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兰剑B行动誓师大会,一小战士腼腆地说:我有一个愿望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6-12 15:14:05

上世纪70年代末,中越关系急剧恶化。

越南当局,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妄图占领中国领土。

1979年春,中国军队奉命出征。

对越自卫反击,打得越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然而,痛败之下的越南,并未就此消停。

他们集结兵力,盯上了中越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

翠绿的群山间,战火再次点燃。

中国边防军闻讯而动,誓与越军血战到底。

誓师大会

1986年10月14日。

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日子。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昨夜还静悄悄的军营时。

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出征仪式,正在进行。

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步兵139师的全体将士,即将奔赴老山前线。

仪式现场,镜头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肩扛钢枪,腰挂手榴弹。

每个人的身上,都塞得满满当当。

尽管前方战事凶险,但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一丝畏惧。

随着一声嘹亮的口令,突击队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接过首长手中“战无不胜”的光荣旌旗。

凝视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

钱军长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但同时,一丝隐隐的心疼也在心头萦绕。

“同志们,还有什么心愿吗?”

钱军长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战士,声音里满是关切。

沉默片刻,人群中传来一个略显腼腆的声音:

“报告军长,这辈子,我还没喝过茅台酒呢。”

钱军长愣了一下,随即会心一笑。

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身旁的副官使了个眼色。

副官会意,立刻去安排此事。

接下来的几天里,部队驻地附近的商店,成了战士们的“打卡点”。

一瓶瓶酒被从货架上“解放”。

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当地居民纷纷议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要买这么多好酒。

茅台酒到了,钱军长组织了一个简朴的聚会。

没有华丽的宴会厅,没有花团锦簇的装饰,只有一个个朴实无华的酒杯,摆在桌上。

一饮而尽。

他们深知,也许明天,炮火就会吞噬一切,但今朝有酒今朝醉。

不负军人本色,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5连指导员徐俊回忆:

“当时我就在想,这也许也是我人生喝的最后一杯茅台酒“。

军长钱树根,给22岁的甘肃小伙子祁振武敬酒,叮嘱他一定要凯旋。

祁振武高兴地说:

“放心吧军长,我爹还等着我回去娶媳妇呢”。

攻下604高地

1986年10月13日。

夜幕笼罩下的老山,显得格外宁静。

但,对于139师的特战队员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战士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奔赴各自的伏击位置。

他们是战场上的猎豹,即将以雷霆之势出击,攻下险要的604高地。

凌晨12点58分,佯攻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

我军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呼啸着划破夜空,呼啸着飞向那拉口、八里河东山的越军阵地。

顷刻间,漫天硝烟,大地震颤,仿佛天崩地裂。

就在此时,特战队员们已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604高地脚下。

“轰!”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爆破器轰开了敌军的碉堡,为突击开辟了道路。

下一秒,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呐喊着冲向敌阵。

手雷在敌军工事中爆炸,砖石四溅,瞬间在浓烟中炸出一个窟窿。

子弹飞射,穿透夜色,划出道道火舌。

仅仅七分钟,604高地被我军拿下。

鲜红的军旗,在硝烟中冉冉升起。

年轻的战士们身上溅满了鲜血和泥土,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先救队长!

夜色渐褪,东方露出鱼肚白。

战士们简单处理了伤口,又立即投入下一场战斗。

968高地,是下一个目标。

黎明前,他们要赶在日出之前拿下这个险要高地。

顾金海和他的战友们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顾金海是个勇敢的小伙子。

二十出头,身板结实,眼神坚毅。

突然,一个越军从坑里窜出,手中的手雷直扑顾金海的战友。

千钧一发之际,顾金海大喝一声。

奋不顾身地扑向战友,将他护在身下。

轰隆一声巨响,手雷在顾金海身旁炸开。

顾金海感到一阵剧痛,鲜血瞬间染红了军装。

但他顾不上疼痛,挣扎着起身,想要继续战斗。

就在这时,又一发炮弹呼啸而至,在顾金海身旁爆炸。

顾金海被炸得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伤上加伤。

战友们见状,心急如焚。

他们冲过来,想要将顾金海拖到安全的地方。

但战斗还在继续,敌人的炮火越来越密集。

顾金海挣扎着睁开眼,看到战友们围在身边。

他知道自己伤得很重,可能撑不了多久了。

用尽最后的力气:

“先救队长!”

话音刚落,顾金海就昏了过去。

战友们呼喊他的名字,摇晃他的身体,但顾金海再也没有回应。

20岁的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604高地上。

战友们抱起顾金海的遗体,泪水溢满了眼眶。

清晨的阳光洒在604高地上,照亮了顾金海安详的面容。

他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笑,仿佛在说:

“我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从此,604高地上多了一座小小的坟茔。

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这里,都会有一束光芒,映照在那简陋的墓碑上。

968高地,是下一个目标

968高地,更加险峻,更加凶险。

战士们简单整顿,立即向968高地进发。

相比604高地,968高地的工事更加坚固,火力配置更加充足。

但突击队员们势如破竹,以同样的战术。

仅用17分钟,就攻克了这个硬骨头。

然而,占领阵地只是第一步,守住阵地才是真正的考验。

越军虽败犹斗,他们躲藏在错综复杂的坑道和猫耳洞中,负隅顽抗。

突击队员们朝洞中开枪,投掷手雷。

但总有死角难以触及。

越军伺机而动,一旦发现我军稍有松懈,便会从洞中窜出,突然袭击。

上级下达命令,命喷火兵上阵。

很快,几个背着喷火器的战士出现在阵地上。

他们掠过战壕,来到坑道口。

点燃喷火器,将灼热的火舌喷向坑道深处。

高达800-1000摄氏度的火焰在坑道中肆虐,火舌如同猛兽的利爪,撕裂了黑暗。

坑道中传来敌人凄厉的惨叫。

他们就像老鼠一样,从坑道里狼狈地逃窜出来。

正落入,伏击的战士们的射击范围。

太阳渐渐升起,照亮了968高地满目疮痍的阵地。

突击队员们站在高地上,眺望远方。

他们脸上满是疲惫和伤痛,但眼神依然坚定。

968高地,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每一寸泥土,都凝结着鲜血

战前,记者为一位年轻的彝族战士罗卜基拍下了一张照片。

承诺等凯旋归来,就将照片洗出来送给他。

罗卜基笑了,眼神中满是期待和向往。

战斗打响,罗卜基冲在最前面。

子弹呼啸而过,炮弹在身边爆炸,但他毫无畏惧。

一个越军,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罗卜基迅速瞄准,扣动扳机。

“砰”的一声,敌人应声倒地。

就这样,罗卜基一个人击毙了6名越军,为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斗结束,罗卜基和战友们押送俘虏回营。

突然,远处越军阵地上一声炮响,炮弹呼啸而至。

情急之下,罗卜基将俘虏推开,自己却被炮弹击中。

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片他誓死捍卫的土地上。

还有突击队员唐拥军,带领战友们发起冲锋。

敌军据点坚固,火力凶猛。

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唐拥军咬紧牙关,抱起炸药包冲了上去。

随着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得粉碎。

唐拥军负伤了,手臂和大腿都被弹片击中。

但他顾不上疼痛,用绷带简单包扎了伤口,又投入了战斗。

战斗接近尾声,越军发动最后的疯狂反扑。

唐拥军挺身而出,掩护战友们撤离。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

年仅18岁的唐拥军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没有起来。

誓师大会上,总政歌舞团的歌唱家郁均剑应邀前来为将士们献唱。

席间,有三个年轻的小战士,恰好坐在郁均剑身旁。

他们是那么的朝气蓬勃,那么的意气风发。

三个小伙子,兴奋地与郁均剑攀谈,毫不掩饰对他歌喉的崇拜之情。

“等打完仗回来,还要听你唱歌啊!”

一位战士拉着郁均剑的手,眼中满是憧憬。

郁均剑看着这三张稚气未脱的面庞,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感动。

笑着应允:

"放心吧,我一定等着你们凯旋归来!"

然而,命运弄人。

就在几天后,郁均剑收到了一个噩耗:那三个朝夕相处的小战士,在战斗中全部牺牲了。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郁均剑一下子怔住了。

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三个孩子的笑脸。

他们期待的眼神,还有他们与自己约定的誓言。

郁均剑感到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岁月如梭,转眼数年过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郁均剑再次踏上了老山的土地。

曾经的战场,如今已是一片宁静。

漫山遍野,都是烈士们的坟茔。

郁均剑默默地走到三座并排而立的墓碑前,轻轻擦去碑上的尘土。

三个小战士的黑白照片,映入眼帘。

他们还是那么年轻,笑容还是那么灿烂,仿佛从未离开。

22位将士,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永远倒下了。

他们还那么年轻,还有大好的人生。

却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如今,当人们凭吊老山,看着满目疮痍的山峦,宁静却又充满悲壮的气氛笼罩心头。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寸泥土,都凝结着先烈们的鲜血。

愿山岗常青,愿国土安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