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前那场甲午之战

战史威锋 2024-10-29 09:27:24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秉持坚船利炮,打的清朝不断赔款割地。清朝政府开始认为大意了,洋鬼子就大炮厉害,我也可以学呀。于是开始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断创建大兵工厂,军事装备不断改善。建成了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大清想想学了这么久,该有的也有了,又觉得行了。

于是在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之战,大清想我打不过洋鬼子,还打不过小小的倭国,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给我上。可被事实狠狠扇了一巴掌惨,北洋舰队败给日本联合舰队,败的彻彻底底。甲午之战是中国军队与外敌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但还是败。同时也是近代历史上,败的最惨的一次战争。

再来看看130年前,中国与日本国力相比,日本是样样不如中国。日本国土只有中国1/30,中国经济体量也超过日本,还有多项数据领先日本,如煤炭,钢铁,机器制造等。

人口

陆军人数

海军总吨位

主力军舰

中国

4亿

100万

8万余吨

78艘

日本

4千万

23万

6万余吨

31艘

中国海军包括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自中国轰轰烈烈“洋务运动”时,日本在1860年,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但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从台湾撤军。

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日本吞并琉球尝到甜头,野心进一步膨胀,这为中日甲午之战埋下了伏笔。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求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朝出兵朝鲜。清朝,日本分别派兵到朝鲜。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控制了朝鲜政府。在9月15日,日本军队击败清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10时23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率先发现了北洋水师。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 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1985年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舰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

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895年2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消息传遍全国,举国震惊。当时旅顺已失守,慈禧皇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指使奕訢委托田贝秘密向日本疏通,后于正式派李鸿章赴日和谈。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中,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其中台湾岛的割让,使现在中国统一大业迟迟未能完成。

当时西方国普遍认为,甲午之战日本是给自己找麻烦,“以卵击石”。绝大部分国人也认为战胜日本理所应当。可普遍共识没有成立,反而是日本大获全胜。不禁要问,中国败在哪里?

贪污腐败,政治腐朽

清朝政府对世界发展缺乏了解,官员们信奉“以模凌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导致许多重大决策的失误。奢侈腐败之风兴起,奢靡成风,大小官吏借接驾和其他机会极尽奢华之能事。清末的苛捐杂税打着“新政经费”的招牌,使改革措施成了贪官污吏们借以敲剥小民的工具。

军队训练,管理差,缺乏相应军事知识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给本国政府汇报时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无远见和缺乏军事知识的中国当局,将面临着海军舰队被彻底摧毁的危险。舰炮上晾晒衣物,就成了最好的证明。

北洋水师经费被挪用,未能更新快船快炮

慈禧太后挪用北洋舰队购买新舰600万两白银,修建御和园。并说出了那句:“谁不让我痛快,我就让他不痛快”。日本却筹措资金购买了原属北洋舰队订购的快船快炮,并用这些船打败了北洋舰队。但,真是这样吗?就算北洋舰队如愿购买新式军舰,就不会有甲午之败。恐怕只是一厢情愿,就清政府的德行,甲午不败,辛丑也败。

清政府“防汉胜于防夷”“宁予外贼,不予家奴”

“防汉甚于防夷”是指清朝统治时期,统治阶层在面对内忧外患时,表现出对汉族的防范超过了对西方列强(夷)的警惕。清朝统治者忌惮汉族一旦团结起来反抗,会对其统治根基造成巨大冲击。一般认为清政府统治者对西方科学技术进步,最新军事装备一无所知。可从顺治起,清朝统治者对西方科学技术十分感兴趣。乾隆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英国国王通信,密切关注着西方社会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给乾隆带来了英国规模最大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英国人在礼单中还专门提及了“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英国人想把他们最新的发明介绍给中国,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并猜想准会让中国人感到惊奇。可乾隆却不感兴趣,认为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乾隆让这些奇技淫巧放在宫里就行了,可不能让老百姓看见,不能让老百姓知道外面的变化。不然人数众多的汉人拿着奇技淫巧造清政府的反,区区满人是挡不住的。

慈禧有一句令国人不耻的名言: 宁与外贼,不与家奴!因为“外贼”只要黄金白银,“家奴”造反,会要她和她小朝廷的“老命”。条约可以签,地可以割,款也可以赔。大不了和“外贼”一起搞钱,苦一苦百姓,没什么。太平天国可是把“八旗精英”尽数消灭,靠着汉人曾国藩才力挽狂澜。你想想,如果北洋舰队打赢了甲午之战,还是什么样。大清国还是满人的吗?皇帝恐怕要轮流转了。

另外,传说北洋舰队的大佬李鸿章,在日本银行有3000万两白银存款。北洋舰队要赢了,李鸿章的存款就要打水漂。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

0 阅读: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