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最早将烧烤食品搬上大雅之堂,应首推南宋时期的金陵(现称南京)人。
不过,当时的烧烤方法与现在的 烧烤方法应该还是大相径庭的。
按通俗话来说,南宋时期的是"明炉烧烤法",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厨师 能直接且直观地操控着制品整个致熟过程。
而现代的则 是"暗炉烧烤法",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厨师只能 间接且粗略地控制着制品整个致熟过程。
但是,尽管"暗炉烧烤法"的操作是间接且模糊,由于炉具经过特殊设计,充分利用炭火的热量,除了大大地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外,还能大大地提高生产的能力。
当然,"明炉烧烤法" 虽然产量不高且费时费力,但却体现着中国饮食的最高境界﹣﹣以乐侑食注,具有极高的表演性质,可以让食客欣赏到食物烹饪的乐趣。
最早将"明炉烧烤法"演变成"暗炉烧烤法"相信是始于宋末元初的广东。
当时被认为御食的烧烤法流传至广 东新会,为了将御食传承下去,流落到广东新会的御厨特意将"烧鸭"改为"烧鹅",并且将"明炉"改为"暗炉"。
这一改动却给后世的广东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因为将"明炉"改为"暗炉"之后,不仅产量大大提高(以 往是一次加工1只鹅,现在是一炉可以加工8到10只鹅), 除了让运营成本降低之外,连带让工作强度以及工作效率都得到相应的改善。
到了明代初期,明成祖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南京的移民就将"金陵烧鸭"的技法传至北京。
大概到了清代中期,北京人将原来具有表演性质的"金陵烧鸭" 发扬光大,创制了一套既有表演性质又能提高产量的"暗炉",其制品称作"北京烤鸭"。
自始就有了"南烧北烤" 的说法。
到了清代后期,讲究实用主义的广州人对广东的"暗炉"进行改革,务求做到一炉多用,既可以制作"脆皮烧鹅",又可制作"光皮乳猪",还可以制作"蜜汁叉烧", 不一而足,将烧烤之技法推向另一高峰。
注:"以乐侑食"的"侑食" 即劝食的意思,这句话始于《周礼.天宫. 膳夫》,
该书曰:"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
其意思是以欢乐、喜庆的气氛来劝导王者进食。
我们正传承着这一高峰之作!
以下是不同设计理念的烧鹅炉(包括烧猪炉)
新会烧鹅炉
"新会烧鹅炉"属于"焗炉",其制式恐怕是现存最古老的炉具之一。
其设计理念较为保守,不愿或者不 敢将火安于炉膛内,靠着烟囱效应将热量传递到炉中,以此让鹅皮产生焦糖化反应以及让鹅坯致熟。
事实上,在这种古老的炉具设计中,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它的设计理念,也可以欣赏到前人对火认识所带来 的制作方法的精妙。
"新会烧鹅炉"实景图
新会烧鹅炉
注1:
"新会烧鹅炉"的特别之处是炉胆不在炉膛内,而是在炉膛之外,完全是利用烟囱效应将热量从外引进内,如果炉盖开合调节得好,炉膛内就可以获得稳定且平均的热量。
与此同时,炉膛内的底部盛满清水,既可避免烧鹅时滴出的油产生油烟,又可产生轻微的蒸汽将火烧引起的热毒降低。160厘米这种炉所制作出来的烧鹅较少会出现广州人俗称的"热气(上火)" 现象。
新会烧鹅炉温层图
注2:
"新会烧鹅炉"虽然结构简单,却包含着众多智慧,其炉盖开合距离一方面是控制着热量进出,另一方面是控制着炉内的压力,热量进出与压力舒散恰当,就能将鹅均匀烧熟。
另外,"新会烧鹅炉"勾挂的方法与广州常见的方法不同,后者是沿炉壁将鹅挂起,而前者则将鹅挂于炉口中空位置。
即在炉口摆上 3~4根铁棍,然后将鹅坯排放勾挂在铁棍上。
北京烤鸭炉
"北京烤鸭炉"属于"敞炉",炉膛积聚的热量并不持久,制作时完全是靠柴火所产生的对流热量直接扑 打在鸭皮上而令鸭皮焦化着色和鸭坯致熟。
由于这种炉的炉膛四周并不是完全密封,即所谓的 "漏气",热量不能恒定地积聚,只要停止授热,炉膛 的温度就会迅速下降,难以做到一炉多用,这恐怕是这种炉的弱点。
北京烤鸭炉
北京烤鸭炉
注1:
"北京烤鸭炉"从外 表上看,犹如一个小舞台,有着十分浓重的表演性质,食客坐在旁边就可以欣赏到厨师制作北京烤鸭的全过程,这正符合古人倡议的"以乐侑食"的最高境界。
注2:
柴火在"北京烤鸭炉" 的炉口外点燃,热量就会依炉前壁进入炉膛内,并依炉后壁流失。炉膛内有前后梁,前梁温度较高,用于烧烤,后梁温度较低,用于致熟。
瓦缸烧烤炉
瓦缸烧烤炉
注1:
广州最早期的烧烤炉是以"圆胆型瓦缸"为主。
很多厨师埋怨这种瓦缸的反射作用不好,以致用于烧鹅常常着色不均。
事实上,由于这种瓦缸呈圆球状,热量大多会滞留在缸膛中部,不能利用自然的力量让热量在缸膛内运行, 所以难以让制品均匀受热。
注2:
改良后的"心脏型瓦缸"由于上宽下窄,热量积聚在上部,能形成自然的动力让热量在炉膛里运行,故此,这种瓦缸能让制品均匀受热。
注3:
"龙凤型瓦缸"见于1920年代"八重天酒楼"(今新亚酒店的酒楼),由于该酒楼面积较小,不可能用大缸制作烧烤食品,故该酒楼的厨师特地设计了这种烧烤炉。
其结构分为两部,
下部为一个高约80cm、直径约 45cm的圆桶缸,圆桶缸有直径约20cm的炉胆。
上部为一个高约70cm的心脏型瓦缸。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炭火直接扑打在烧烤制品上。
榄核烧烤炉
"榄核烧烤炉"属"焗炉",广式烧烤的主要工具,是目前最流行的款式,
有燃炭和燃气两种,
依建造材料有铁皮和钢皮两种,
依炉口尺寸有70cm、80cm以及 90cm等多种规格。
炉具由五个构件组成,分别是炉盖、缸颈、缸身、缸底和炉胆。
缸底有油嘴和排水嘴,排水嘴常闭并以油嘴控制水高。
这种炉具的特点是制作形式较之"北京烤鸭炉"以及"新会烧鹅炉"灵活。
榄核烧烤炉
注1:
"榄核烧烤炉"的"缸首"内有一环圈用于勾挂烧烤制品。
环圈离缸壁应不小于 6cm,离缸 口应不大于5cm。
注2:
"榄核烧烤炉"可以利用炉盖开启调整炉膛压力和热气对流。
粤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