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仅凭资格老才稳坐华野司令?他有一样本事,粟裕始终都没学会

野史记录 2023-09-25 13:56:01

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又一直打“神仙仗”,在敌占区里闪转腾挪,愣是从艰难的困境中打出一个“军神”的称呼来,实在令人敬佩。粟裕凭借着自己超高的胜率,吸引了一大批的支持者,历史地位随之不断攀升。

但粟裕虽然是历次大战的实际指挥者,在华野却始终没坐头把交椅,华野司令的位置,一直由陈毅担任,这让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粟裕这样优秀的军事家,已经足以坐上这个位置,因此小看了陈毅在华野的作用。

华野离不开陈毅

事实上,在1948年5月,也就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中央军委曾有过将陈毅调离华野的想法。但在毛主席征求粟裕的意见时,粟裕的态度异常坚定,坚决不同意将陈毅调离华野,原因是“华野离不开陈毅”。

彼时,陈毅不仅担任华野的司令,还是华东军区司令。而中央军委当时打算调离陈毅,也是让他到中野任职,去帮助当时处于困境中的中野。一边是华野的离不开,一边是中野对他的需要,中央军委权衡之后,决定让陈毅依然去中野任职,同时继续保留陈毅在华野的司令之职。

从这样的情况来看,陈毅不是不离开华野,当初军委提出调陈毅去中野时,陈毅回答很果断,“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如果陈毅离开华野,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任的华野司令呢?粟裕的可能性会很大,但他为什么不同意调走陈毅呢?正如粟裕所言,华野离不开陈毅!

华东野战军乃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而来,华中野战军擅长的是运动战,而山东野战军擅长的是攻坚战,两个野战军形成两种不同作战风格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华中野战军长期在敌后发展和山东野战军比较富裕有关系。

所以,华野成立前后,两军在一起配合打仗时,经常出现思路不一致的情况。粟裕和陈士榘为了确保统一思想打胜仗,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粟裕为了打赢苏北战役,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带着中央的命令亲自去了山东野战军指挥部,这才拿下了胜局。

而陈士榘呢?在华野成立以后,担任华野参谋长,由于他出谋划策想出的都是攻坚的思路,不符合粟裕的想法,遂默契的承担起攻坚的重任,成为一个不留在司令部的参谋长,总是跑到前线,亲自率兵打硬仗,以这样的方式替粟裕分担压力。

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如此有胸怀,共同努力之下,让华野的战局越打越顺。但不可否认的是,华野的问题依然还是存在,由于部队是新四军和山东部队的组合,磨合问题长期存在。而且,双方的干部资历和兵力差不多,谁都不服谁。

粟裕虽然是一个百年不出一个的军事奇才,拥有无师自通的能力,对敌人的胜率超高,军事能力超强。但粟裕面对两军融合的问题,却还是显得有些乏力,毕竟他的资历要差一些。反而是陈毅出面,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陈毅在红军时期的地位,大多来自115师系统的山东众将,在陈毅面前自然不敢拿资历说事儿。至于新四军系统的众将,则更加不必多言,陈毅那可是他们的老领导!也就是说,粟裕无法解决的难题,在陈毅面前根本就算不上问题!

那么,陈毅稳坐华野司令,凭借的仅仅是红军时期的资历吗?当然不是,如果这样看陈毅,那就真的是太小瞧咱们这位开国元帅了。他不仅资历老,而且军事能力极强,粟裕虽然厉害,但在当时还处于成长期,军事方面也曾得到过陈毅的指导。

两方面作用

陈毅对粟裕的指导和帮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陈毅在军事方面给粟裕掌舵,避免粟裕走弯路;另一个方面则是陈毅在背后对粟裕鼎力支持,让资历明显不足的粟裕迅速确立领导地位。

1941年,陈毅出任新四军军长,统驭数十万大军,而当时的粟裕尚未成长起来,全凭陈毅自己统率大军征战。后来,陈毅又率领山野在津浦路战役中,与国民党大军对战,将敌军打得抱头鼠窜,并将山东战局控制在平分秋色的程度,展现出非凡的军事素养。

尤其是在莱芜战役期间,粟裕虽然已经成长为指挥官,但他当时却尚未达到“战神”的级别,依然在战略战术方面有不成熟的考虑。粟裕在后来所写的回忆录中,也亲口表达了此战之中,陈毅对他的帮助非常大,甚至可以说陈毅是莱芜战役的关键。

当时,国民党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的向临沂而来,且每一路都配备了一个较强的整编师,堪称强敌临近,毫无破绽。

粟裕虽然善于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仙仗,但也正是因为粟裕长期率兵在敌占区闪转腾挪,寻机歼敌,而导致粟裕在战法上出现了局限性,思路总是围绕着寻机歼敌、逐个击破来打。

但如今国民党军采取这种步步为营,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的方式,粟裕根本就无法找到逐个击破的时机。因此,粟裕改变了计划,决定以放弃临沂为饵,吸引国民党军冒进争功,再趁敌人的三路大军速度不一致时,将率先“冒头”的一路兵马寻机歼灭。

从粟裕制定的策略来看,他虽然根据战场形势改变的作战方式,但本质上的打法其实没变,只不过是旧壶装新酒,采取的仍然是逐个击破、寻机歼敌的办法。敌人在粟裕手底下没少吃亏,不可能一点防范没有,这样老套的路子即便实施了,恐怕也很难奏效。

这时,陈毅适时的给出了建议,提出弃南打北,不继续与敌人在临沂纠缠,而是转到北线开拓新的战场。双方一旦到了一片全新的战场,国民党军原本的稳固阵线就会垮掉,必须重新组织进攻,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出现衔接不当的空隙,给我军提供新的战机。

听完陈毅的建议,粟裕的思路一下子就跳出了国民党军的节奏,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中抽身,最终取得了莱芜战役大胜的战绩。

1948年,陈毅奉命回到中央汇报工作。深知粟裕资历不足的陈毅,对粟裕赞不绝口,将华野取得的战绩,一股脑儿推给了粟裕。陈毅的为人,毛主席很清楚,自然也明白他此举的用意。

由于当时的战局很紧张,华野面对的压力巨大,毛主席正考虑破解之法,想着让粟裕这位善于在敌占区作战的将领,率军越过长江,将蒋介石的后方闹个天翻地覆。这样一来,粟裕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东南野战军的司令,既能实现中央的军事战略构想,又能解决华野的问题。

但粟裕得知此消息以后,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发展的问题,直接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的进言书,分析当时率军渡江与不渡江作战的利弊。最终,毛主席采纳了他的建议,让粟裕继续率军寻机歼敌,暂时搁置了渡江作战的计划。

因此,陈毅被调离华野时,粟裕表示反对,认为华野离不开陈毅。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粟裕的真心话,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华野不能没有陈毅,陈毅稳坐华野司令,与他的资历有关,但并不是全部,后来去中野以后仍然兼任华野司令,也是得到了粟裕认可的,因为陈毅能在关键时刻掌舵,稳住整个华野,即便是华东军区,陈毅也能镇得住,这个本事其他人还真学不来。

18 阅读: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