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安街上,1路公交车因其线路贯穿长安街东西,且经过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再加上18米的超长车身,被北京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为“大一路”。很多人都知道北京这条最著名的公交线路,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一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月20日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重点推荐项目、五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一路百年》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每集30分钟,通过讲述以“大一路”为主要线索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变迁以及几代公交服务者、城市建设者和规划者的故事,展现北京城市百年成长的历程和国家的百年发展。
从无到有的“大一路”唤醒沉睡故都的时代新声“乘客您好,我们即将途经的是天安门广场,其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新能源驱动的“大一路”搭载上万人奔走在各自的生活里,他们间或不经意临窗一望十里长街的风景,有心的人更会捕捉到写在街边建筑上的岁月痕迹,进而被引入历史的纵深。在首集《初声醒故都》里,观众跟随着眼前缓缓驶过的“铛铛车”,“穿越”到百年前的长安街,“见证”了“大一路”从规划建设到开通运行的盛况。
1924年12月17日,第一辆1路有轨电车从正阳门开出驶向终点站西直门,不仅引来沿途百姓蜂拥围观,更有手持优待券的嘉宾因拥挤未能登上车。第二天,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前门至西直门的1路正式投入运营,悦耳的铛铛声响彻京城,这座拥有800多年国都史的古城,终于有了现代意义的公共交通,时代的新声仿佛在将这座沉睡的故都渐渐唤醒。百年来,“大一路”从无到有,行驶的线路几经变革和延伸,车窗外的“风景”也随着城市的成长、国家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变化。选取“大一路”为主要叙述角度,《一路百年》通过编年体式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北京的公交发展史、公共交通史,展现它们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微妙关联。从1924年第一辆有轨电车通车,北京城市的市政交通和城市规划开始悄然转变的《初声醒故都》;到1956年手工打造的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打开北京公交车辆制造历史新开端的《旧城换新颜》;从回溯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城经历诸多“零突破”的《春光洒一路》,到奥运时代到来后《同住地球村》,以及新时代的北京沿着长安街这条城市大动脉《一起向未来》,纪录片《一路百年》以时间为序,将这一百年的时间分为从新中国成立前到迈进新时代五个历史阶段,既呈现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也记录着中国首都持续闪耀着的流动光艳。据悉,为了保证内容的专业度与权威性,主创团队在创作之初,就在广电总局宣传司和北京市广电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邀请相关领域多位专家为纪录片内容把关和出谋划策,在策划阶段、初稿阶段及成片阶段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项座谈会,围绕艺术创作、宣传导向、史料出处、公共交通、城市规划等不同层面对纪录片的稿件及影像进行全面把关。因此,《一路百年》实现的“点面结合”,既在有限片长内详略得当,也不乏打动观众的颗粒感细节,以公交作为切入点,北京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渐次铺陈在观众面前。在北京公共交通变迁中映射北京百年的转变与升级公交车从无到有,从单机车到“大通道”,从气包车、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一路百年》选择以“大一路”的车型变化为核心视觉符号,呈现公共交通在方便百姓出行方面不断优化的同时,凸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城的百年发展以及中国如何从一个贫穷落后资源短缺的国家,走进一个辉煌的时代。
以第一集《初声醒故都》为例,纪录片为了让大家一睹有轨电车的模样,带领观众近距离“接触”由北京公交集团在国外仿制的初代有轨电车,通过细节管中窥豹,想象当年它铛铛作响,穿过五牌楼,行走前门的威武模样。到了第二集《旧城换新颜》,“铛铛车”的身影渐渐远去,第一辆国产公共汽车凝结了广大工人阶级为北京城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并以此展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整个国家欣欣向荣的升腾气象。从1921年北京规划建设了编号为1的公共交通,正式开启了北京公共交通史;到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的出现推动北京公共交通史进入新阶段;以及新型公共交通——BRT1路公交车、地铁1号线的历史性跃升与智能出行的普及,展开新时代的绚丽画卷,1路公交车的变迁既是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的缩影,更呈现北京城市不同时期的演进与发展。当以“大一路”为主要线索的城市公共交通日趋成熟,北京的城市功能和规划也在不断转变与升级,《一路百年》以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应不同的地理空间坐标,展现北京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发展。如:首集着重描述上世纪初“凸”字形的皇城结构;第二集、第三集则侧重北京的横轴长安街及其周边地区的扩展……这座身怀古意的城池正通过一场伟大的复兴,以拥抱未来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值得一提的是,《一路百年》在呈现方式上,不仅使用4K影像系统,通过超高清的影像品质和色彩科技展现不同年代的画面质感,更以舞台剧的形式“重现”历史场景,通过极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打破时空、强化视觉张力,诠释“大一路”背后承载的时代韵律。再加上CG特效与历史资料的结合,通过AI修复技术和CG动画技术,让尘封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资料重新焕发色彩与活力,使得《一路百年》不仅内容丰富,更因独特的美学气质与视觉奇观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穿越百年历史巷道人民至上的幸福新图景徐徐展开“当您透过1路公交车的车窗,您可以看到长安街历史的变革与发展。它不仅汇聚了中华儿女的辛勤汗水,更是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追求与梦想,穿梭于长安街上,沿途的历史文化就是最美的风景线。”当一位北京本地人谈起“大一路”的时候,必然是充满骄傲和自豪的,甚至有游客到北京旅游,必然要乘坐一次“大一路”。1路公交车是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其实也是一艘记忆之舟,行进在新的时空之中,却载着时代潮流中击水而进的人们心海中的斑斓回忆。
在第一代有轨电车女司机宋淑慧口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公交人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书写着关于那个火红年代的故事;驾驶了几十年“大一路”的三八红旗手常洪霞透过镜头向我们讲述自己从乘客到乘务员再到驾驶者的成长经历;而在即将播出的《春光洒一路》里,公共交通爱好者刘爽的只言片语更以普通人的视角回眸过去,与观众共同打捞起关于乡愁的记忆碎片……兼具时代情怀、北京特色的同时,《一路百年》的人物故事更能打动人心。“大一路”不仅记录了北京公交车、城市道路的百年发展,通过百姓的碎片化讲述唤起时代记忆,更重点选择了为百姓出行服务、为城市功能升级服务的人物体现每个时期不同的时代精神,让普通老百姓的百年人生图景经由“公交出行”这一窗口徐徐展开,记录了国家从衰败走向富强的变迁史,以小切口展现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巨大热忱和努力这一不变的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呼之欲出。从“一路公交车”这个可视可知的小切口进入,顺着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的绵延,《一路百年》由公交车的变迁延展至城市道路的发展,并进一步铺陈到关切北京这座城市的生长,继而用画外空间勾勒出整个国家的巨变,无疑是具有创造性的。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而时代之路的延伸,也在等待每一个在路上步履不停的人。正如《一路百年》的英译名“Way to the forward”(一路向前),历史的车轮一路向前,纪录片通过讴歌中国共产党推动历史向前的伟大史诗,在历史故事中找到现实时空的支撑点,既是对新时代北京建设的无限展望,更展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