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青铜提梁壶通高27.5厘米、口径6厘米、腹深18厘米、重1.354公斤,小口长颈,溜肩鼓腹,圜底圈足,有盖有提梁。
陕西历史博物馆称之为“兽面纹卣”。这种造型的商代提梁壶不多见,在命名上比较混乱,有的称“壶”,有的称“卣”。
上面这两件造型跟陕历博的这件很类似,只不过肩腹交界处没那么溜圆。就这两件来说,更是大同小异。但第一件在上海博物馆被标识为“壶”,第二件在湖北博物馆被标识为“卣”,可见目前的界定还比较混乱。
个人倾向于认为这类造型是“壶”,不是“卣”。提梁壶与卣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器盖:壶盖是插入的,而卣盖是外扣的。我没能找到这件文物的内视图,但从外观察可知,应该是内插盖。
壶盖圆鼓,顶部设半环,通过一个8字形链与提梁相连。
盖面被竖向连珠纹分为六份,每份内饰小兽面纹。这里的兽面纹与之后比较程式化的兽面不同,有更多早期创作的自由性。
兽面整体呈三角形,两个圆眼在中间,上有竖状的卷角和长伸的腿爪,下有裂开的大嘴和横向的腿爪。
壶颈较长,上部饰三圈凸弦纹。肩上部置两个半环钮,套以绳状提梁。肩下部饰一圈夔龙纹带,夔龙眼睛圆凸,身体上翘,S形大口张着,吐出刀戟状纹饰。
可以把中间一横看作是夔龙的长舌,把上下纹饰看作是钩状云纹。也可以把它们都看作龙口中吐出的祥物或杀器。随您想象~~
当初铸造时纹饰肯定有它特定的含义,但那是专家研究的课题。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大可以想象,这也是欣赏文物的快乐之一。
腹部纹饰带以上下连珠纹为界,中间饰圆眼钩喙的鸟纹。圈足有两镂孔,饰一道凸弦纹。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说腹部饰兽面纹,但从眼睛的位置来看,明显不是兽面纹。
跟前面提到的两件提梁壶腹部兽面纹做一个简单对比,就能看出来:虽然看起来有鼻梁有卷角有大嘴,但没有眼睛啊!
圆凸的眼睛在纹饰带上部,并与钩喙组合,所以个人认为这是相背的鸟纹,像兽面的部分是两只鸟翻飞的尾羽。
这件文物时间是商代中期,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