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北方第三城,急了!

白话财经专栏评 2024-06-08 15:38:49
作者:余飞01 | 放缓的青岛

青岛还有重回前十的机会吗?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这些年青岛乃至整个北方大多数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都慢了下来。太原一季度的GDP增量甚至为负。

任泽平说,南北发展的速度差异,核心逻辑在于市场化程度上的差异。这一点,非常正确。

正是市场开放程度上的差异,导致了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最终加大了经济、就业上的差异,引发了人口、经济、产业、财富等各种生产要素自北向南移动。

北方城市想要追逐,除了加大市场开放力度、解放思想外,还要效仿南方强城,抓招商,抓产业。

青岛也曾风光无限过。

民国初期,与上海和天津合称为“上青天”,地位堪比如今的“北上深”。

1949年,青岛的GDP位列全国第五,比武汉、广州、北京都要强。然而,2010年之后,青岛却彻底掉出了前十,被宁波超越。

如今青岛的工业年总产值,只有1万亿出头,而深圳光是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就有2.5万亿,北京软件业的年产值为2.4万亿。曾经作为青岛底色的工业,跟别的城市差距越拉越大。

关于青岛经济放缓的核心原因,本号在之前写青岛的多篇文章中强调过,脱实向虚速度过快。

2022年青岛的第二产业占比为34.8%,要知道2015年,青岛二产占比还高达43.3%,2010年更是高达48.7%。

来源:青岛统计局

同期的宁波,2010年的第二产业占比55.4%,2022年为47.2%,占比合理下滑,广义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仍接近一半。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宁波、青岛、天津统计局

在这种背景下:

第一,青岛、宁波之间的格局被打破。宁波在2017年顺利超越青岛,取代青岛在五大计划单列市第二城的席位。

第二,青岛没有诞生出新的现象级企业。

公众号“秦朔朋友圈”概括,看看今天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靠前的很多是代表着产业时代潮流的“新物种”——京东、阿里、腾讯、苏宁、小米、京东方、顺丰、百度、拼多多等等,但青岛入围的却依旧是一些旧面孔——海尔、海信,都是上世纪90年代培育出来的“老金花”。

02 | 青岛寻求破局

意识到问题的青岛,2021年便提出了工业回归,要提升工业和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

去年9月份,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

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左右,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左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同时,为了寻找破解,这几年青岛的市领导班子,不断造访工业强城。问道过苏州,拜访过上海、深圳。

最近,青岛的市领导班子再次南下问道深圳、上海、扬州等城市。

在深圳,走访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天畅想集团;在上海,走访了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凯世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智车(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在扬州,走访了晶通(高邮)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从行程安排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企业是此番走访考察的重点,尤其是集成电路,且目标指向也很明确:

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力度,吸引更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企业落地青岛。

之所以集中在集成电路、科技企业,是因为集成电路与电子产业,已经被青岛市政府定调为青岛破局的关键。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了新兴产业8个领域和未来产业9个领域:

新兴产业8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未来产业9个领域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这是中国能否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也是决定未来城市沉浮的关键。未来谁能主导这些产业,谁便是王者。

集成电路,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集成电路,是中国能否突破卡脖子的技术之一。自从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央全力加注芯片技术攻关。

不仅对芯片企业开起了降税免税措施,还创建了支撑集成电路发展的基金。

不久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立。

相关分析认为,大基金三期有望撬动超过1万亿的投资额,按照5年投资周期,预估每年投入到先进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的资金量有望达到2000亿元。

从周期来看,国家大基金前两期的存续期限已经长达十年,而最新成立国家大基金三期存续时间更久,长达15年。

机构表示,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标志着国产半导体产业在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迈出新的征程,有望延续“强链补链”的国产化使命。

为此,此前青岛召开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议上海,明确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均出任“链长”,深入实施“链长制”。由曾赞荣担任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抓项目、抓投资、抓招商,足见青岛市对该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并在今年开始密集布局:

2月,青岛半导体先进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青岛托普沃德芯片检测产业园项目、青岛墨氪功率芯片检测项目同时开工。

3月,富士康增资1亿元建设青岛新核芯高端封测项目。

4月,中科仪(南通)半导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开业。合肥贝斯兰湿法设备总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和科新微电子芯片设计总部项目正式签约。

5月31日举行的“央企青岛西海岸行”活动中,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旗下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中科亿海微系统项目签约,主要从事智能冰柜控制芯片、新一代水声装备芯片研发销售业务。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这两天青岛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文件提出的总目标是:

2026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

细化的小目标是,到2026年:

第一,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第二,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加快构建资源集中、合作高效的产业集群。

第三,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总规模达到12EFLOPS。存储总量达到1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

第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与赋能应用,培育推广200个“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03 | 相比于引进来,更应该本土化

依靠“买买买”和“引进来”的形式,确实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把龙头招揽过来,加快产业转型。

合肥正是依靠这种模式成功的。但这种模式之下,不是谁都能成为合肥。

合肥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和历史机遇性,而且合肥的成功,也并不是被宣传的那样是一场简单的风投胜利。

公众号“冰川思想库”概括:

在成功投资引进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企业的背后,合肥的产业升级,实际上经过了漫长的铺垫过程。

引进京东方,是因为作为“家电之都”,合肥“四大件”(空调、彩电、洗衣机和冰箱)的产量,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家电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对液晶显示屏的海量需求。合肥引进京东方,其实是为了提升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解决家电产业的配套需求。

引进蔚来,是因为合肥已经有了一定的汽车产业基础,而蔚来汽车和合肥龙头车企江淮汽车,之前已经代工合作了三年。

打造“芯屏器合”,是合肥在家电、电脑、显示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芯片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芯片又面临着卡脖子的难题。“缺芯”之痛下,地方才下场,通过股权投资引导产业集聚。

而且,世人只看到了引进的成功案例,没有看到失败案例。合肥曾引进江苏船企熔盛重工集团,甚至花了12亿元改造河道。2013年,合肥宣布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共同在合肥建设医药产业园。双方合作同样随着未名集团的破产重组。

两个项目,都成了一地鸡毛。

青岛也有过这些失败案例,比如缺少互联网企业的青岛,2020年砸重金20亿元入局每日优鲜,将这个本成立于青岛后来迁到北京的企业又搬回到青岛,然而一地鸡毛。

缺少新能源汽车产业,青岛重仓奇瑞、高合,然而两年前引进的高合汽车,今年年初,竟然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一时间陷入了舆论漩涡。

如此强调,并非说引进企业不好,而是需要双管齐下,要稳扎稳打,根据城市自身的产业来引进一些弥补产业链条中欠缺的企业。

与此同时,去培育一批本土化的企业成长起来。

纵观青岛的工业产业发展史,如今能够排得上名号的企业,都是本土化的企业,而非外来者。

放眼全国,依靠产业崛起的城市,也都是以来本土化的企业,比如深圳背后的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杭州背后的阿里、吉利,佛山背后的美的,珠海背后的格力。

在培育本土企业方面,青岛存在明显的劣势。以工信部批复的前五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来看,青岛合计只有190家。

而排在头部的北京有834家,深圳、上海都是700多家,苏州有402家,宁波有352家。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来源:国家工信部、公开报道

所谓专精特新企业,按照工信部的定义,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并且以先进制造业为主。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不玩虚的,都是实干家。

换句话说,“小巨人”企业掌握的都是当下最前沿科技产业的技术。

能够获批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都是各自领域的散打高手、单项冠军,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蕴含着不可预估的能量,它们的不可估量在于:

第一,它们或许能够改变当下已经固化的头部企业格局。或者说,是成为未来明星企业的预备队。

第二,随着这些企业壮大,它们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更多的税收,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中国目前的许多短板核心技术能否攻破,能否实现产业升级,从中低端制造业到中高端制造业迈进,希望或许就寄托在这些“小巨人”企业身上。

所以,对于青岛而言,想要追赶头部强城,路还很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