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积极的,不是无病呻吟,评诗人段新强诗歌《安抚之诗》

迎蕾格命 2024-05-11 05:34:59

格命草诗评

原文

安抚之诗

文/段新强

病逝的老人被推走了

我收拾散乱的药具,回想起

老人住院的点滴往事

竟难以判断

究竟是病痛结束了一个生命,还是

一个生命与病痛同归于尽了

昔日病床上那些极力克制的呻吟

深夜里省略得不能再少的翻动

都曾让病房里充满了

一种宗教般神奇的安静

我总觉得,不是医药在镇痛老人

而是老人在安抚这里的一切

如今,病房空荡

像一个丧失了灵魂的患者

躺在住院部大楼里

没有了那只意志之手的抚慰

仿佛整个医院

都开始焦灼,发热,抽搐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诗人段新强的诗《安抚之诗》,他曾获《星星》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称号,今天读了他不少诗,发现诗人对生命、生死有着特殊的关注。这一离所有人最近的话题,时常被谈论,而当它被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探讨时,更能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死从来不是小事,而是人生大事,有人说,一个人死得好,才是真的好。这句话不无道理。下面回到诗中来,诗人描写的是医院病房的情境和对病逝老人的一些感悟,思考的角度很新颖,有见地,对人生有一定的启示,值得体味一番。下面,就诗人的感悟,谈谈感想。

第一节,诗人所做的判断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究竟是病痛结束生命,还是生命与病痛同归于尽,这后半部分恐怕许多人都不曾想到过。人老了,大多都逝于疾病,在人生的结尾处,与病魔做斗争,与病痛做斗争,对抗生命。这一过程是最为煎熬的,没有了年轻时的朝气,尊严时刻受到挑战,善始,不一定能善终,体面的生存显得艰难。老了,不被喜欢,被嫌弃,这或许就是天意,更不用说病中老人。虽然都有老的一天,但这样的状况,不接受,也得接受。诗中,因为老人病逝,回顾生前点滴,诗人做如此设想,显得非常有道理。从病人的角度来看,干不过疾病,干不过病痛,就选择与病痛同归于尽,与此一来,病痛消失了,生命消失了,似乎有一丝无畏、勇敢和光荣的感觉。

第二节,诗人看待问题的角度确实新颖,不是医药在镇痛老人,而是老人在安抚一切。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在重新审视老人的荣光,以及伟大之处。在病房看护过的人,对诗中所说的病人呻吟、久卧翻身或深有体会。特别是那些无法自理的病人,无不在做着一些斗争,尽可能表现得好些,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维护自己的体面和尊严。然而,病人最应该做的是紧遵医嘱。诗人对医药和老人关系的思考,揭示了现实和生命本真,很明显,诗人对老人的安抚表达了赞赏的态度,是令人心生敬意的。而这一思考,有可能过于理想。

第三节,因为病人的离去,诗人把病房比喻成丧失了灵魂的患者,这种逆向思考,让现实变得更加意味深长。病人的存在,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直接、更直观、更深刻的思考,他们躺在病床上,就是在给人们上课,提醒生命,对生命是抚慰,让人们读懂生命。最后,诗人描写病人的离去,医院本应是寂静,却写得很灼热,这种反差张力,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说是安抚之诗,不如说是告诫之诗。

整体来看,诗歌是具有思想高度的,透过现象,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一面,想到了不寻常的生命体验,很有深度。生命是一个不断被发现,被重新定义的过程,诗人的思考可以看作是一种引领。诗人用探讨的精神,对生命发问,探寻第一个生命背后的价值,人类才能更和谐,人间才能更美好。因此,这首诗的思考是有积极作用的,而不是无病呻吟。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段新强,河南省栾川县人。中国作协会员,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栾川县作协主席。《诗龙门》《伊甸园》杂志执行主编。曾获首届河南文学期刊诗歌奖、《星星》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