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元帅的晚年是令人唏嘘,这位当年率领百万大军渡过长江,打进南京“总统府”的共和国元帅,因为战争年代的创伤,工作任务的繁重的繁重以及身体机能的下降,被疾病长期折磨。
据官方出版的《刘伯承传》记载,1972年,刘伯承双目失明,住进了医院。在此期间,周总理曾三次亲临医院探望,医务人员也尽了自己的努力。但“因为个别医生诊断失误,药不对症,致使病情逆转。毛泽东得知后亲自过问,周恩来迅速做出‘停药,以养为主’的指示,才使得他的病情得到控制。”
年事已高的刘伯承从此长期卧病在床。1973年,他丧失了思维能力。1975年以后,他丧失了自理生活的能力。
1980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通过了刘伯承关于辞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请求。此后不再继续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1986年10月7日,在一个秋风萧瑟的下午,94岁的刘伯承元帅与世长辞。
刘伯承病逝后,他的夫人汪荣华在《送伯承远行》的文章中写道:“伯承,历史如今已经做出了公正的评价。在你的追悼会上,党中央对反教条注意问题做了结论,我终于听到了‘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这句你生前想听而没有听到的话。”
时间回到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央一方面认为,这个报告对破除斯大林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认为赫鲁晓夫有失偏颇,坚持应该全面评价斯大林,应该探索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6月,中央号召各部门:“克服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克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倾向。”
这次“反教条”在1957年春天来到了刘伯承主持的南京军事学院,并对刘伯承等同志做出了不正确的评价。7月,中央任命刘伯承担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而此时刘伯承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他担任此职。
刘伯承于是给中央写信,“请求免任我以高等军事教育这么更重要的新职,并请在移交南京军事学院职务职务,乘间疗养一个时期。”中央批准了刘伯承的申请。
9月,廖汉生中将就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他代表全体师生对刘伯承这些年来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刘伯承从此离开了他浇灌过无数心血的军事学院,离开了军事教育和训练工作的领导岗位。
离开工作岗位对刘伯承的身体恢复是有好处的,那段时间,刘伯承遵从医嘱外出游览疗养,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获得了很大的慰籍。刘伯承曾对妻子汪荣华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刘伯承是怎样的一个人,相信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1959年9月,刘伯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担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徐向前再次搭档。在这以后,刘伯承为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特别是战备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当属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此战中,我军根据刘伯承“打头、击背、剖腹、切尾”的指示,胜利完成了反攻。
60年代中期以后,军委战略小组停止工作,刘伯承也因为身体原因绊倒了京郊西山,处于赋闲状态。这时期的刘伯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协助和支持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元帅的工作。
尽管身居后方,刘伯承依旧心系祖国和军队的事业。1969年,《第一号令》发布后,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各军队将领疏散离开北京,刘伯承也在其中。临行前,77岁高龄的刘伯承向中央提出:“如果真的要打仗,我愿意留在北京,给军委和总部当个参谋”,最后刘伯承服从组织决定去了武汉。
1970年5月,刘伯承得知,中央决定把他当年创建的南京军事学院、北京军事学院、后勤学院和政治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刘伯承于是找到该校校长萧克,将自己珍藏的2000多册军事理论教材和图书送给了他。他语重心长地嘱咐萧克:“我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也不行了。这些教材和书籍留给你们吧。希望你们把学校办好。”
1972年后,刘伯承原本健康的左眼失明,成了一个盲人。接着又发生了医生用药错误的事故,1973年刘伯承丧失了思维能力。1975年以后,刘伯承丧失了自理生活的能力。一代帅星刘伯承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13年。
刘伯承病逝后,他的夫人汪荣华给中央写信,要求把刘伯承的骨灰撒向祖国各地。这位从贫苦农民家庭中走出的一代名帅,最后回到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山河大地的怀抱,回到了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与牺牲在那里的烈士永远安眠在了一起。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