局的人,会把时间都花在跟自己的内耗中。在自我内耗上多花一分钟,就少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二、破局的前提,是识局
所谓的“局”就是你身边各种资源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与关系。
它就像一个网一样,把所有参与者都网罗其中,我们都在其中,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起初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任人摆布”的状态,以为只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好了,就能自然而然地被重视,被重用。
直到很多年以后,才渐渐明白过来,除了那些张贴在墙上的条条框框的“制度”和规则之外,还有众多我们我们看不清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个人的“潜规则”。
比如,如果单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不和睦,就算你不愿意“选边站队”,成为某一方的人。但你的言行举止,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旁人就已经把你归类了。
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都会有这种现象,你若是“局外人”,那就只有做事的份,大概率会失去升职加薪的机会。
因此,在确认自己工作方法无误、工作业绩不差的前提下,就不要一再苛责自己了。很多问题,已经不是你的能力水平问题,而是在这个“局”中,你的被边缘化程度问题了。
当一个人认清了周围,认清了自己,也就真正认清了自己所在的“局”,如何进退这个问题,也才会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三、从更高的思维层次上改变,
才能在根源上解决问题
破局的关键,在于解“局”。
那么如何解局?
稻盛先生认为,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将自己的思维提高一个层次,以高层次的思维角度观察事物,才能从根上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的思维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脑子里可能存在着各种声音,想法,评判,而外界成千上万的讯息也在不断地涌入大脑。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下决心做出一些判断和抉择,然后付诸行动。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因为内心的无序,精神上的熵增(熵是度量混乱程度的一个单位,我们内心失去秩序,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一个精神熵不断熵增的过程。心情越不好,精神熵就会越熵增。)半途而废。
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思维的瓶颈,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不知道自己的改变能不能有持续性,至于短暂利益和长远打算之间的取舍,更是无从抉择,整个状态就是困惑,纠结和迷惘,从而当下的难题也自然成了一团迷雾,无法看清楚其中的关键和本质。
不过,尽管思维有其复杂性,但是当我们的大脑在思考和决策的时候,还是有其不同的逻辑层次,从上到下依次如下图所示:
1.价值观(信念)层面
“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你抱怎样的“想法”,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这个人的价值。这里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比如,所谓“坚定的信念”,就是“利他”的美好愿望。信念能够给人莫大的勇气。一个人为了坚守信念,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在这思维层次上,我们会考虑:
人应该如何活?
人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
人该为社会为世人做些什么?
2、能力层面
所谓“能力”,就是指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这是由父母或上天授予的。带着优秀的资质来到这世上,在漫长的人生中,这是最初被授予的一笔重要的财富。
能力层面,则与一个人在现实中能有的选择相关,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能力,所以选择越多,能力越大。
3、行动层面
行动层面,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是指我们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稻盛先生认为,行动层面就是“自己觉得应该做成那样,并将这种想法提升到信念的高度,然后能将其实现”,也可以叫作胆识。
4、环境层面
环境层面的思考,包括了对所有身体以外的条件的感知,比如人、事、物、地点、金钱等等。
在思维的层次中,每一层的思考都会对下面的思维层次产生影响,而更高层次思维上的改变,将会向下传递,从而在低层次上产生相应的改变。
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多是环境及行为层次的问题,当问题是在信念价值观的层次的时候,解决起来就更为困难。
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的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高层次的问题,用一个低层次的解决办法,则难以有效果。
比如,在经济最为低迷的时期,企业家激励自己的营业部长:“现在咱们公司的订单很少,你要加倍努力,从客户那里争取更多的订单。”而营业部长势必会找各种借口:“争取订单是多么困难”“当前的市场环境多么不景气”“不光是我们公司,同行都在苦苦支撑。这是大环境所导致的……”
总而言之,营业部长的各种说辞都是在给倾向于“向外求”。这样的思考是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的。
但是,如果用思维逻辑层次来推演,往往就能找到更本质的原因。
首先从环境层面来看,即使是经济低迷,也依然有很多人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而且现在的互联网社会让彼此之间的连接和沟通都更高效,当下环境反而是能够证明一个人硬功夫的绝佳时机。
从行为层面来看,这个营业部长目前应该很懒惰,只懂得坐以待毙,不懂得去想办法突破困境,甚至认为维持现状反而是一种幸运。
然后从能力层面看,他没有过硬的销售技巧,也没有培养出一个忠实的客户,也没有人格魅力,更没有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领导力。
对此,他在价值观层面的信念往往是:
经济环境恶劣,客户也过得不景气,所以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至少还能领到工资养家糊口。
简单地推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上一层的思维模式是直接影响着下一层的思考方式的。
如果这个营业部长把这几个层次的思考都理顺了之后,再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对思维模式进行重新定义,那就有大概率可以真正地改变现状。(至此,为笔者观点)
这时候,他可以先从价值观层面来重新定义信念——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把逆境作为动力,实现更大的飞跃。“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萧条这样一种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基于这个信念,这个营业部长就不再把精力放在坐以待毙上,而是放在思考应对萧条的策略上,比如,带领营业部的员工一起讨论平时那些一闪而过的好的想法、创意、点子,可以拿到客户那里,唤起他们的潜在需求,这样就能够有更多拿到订单的可能性;
而后续这个营业部长行动上也会变得开放,懂得了不行的时候正是一切的开始,愿意在客户身上下功夫,也愿意去和下属积极沟通交流,而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有利于他的个人发展,从而让人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进行改变,往往才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产生质的变化。
四、你对于时间、因果法则、利他的认知,决定了升维思考的高度
关于提升思维的层次,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时间、因果法则、利他心这三个维度纳入考量。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容易高估短期的、利己的收益,而低估长期的、利他心带来的价值。
但是如果加入时间以上三个维度,那大部分事情就容易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关于这一点,笔者给出以下详细的解释:
关于因果法则,我们可以理解为:思善行善,就会有好的结果。相反,如果思恶行恶,就会有坏的结果。
但实际上,有时相应的结果并不立刻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往往不太相信这个因果报应法则。
我们有时候会想:“为什么那个人做了那么多的善事,却依然那么痛苦?为什么那个人人品那么好,也做了善事,身体却那么不健康?真可怜。”
我们也会问:“为什么那个人挖空心思做了那么多坏事,看上去却过得不错,还住着豪华的房子?”
这样的事例,经常会看到。
因此,不管和尚们怎么念叨“因果报应法则很灵验”,我们这些凡人往往会觉得,“没法相信,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我们要知道,因果报应本来就不会马上出结果,因果的呈现需要时间。
也就是说,在因果法则的思考里,我们往往就是只看到了眼前,而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升维思考。
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段看待人生的话,但它就是这样的,因果是一定会报的。
所以,可能看2年、3年,因果不一定能呈现出来,但如果以我们的一生来看,思善行善就一定会有善果,思恶行恶,就一定会有恶果。
这点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以自我懂事以来的30年左右的长时段来看,作恶得好报的事情毕竟还是没有的,而且,好人也不会一直遭遇不幸。
以30年左右的时长来看,这样的好人最后总是一定能获得幸福的。
所以我认为,以30年的时长来看,因果大体上还是符合情理的。
为了证明以上结论,我想举出下面的实例。
京瓷在美国有一家生产电子零部件的子公司,名叫AVX公司。
那是20多年以前的事情,当时AVX公司在电容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把京瓷发展成综合性的电子零部件公司,需要AVX公司加盟。
基于这种判断,我向AVX公司的董事长提出了收购该公司的要求。
这位董事长爽快地答应了。收购采取了“股票交换”的方式。我们决定把当时纽约证券交易所以20美元左右的价格交易的AVX股票高评50%,即评估为30美元,与在同一交易所上市的、时值82美元的京瓷股票进行交换。
但对方董事长立即提出30美元的价格仍然偏低,要求再增加,希望以32美元成交。
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AVX的股票交易价格是20美元,我们提出以30美元交易,但他们却希望以32美元交易。
我们京瓷的美国公司的社长和律师都表示强烈反对,但是我却认为,这位董事长要对他的股东负责,对他而言,即使提高1美元也是理所当然,他的要求应予理解。于是我仔细考虑后,同意了对方的要求。
然而,当双方股票正要实行交割时,纽约证交所道琼斯指数大幅下跌,京瓷股票也跌了10美元,变成了72美元。
看到这种情况,对方董事长又提出要求,把原定的82对32的交换条件改为72对32。
通常的看法,如果是因为京瓷业绩下降引起股票下滑,当然京瓷应该负责,现在是股市全盘下跌,改变交换比率完全没有必要。京瓷一方的有关人士异口同声主张驳回对方的要求。
但是,我还是再次接受了不利的变更条件。
这既不是出于什么算计,也不是感情用事。收购合并是两种文化完全不同的企业合二为一,是企业与企业结婚,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对方考虑。
收购之后,京瓷股票一路上扬,AVX公司的股东获利丰厚,他们的喜悦之情感染了公司员工。
一般而言,被收购公司的员工对收购公司总是抱有抵触和不满,但AVX的员工却因为京瓷接连的高姿态,一开始就能友好交流,而且很自然地接受了京瓷的经营哲学。
有这么一段经历,收购后的AVX公司继续成长,不到五年,又在纽约证交所再次上市。在再上市过程中,京瓷通过出售股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年前,许多日本公司收购了美国公司,但后来由于亏损不得不纷纷撤退或出售,像京瓷收购AVX公司这样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
看最近的新闻,日本企业与外国资本合作,因为双方的主张不合很难达成谅解,最后谈判破裂的案件很多。
我认为,它们的失败和京瓷的成功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是只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呢,还是要真正地为对方着想。
这种“心的差异”,就是不同的思维层次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尊重对方,为对方着想,也就是“利他”的行为,乍看似乎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但从长远看,一定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良好的结果。
当把思考架构于时间、因果法则、利他心之上,我们的思维视角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用升维思考来降维打击,
才能完成人生破局
从低层次的思维模式,逐层往上探究高层次的思维模式,这样一种升维的过程往往能够挖掘出问题的关键和事物的本质;
而同时结合时间、因果法则、利他心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则会让我们更清楚事情未来的演化方向,明晰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具备直接抓住事物本质的“高层次的眼光”时,也就拥有了降维打击的能力,它让我们从眼下的困局中跳脱出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就能够摆脱私心、利己心的束缚,走出利害和执著的圈子,从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发,一切问题答案往往简单明了。
这就像在玩游戏,打不过敌人,打不过怪兽,你非常憋屈,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你就需要去升级自己的装备,添加各种技能属性,这样才能提升你的战斗力,对比你装备差、战斗力比你低的对手进行降维打击,从中获胜。
其实,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将自己的思维提高一个层次去审视,以高层次的思维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你就更容易看清事实的真相,从而改变现状也就是成了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有时候我们会途遇迷雾,等于在看不见前进道路的情况下追逐目标。这时候,如果我们试着爬上一处高地,试图在黑暗中寻找道路,那就必须有照亮黑暗的“光”。
这个“光”就是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信念这一束光,往往就能辨别出旅程的方向,才能持续前进,然后继续鼓起勇气,耐心地走下去,最终实现成功。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周而复始地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用升维思考来降维打击,从而完成人生中的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