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老套路"失灵,救市的方向彻底变了

人言财经 2024-08-06 14:11:52

最近楼市的救市招数好像不太灵光了,降息放松限购这些老套路,这次没掀起啥大风浪。

但别急,钱还是得找地方去,只是方向变了。以前是直接撒钱,现在呢,搞起了以旧换新、收储,还有房票这些新花样。

钱多了,但没流出来,大家感觉不到通胀。关键看钱往哪儿流,哪儿的房价就可能涨。现在,高科技成了香饽饽,全球都在盯着。

01救市政策效应递减

在最近的房地产市场中,救市措施似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奏效。

降息、放松限购等传统手段似乎失去了魔力,让许多人开始怀疑,这次的情况是否真的有所不同。

但别急,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货币超发一直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2000年的13万亿M2货币供应量到2014年的123万亿,每一次的货币超发都伴随着房价的上涨。

但这一次,政策的水流方向发生了改变。

2015年的货币化棚改政策,直接拆掉房子给钱,刺激了新房市场的购买需求,导致房价上涨。

而这一次,政策转向了以旧换新、收储或房票的方式,不再直接撒钱。

为什么这次政策变了呢?

原因之一是拆迁成本太高,而且大家都认为拆迁等于暴富,谈判成本极高。

另外,许多城市已经经历了一轮货币化棚改,居民对房子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再搞货币化棚改已经没有意义。

现在,M2总量已经突破300万亿,看似资金充裕,但M1的增速却在下降,说明资金并没有真正流入市场,大家感受不到通胀。

因此,关键在于资金的流向。

政策已经开始向收储、城市更新和刺激消费等方面倾斜,这些领域将成为资金的新去向。

02政府收储将成未来几年主流趋势

咱们国家现在房子多得不得了,库存量噌噌往上涨,所以政府开始收房子,这事儿可不简单。

言叔认为,政府收储将成未来几年主流趋势。

政府这么做是为了“去库存”,就像家里堆满了旧衣服,得清理清理,给新衣服腾地方一样。

政治局会议都说了,要研究怎么消化这些存量房产,让房地产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咱们来看看数据,截至今年3月,全国商品房库存量达到了7.48亿平方米,住宅库存也有3.94亿平方米,这数字可不小。

有些城市,比如韶关,存销比高达153个月,按现在的速度卖,得卖十几年才能卖完,这可咋整?

政府收房子还有个好处,就是能间接实现房地产三大工程的目标,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建设筹集近90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政府收来的房子,可以改改用途,变成保障性住房,这样既解决了库存问题,又帮助了需要住房的人。

说到政府收房子,日本在90年代也这么干过。

他们搞了个“公营住宅制度”,跟咱们现在的保租房制度有点像。

日本当时也是因为房子太多,经济又受了影响,所以开始通过租借和买入民间住宅,转租给低收入者,这办法对经济和房地产去库存都有好处。

咱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才刚开始,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暴雷、债务违约什么的。

万科的王石就说过,日本30年前的事,咱们现在也在经历,不能太自大,要学习人家的经验。

他认为,即便乐观看,中国房地产市场至少还得调整3到5年,不能指望政策一出来,明年或后年市场就会好转。

03资金将进一步流入高科技

资本市场赚钱,靠的就是信息差。

政策的变化,预示着资金的流向。

例如,六大行降息存款利率,5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跌破2%,这似乎是通胀的前兆。

如果美联储在9月降息,将为我们提供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资金可能会流向市场。

高科技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全球都在关注高科技,我们也不例外。

从武汉的萝卜快跑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再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高科技的脚步已经势不可挡。

虽然高科技可能会取代一些传统岗位,但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我们如何参与其中呢?

一个建议是成为高科技的房东。

在高科技产业聚集的地区购房,等待高科技人才赚钱后购买,这也是一种参与高科技发展的方式。

最后,给大家12个字的建议:科技赚钱,金融分钱,买房存钱。这句话值得大家深思。

记住,房价不是由平均工资决定的,而是由中高收入群体的工资决定的。未来,高科技产业聚集的区域将成为房价上涨的新风口。

2 阅读:619
评论列表
  • 2024-08-06 21:26

    为什么要收储,去库存——过剩和购买力不足!?部分城市上涨那也是相对的,真能持久吗?房子定性于是住的,也就变的自然了!

  • 2024-08-07 21:22

    价值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 2024-08-13 12:22

    收了直接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