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投资要注意避免哪些坑?

得中 2024-12-10 15:40:40

投资的第一要义是保住本金,其次才是赚钱。金融圈流传一句话:高净值倒在投资失败,中产返贫于盲目理财。我们在市场越久就越能感受到,投资的道路就是一条不断上当受骗、亏钱,以及修正自己风险偏好的路。

各种投资可能有哪些坑,要注意避免踩哪些坑呢?

一、股权投资(又称一级市场投资)

股权投资门槛较高(一般100万起),魅力在于,充分满足投资人的想象力,项目一旦投中就相当于买了“可以翻很多倍的原始股”,不过:

1.股权投资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人会对自己的钱“失去掌控”。投资人把钱投出去后,钱需要给到企业投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三方托管机构,但却很难起到实质上的托管作用。

身边朋友就吃过这种资金投向不清晰的亏,精挑细选看中了A项目,项目也确实成功上市,但到了该兑付收益的时候才发现,原本投资的钱被管理人挪到了其他地方使用,并没有投入约定的项目中。

2.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在真正退出前是不清晰的。包括投资人在投后报表账面上显示的损益,也只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估值。

3.管理人可能不会兑付“真实的收益”。假设投中了一个好的项目,管理人也可以想办法摊薄收益。比如,在后面的轮次中新发产品来稀释单项目的收益(因为只要标的未上市,盈利都只是估值,管理人可以用稍高的价格,让渡一部分额度给后续产品投资者)。

4.股权投资周期长,伴随着更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基本是“5年+2年”的投资周期,所以在投项目时更要确保这批钱是“长钱”。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急用钱想要退出是很难的,因为企业大概率也没钱。

5.注意对方承诺保本可能也没用。不论是股权投资或是投朋友的项目,在募资环节可能会签订投资失败的“兜底”条款,比如股权转债权、回购保障、对赌协议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给自己的投资上了保险。

这些条款兑付的先决条件是其他项目盈利或现金流充裕,不然就会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不赖账,但也确实还不出钱,投资人只能吃哑巴亏。

除了“有心无力”的情况,还有两个陷阱需要当心:

第一个,初期宣传约定以资产、土地质押,同时承诺回购条款,约定不能上市就回购股份或者赔一笔钱,但是却在最终执行阶段把条款从合同中默默拿掉。

第二个陷阱是对赌协议,存在一定法律风险。因为公司一旦进入上市程序,对赌协议中监管层认为影响公司股权稳定和经营业绩等方面的协议必须要解除,企业可能会采取私下重签对赌合约,于是涉及到AB条款风险。

二、债券(城投债、信托)

1.警惕尾部风险。城投债、信托产品最大的问题是,收益有限但风险无限——平时不出事,可能出事的概率也比较低,但一出事一定是大事。我们做投资,要注意这类项目投少点,优先选择风险有限但是收益具有想象空间的项目。

2.收益率下行。先说信用债,在化债背景下,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信用债收益率相较于前几年大幅下降,比如2023年全年(2年期)城投债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已不足3%。现在,城投整体融资成本向债券市场靠拢,政府也不再无条件偿还城投平台的负债,所以我们对于城投债的收益预期还要往下调。

利率债部分,无论超长期、中期还是短期的国债,由于2024年持续上涨的行情,到期收益率几乎全线触及历史最低水平。主要的风险点有两个:

一是宏观干预;二是债券市场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资金量很大,充斥了不少追涨盘,这些追涨盘在风险释放的时候一定会反转成为杀跌盘,造成流动性踩踏风险。而普通人,如果仅为了几个点的收益而造成本金大幅亏损,就得不偿失了。

3.保本承诺难以兑现。任何城投债(信托)的兜底协议都不能保证刚性兑付。如果有人和你讲某某城投债(信托)既优质又能有高收益,同时还能保底,那就离他远点。

三、保险产品

保险是一项还不错的配置资产,不过有几点需要注意:

1.关于境内保险产品,多数都有非常复杂的条款设计和投资周期限制,需要仔细甄别赔付触发条件,到底几岁可以拿到、触发什么条件能赔付等等。同时,保险销售人员会把限制赔付的条款讲得比较隐晦,投资人最后到手的收益可能不如当时描绘的那么好,不过正常买个保险产品不至于爆雷。

2.保险新规有所变更。原先政策要求,破产的保险公司必须由一家新的保险公司接盘并兑付本息。现在新政策,根据未来情境下的实际利率进行兑付。也就是说原先抢得比较早的“固定3.5%”,在极端情况下,也是无法保障的。

3.关于境外保险。在美债收益率高位的背景下,境外保险的收益率很可观,不过购买境外保险需要离岸资产,涉及到汇率风险。

同时,虽然境外保险的收益高且分红条款成熟,但保险公司每一年实现的投资收益也不是固定的,本质上也是净值化的投资,而非“固定高息存单”,所以定期的分红金额也会根据保险投资收益而浮动。

此外,如果投资人本身在境外本身没有太大的消费或开支,这部分离岸资金想要再回境内使用很困难。

四、虚拟货币

1.虚拟货币投资没有法律保障。万一遭遇了平台破产跑路等极端风险,没有监管做后援。

2.虚拟货币是在监管以外的投资品种,所以相关投资收益的合法性需要打个问号。

3.如果参与虚拟货币炒作,因为杠杆较大,很容易爆仓。

五、证券私募(二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投资非常便捷,买卖股票流动性相对好;投资有一定的安全性保障,基金资金都交由托管机构托管。

不过买私募,也有几个点要关注:

1.关注募资环节合规性。

不论是买基金还是参与股票定增等,以任何形式承诺保本,都是没有法律保障的。

2.当心底层资产不透明。

买了基金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持续关注基金经理说的和做的(净值表现)是不是一致;买理财类产品时,要多注意产品的投资范围,是不是表面上宣传很稳健,但其实包含衍生品、高杠杆等高风险结构,在购买前可以多翻翻基金合同。

3.尽量避免买在高点。

这里说的高点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公司、产品的高点。销售渠道主推的往往是近期表现突出的产品,此时就要当心均值回归的风险,避免买入即高位站岗,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要素:管理规模(不能选太小的)、有无长期连续可查的业绩、展示产品的同策略产品表现情况(业绩一致性)。

六、假借投资名义的传销诈骗行为

普通人缺乏相关知识,不清楚5%的理财和15%的理财的区别,也不知道15%的理财和50%的理财是完全不一样的,导致在高收益面前丧失理智,也把熟人拉下水,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传销有多种形式,大多数包装得都挺华丽,从P2P到“共享商城”,再到外汇、虚拟货币投资,普遍有个特征——超高收益和邀请返佣机制。

假设第一个投资者能拉3个亲朋好友入局,且后面入场的每个人都能再拉3个人,那么到19层时就有13亿人了,这就是传销金字塔。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鼎益丰骗局,管理规模超过了千亿资金。创始人隋广义自称是一名道士,宣称自己掌握了“禅意投资法”,投资逻辑来自“玄学”和“禅意”。

从资产投向上看,鼎益丰宣称自己精通股权、债权、地产投资等多项投资模式。不仅如此,公司还拥有长白山文旅产业、康养产业、创新磁能产业这三大实体业务。

鼎益丰被“玄学”和“禅意”加持过的产品,收益高得让人恐惧又兴奋,年化收益从36%到80%不等,甚至还能获得88%的分红。

但其实,早在2018年,香港证监会就因鼎益丰涉嫌虚假、对倒交易而对公司进行资产冻结。然而还是有部分投资者抵不住“高收益”的诱惑,无视监管警告、主动入局。

2024年1月,鼎益丰全线停止兑付,庞氏骗局正式暴雷。但创始人又原地策划了一个新的空气币骗局(数字期权),并在渠道内部发布一则“重大利好”消息,向投资人公告鼎益丰即将在国际数字资产交易所敲钟上市。

而鼎益丰也不可能真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上市,只是通过空气币骗局,将原来投资人的债权转成了空气币。这样一来,鼎益丰就不欠投资人的钱,达到了“空气化债”的效果。

但在“禅意投资”信徒们的眼中,暴雷直接变成利好,又抵押贷款入局。其实不少投资人前期已经投入了很多资金,还没有得到兑付。但在没有拿回本金前,无论鼎益丰出现了什么负面新闻,他们都会认为这是假新闻。

鼎益丰和很多骗局一样,本质上是零和游戏,一个人的收益必然来源于另一个人的损失。还有部分人,其实知道自己参与的是传销活动,但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是那个可以赚一笔快钱然后逃出来的人。有句话说得好:你惦记人家的收益,但人家惦记的是你的本金,结局自然是血本无归。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所有的投资应该从评估风险开始。所以投资的第一步是避免踩坑、不用侥幸心理欺骗自己,再通过持续的学习来修正、践行投资理念,将投资转化为理解人类本性、世界现状的结果,过上正直、幸福、善良的生活。

​​​

​​注:所有的文中提到的,都是网络上及自己思考和总结市场的感受和心得。

文中出现的任何股票以及行业,都是网上信息发现,一切也是基于公开媒体报道和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理性投资,独立思考。

如果您认为有用欢迎关注、转发、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