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驳斥《我本是高山》争议:编剧失态、剧情设计合理

真有戏剧 2023-11-20 13:45:54

《我本是高山》争议重点在于将采访中的父亲酗酒变成了母亲酗酒,并有女学生逛街厌学等情节,随后电影编剧发声,措辞激烈情绪激动,之后央视也发声驳斥。

央视发长文驳斥《我本是高山》争议:他们用“诈骗”的方式做影评

央视发的长文总结就三点:

1.编剧的回应是失态的,并且是不恰当、不应该的行为。

观其使用的标点符号,这位编剧似乎对“负面”评论气愤填膺,他的回应中仿佛筑起了一座无形的“高墙”,将那些不利的言论隔绝在外,他成为了在高山上的人上人。

这位编剧与观众的交流可谓是舌战群儒,语言婉转曲折,虽然表达了编剧的意图,但稍显粗俗,有失风度。这也让央视认为这位编剧的回应有些失态。

2.剧情设计合理且都闪烁着真实的光彩

酗酒母亲,女学生厌学的情节是争议焦点。

酗酒母亲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但在故事中是否合适,确实值得商榷。男性酗酒的形象在电影故事中确实经常出现,而女性酗酒的形象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女性酗酒似乎被视为不可能的事情,这会让一些观众产生不信任感。

我们不能忽视现实生活中女性酗酒的问题。虽然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可能较为少见,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女性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压力,她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酗酒。因此,在故事中使用女性酗酒的形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一现象的真实性,而不是被传统观念所限制。

女学生厌学到底是她本身的问题,还是其他复杂因素的产物?让我们首先从“重男轻女”的观念入手。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女学生的厌学可能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对她们的不公,而不是她们自身的过错。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女孩总是比男孩更珍惜学习的机会,她们的学习态度一般也较为良好。

在这个故事中,女学生厌学这一现象是否合理?这可能引发了争议。

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她本身造成的。她就像一颗被风吹动的种子,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向,却依然努力生长。

她的厌学情绪,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比如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偏见、个人的困惑等等。

总的来说,女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既涉及到社会观念的问题,又涉及到个人选择的问题。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简单的对与错所能评判的。

我们需要理解它、关注它、然后寻找解决之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描绘出一个公正、公平、充满希望的教育画卷。

3.他们用“诈骗”的方式做影评

央视驳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某些人是没有看过或者看之前就居心叵测,要么是遥远的海外账号,要么就是营销号。

其实这些争议随着电影上映也能有一个结果,但是不禁让人发问,这些“诈骗”式影评到底为了什么?谁最终能获益呢?

与其争论电影故事呈现的优劣,不如沉默自得,去看真实原型故事,可能到那个时候,我们会发现电影,某种意义上就是扩大了影响,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一个优秀的故事,最怕上映后如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丝涟漪。然而,《我本是高山》却能在争议中崭露头角,这无疑也是一种成功!

央视发文核心其实就是想让观众自己走进电影院,然后给一个中肯的评价,可是电影这个消费又很特殊,如果故事真的差强人意,似乎也不能退票。

越是有争议,也越会勾起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趣,探究更深层次的意义,找寻原型人物身上蕴含的某种力量,希望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初衷。

最后想说,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脱离不了普通观众,电影只会在批评竞争中成长,同时也会在浮夸包庇下败落。

0 阅读:152
评论列表
  • 2023-11-20 14:07

    一个优秀的故事,最怕上映后如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丝涟漪。然而,《我本是高山》却能在争议中崭露头角,这无疑也是一种成功 很好,很好,反正,黑红也是红……[汗][汗]

  • 2023-11-20 19:20

    现实中张校长对农村重男轻女的愤世嫉俗才激发创建女校的事实一定不要遗漏,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