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春秋之一——辛亥革命风生水起,南北合击功亏一篑

凡旋聊历史 2023-09-29 13:36:00

北京紫禁城

中华民国是从大清王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简称为民国。1904年秋,国父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发表的英文著作《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率先提出:中国未来新生的共和国当以“中华民国”为国号。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19世纪末,由于清朝的腐败不堪和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了革命救国的道路。在孙中山等人的倡导下,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同盟会,先后策划了十多起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终结大清王朝296年统治的历史,拉开了中华民国波澜壮阔的序幕!

国父孙中山像

大清宣统三年(1911年)5月,清廷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尤其激烈,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十八日,清廷委任有“晚清五虎”之称的端方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率领湖北六个营新军离开武汉,开进四川。革命党人趁武汉城防空虚,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在同盟会的推动下,革命党人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主持大计。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由于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及时赶到。起义指挥部决定10月16日在湘鄂两省同时发难。

孙中山手书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拘捕刘同等6人,并引渡到湖北当局。起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城门,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约定以枪声为号,发动武装起义。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率先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

武昌楚望台

武昌城内二十五标营的蔡济民和三十标营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占领中和门及蛇山的炮兵阵地,向总督署发炮轰炸。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多次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掌控了整个武昌城。10月11日,首义革命党人与湖北诸议局议员和绅商代表召开联席会议,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10月13日,在汉阳、汉口相继光复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黎元洪同意就任大都督,并发表首次演说,指出革命军起义,是推倒清朝,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

黎元洪像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急忙派陆军大臣荫昌率两镇北洋军赴湖北镇压革命,同时又任命“北洋之犬”冯国璋为第二军军统,增援南下。当时直隶总督袁世凯创建的北洋新军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湖北新军是国内两支最为强大的军队。湖北新军作为武昌起义的主要武装,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而北洋新军的创始人袁世凯于宣统元年又被载沣以足疾为名“开缺回籍养疴”。北洋六镇从将到兵,听命于袁世凯。即使袁世凯回河南彰德闲居,仍然暗中联络,遥控指挥。冯国璋在率军南下途经彰德时,只身去洹上村向袁世凯请示机宜。袁世凯授意其"慢慢走,等等看"六字秘诀。时任清廷体仁阁大学士的徐世昌位列中枢,是汉人中最受清廷信任的枢臣。徐世昌早年与袁世凯相识,两人义结金兰。他联手庆亲王奕劻强力推荐袁世凯出山,以力挽狂澜。

袁世凯像

迫于无奈, 10月14日,清廷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召还荫昌,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督办对武昌起义的"剿抚事宜"。为加强湖北前线的兵力,陆军大臣荫昌令北洋新军第二十镇张绍曾率部编入开赴湖北前线的第二军。张绍曾与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和新军第二混成协协统的蓝天蔚为留日同学。他们三人与革命党及各路江湖人士有密切联系,是当时打入清军内部职务最高的革命党人。吴禄贞的第六镇驻防保定,张绍曾的第二十镇驻防滦州,蓝天蔚第二混成协驻防奉天(沈阳)。他们所统领的部队,不但是最有实力的北洋军队,而且驻扎在北京附近,对于拱卫京师有着特殊的作用。10月27日,张绍曾和蓝天蔚聚集滦州,联名电奏清廷,提出"请愿意见政纲十二条",要求在当年之内"立开国会",由国会起草制订宪法,"君主不得否决之","特赦擢用革命党人"等。

滦州古城

11月1日,张绍曾截留了清政府从东北运往武昌前线途经滦州的军火列车。共截获枪支5000支,子弹500万发。"滦州兵谏"达到白热化程度。在滦州兵谏的同一天,山西民军杀死巡抚陆钟奇宣布独立,推举阎锡山为都督,给清廷以极大威胁。为稳住张绍曾,清廷不仅不"严惩"反而改为"嘉奖",说张绍曾"忠勇体国",授以侍郎衔。并以皇帝名义下《罪已诏》,宣布开放党禁,释放政治犯,撤销皇族内阁,维新更始,实行立宪,还以滦州兵谏的"十二条政纲"为蓝本起草了宪法,称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君主立宪制度在张绍曾等人"兵谏"威胁之下,仅仅几天就实现了。南有义军起事,北有军队骚动,清政府内外交困,决定召派与张绍曾有同学之谊、且有深交的吴禄贞为宣抚使去滦州平息动乱。

吴禄贞像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汉族,湖北云梦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是同盟会重要成员,与孙中山、黄兴等资历相当,被孙中山称为"盖世之杰"。11月2日,吴禄贞由北京赴滦州,在与张绍曾、蓝天蔚一起召开了军官会议上,吴禄贞慷慨陈词地说:"荫昌倾北京精锐之师南征武昌,诸位如果和我一起倒戈,进攻兵备空虚的北京,可以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然后绥靖士民,易置帝政,而传檄东南,释甲寝兵,天下事即可大定,何必去搞什么君主立宪呢"!在场的将士齐声欢呼,拥护吴的主张。会后,吴禄贞提出以第二十镇为第一军,从滦州西进;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为第二军,作为后援进行策应;吴禄贞率第六镇为第三军,由保定北上,形成两路夹攻之势,一举占领北京,策应武昌起义,推翻大清王朝。

吴禄贞手书

吴禄贞哪里知道,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统领潘矩楹听了吴禄贞在滦州的讲话后,立即密报三天前被任命为总理大臣的袁世凯。一个针对吴禄贞的密谋已经"箭上弦,刀出鞘"了。11月4日,清廷授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命他率领北洋第六镇,镇压刚刚宣布独立的山西。吴禄贞"阳为接受,阴实拒之",星夜由滦州赶往石家庄,制止部队前进。他派亲信何遂入娘子关与晋民军会谈合作;又派部下王孝缜为特使,到武昌会晤黄兴,报告他"中央革命"三路直捣北京的计划。希望届时武汉方面南北合击,牵制住袁世凯在鄂的部队,不让他有抽兵回师之力。11月4日13时,吴禄贞抵达山西娘子关,受到阎锡山亲自迎接。两人决定组织燕晋联军,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阎锡山为副都督,并约定了会师北上。

山西娘子关

1911年11月5日,吴禄贞由娘子关返回石家庄,在火车站扣留了清廷接济袁世凯在湖北镇压革命军的一列军火。这一举动不仅使清廷慌了手脚,也使当时正坐镇孝感督师进攻武昌革命军的袁世凯也大有芒刺在背之感。11月6日晚,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的电报局楼上,召开六镇中级以上军官会议,公开宣布了翌日起义的计划,即"采取革命手段,明晨即直赴北京,并分发白布臂箍,使各缠手臂,以为符识,有不服者,即以军法处置"。凌晨一点半,忙碌了一天的吴禄贞,仍身披军大衣,独自在站长室伏案批阅文件,他的面前放着两份电文,一份是滦州二十镇张统制和第二混成协蓝协统发来的,电文是:"本军已整装待发,请与山西军前来会师"。另一份是吴统制发出的回电,电文是:"愿率燕晋子弟一万八千人以从"。

张绍曾像

他怎么也想不到,危险已向他袭来。骑兵营长兼警卫队长马蕙田是吴禄贞一手提拔起来的军官,因善于逢迎耍两面派,长期得到吴禄贞的信任。吴禄贞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自己所信任的人,贪图袁世凯的二万元赏金出卖了他。突然,马步周闯进室内,高呼:"报告大人,听说统制升任山西巡抚,特来向大帅贺喜"。说罢,打千下去,从靴子里拔出手枪,向吴禄贞连连射击。吴禄贞猝不及防,胸部中弹,仍强忍剧痛,拔剑夺门而走,不幸刚出门口,被埋伏的刺客重击扑地,马步周上前割下了恩人的首级去邀功请赏了。参谋官张世膺,副官周维桢也同时遇害。一场筹划缜密的“中央革命,南北合击”宏大战略就这样功亏一篑了。

吴禄贞墓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