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儿所说的悲情将军,是说他们的牺牲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不必要那样去牺牲。
但是,他们都在“军人的光荣就是战死沙场”的军魂中,义无反顾,慷慨激昂的以死相赴。
虽然壮举令人感叹佩服,但冷静下来想,这种慷慨激昂的壮举还是有些不值,应该以更好的形式杀敌报国。
郝梦龄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军军长,抗日爱国将领。
1937 年太原会战爆发后,日军的铁蹄先后突破茹越口、平型关等地,忻口成为守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此情形下,10 月 5 日,郝梦龄奉命率领第九军作为第 14 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忻口,占领了忻口南怀化一带阵地进行布防阻敌。
南怀化为忻口防线之关键,关系着忻口战役的全局。
10 月 13 日忻口战役打响后,南怀化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阵地在激拼杀中数易其手,中日双方战局呈现胶着状态。
此后,中日两军围绕南怀化东北的 204 高地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10 月 16 日,忻口正面守军于凌晨 2 时再次向日军发起了反击,阵地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
经昼夜激战,占据南怀化以南的日军大部分被歼灭,但中国军队也伤亡惨重。
战争进入关键态势,郝梦龄告诉卫兵说:我要去前线看望战士,指挥战斗。
卫士说:这条路不能走,太危险了,在二十多米的狭窄路上,日军在两边分别布设了两挺机枪进行封锁,好几个战士都牺牲在这条路上了。
如果将军非要去前钱,可以从另一条路绕过去,虽然远一点,但相对比较安全。
郝梦龄说:太远了来不及,我去到阵地可以鼓舞士气,调动战士们奋勇杀敌。
说完不顾危险,就朝那条被日军封锁的小路奔跑而去。
郝梦龄将军踏上那条小路,还没跑出几步就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终年 39 岁。
他是中国军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
与他同日殉国的还有第 54 师师长刘家麒少将、独立第 5 旅旅长郑廷珍少将。
张自忠将军也是一位悲情将军。
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打响,这是武汉会战后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
战前,张自忠亲自写信告谕官兵: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5月10日,张自忠命令副总司令留守襄河以西,自己则率总部东渡汉水,截断日军后路。
渡河后,他致电蒋介石表示:“职此次渡河,已抱有必死的决心,不顾一切,奋勇杀敌......”
5月16日清晨,日军发现了张自忠的指挥部所在,于是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指挥部。
战斗进行到中午时分,张自忠肩部中弹,但他一直率部坚守阵地,誓死不退。
下午3时左右,战况更加不利,日军冲入张自忠所在的阵地,他又身中数弹。
下午4时左右,悲壮的一幕出现了,日军一名叫藤冈的士兵端着刺刀,向受伤的张自忠冲来。
突然,张自忠从血泊中猛然站起,那威严的目光让藤冈戛然止步,惊愕地愣在原地。
这时,后面的日军陆续赶到,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射中张自忠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
枪声让藤冈清醒过来,他端着刺刀向张自忠刺去,张自忠的身躯像山体崩塌般轰然倒地。
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他本来的任务是只要击退敌人,掩护大军撤退就行了。
但是,他为了要洗雪“大汉奸”这个恶名,结果以死相拼,对日军穷追不舍,最后中弹牺牲。
张自忠牺牲后,毛泽东为张自忠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
还有一位就是戴安澜将军。
1941 年底,日军由泰国进攻缅甸,以切断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
12 月 23 日,为确保滇缅公路运输,中国远征军正式成立,戴安澜将军率二〇〇师奉命入缅作战。
二〇〇师此前已集结于云南省西部板桥镇,后由美军十四航空队载运到云南边界芒市。
二00师乘汽车入缅,到达叶达西镇。
当时,日军以优势兵力分两路向中国军队进攻,一部从仰光迎面扑来,占领了距叶达西镇不远的东瓜城。
另一部从仰光往西,经普罗姆油田,迂回攻击中国军队的侧面。
戴安澜所部奉命向东瓜城的日军进攻,经过两天激战,将日军的一个精锐师团打得稀烂,余部丢弃 200 具尸体后狼狈溃逃,东瓜城被攻克,这是远征军入缅抗战的第一个胜仗。
日军遭此惨败后,不敢贸然进犯,战事平静半月余,中国军队转入战后整训。
在这期间蒋介石抵达缅甸山区的梅缪避暑胜地,亲自召见远征军的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及戴安澜将军。
戴将军激昂振奋,当场表示杀敌报国的决心:
如果入缅不打胜仗,宁肯马革裹尸,誓不回还桑梓。
随后,他请求率领二〇〇师奔赴西线,联合英国盟军攻击日军。
二〇〇师遂经乔克巴当城,到达荷尔温江的北岸,与日军隔江对峙。
之后,该师忽接军部急电,得知英国盟军已投降日军,于是奉命迅速撤回东线,经叶达西城后又奉命撤回国内,向北开拔。
在撤退途中,二〇〇师在裳古城与日军遭遇,激战 3 小时后终于甩掉日军的追击。
而后为轻装前进、便于山区行军,将汽车、摩托车、大炮全部扔掉。
没有走出多久,又遭日军截击,激战一天才冲出血路。
当时缅甸已进入雨季,天气变化无常,远征军冒着炎热和雨淋,在崇山峻岭和深沟险壑中艰难跋涉。
行军数日后粮食吃完,官兵们只好以菌类、野菜、芭蕉根充饥,处境极其艰苦。
白天行军需避开公路、铁路、城镇,晚上则依山傍树,席地而卧。
10 天以后,部队来到靠近公路的一个小镇——矛帮,日军预料到中国军队要通过此镇,调遣了 1 个师的兵力在此堵截。
1942 年 5 月 26 日夜幕降临时,二〇〇师在远离公路 10 多里处停下待命。
晚上10 点多钟,第五九九团与日军接火,战斗打的非常激烈。
戴将军带上参谋长、两名副官等人亲自到前沿指挥战斗。
他们来到离公路两里多远的一条山路上时,日军机枪突然吐着火舌,交叉封锁了几道山口。
戴安澜不顾危险,继续指挥战斗,突然间,一排机枪子弹从他们身边扫过,戴将军轻声道:“不好。”
随即用手捂住了胸口,步履踉跄。
他身后的副官急忙用手扶住他,同行人员下意识地摸了摸他的胸口,触到了又粘又热的液体,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众人忙把戴将军抬到山凹处,经检查,他的伤势极为严重,子弹从后胸第七根肋骨射进,穿过右肺下叶,从前胸第八条肋骨穿出,上衣被子弹炸开鸭蛋大小的两个窟窿,鲜血汩汩流淌。
卫生员给戴将军包扎敷药后,副师长高吉人等长官闻讯赶来,即指示通讯连联系重庆、昆明行营、入缅远征军军部,意欲派飞机抢救戴将军,但因天气恶劣和日军的空袭,最终未能成功。
由于缺医少药,戴安澜的伤口迅速恶化,于 5 月 26 日下午 5 时 40 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壮烈殉国。
本来他可以不走这条路的,因为当时还有一条路更加安全,只是远一些。
但是他说这一条充满危险的路上还有许多掉队的部队,他说他要把他们都带回国,结果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路。
戴安澜将军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深受人们敬仰和怀念。
毛泽东曾为其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周恩来也称赞他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