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本拉登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2001年的“911”事件就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绩,直接导致了美国长达十年的“全球反恐”。
2005年,苏丹女作家波夫冒着拉登追杀的压力,发表了她自述给拉登当情妇的新书《失落女孩日记》,书中,波夫将拉登称为“欲望野兽”,声称他不但疯狂地纠缠着自己的妻子情人,还有着极为混乱的私生活。
那么,本拉登的私生活到底如何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从富豪到“圣战士”本·拉登出生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个显赫家族,他的父亲是沙特最著名的建筑大亨之一,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这不仅为本·拉登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还让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身价数十亿的富豪。
可是,阿拉伯民族能够娶四位妻子的风俗助长了父亲的风流,这导致了他在夫妻感情上表现得十分随意,他的母亲很早就因为无法忍受富豪父亲的风流成性而选择离婚改嫁,这对本·拉登的性格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拉登青年时,一夫多妻制已经开始被沙特社会所抵制,但拉登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是父辈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妻子才导致了他们的夫妻感情恶劣,他们频繁的结婚离婚造成了这种不好的社会影响。
因此,本·拉登向自己的伙伴们发起号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和朋友们的亲身践行,向世人证明他们能够将一夫多妻制度“做好”。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拉登参加了美国支持的“伊斯兰圣战组织”,这段“圣战”经历彻底地改变了本·拉登的人生轨迹。
1988年,本·拉登在阿富汗创立了“基地”组织,这个拥有军事大本营和训练营地的组织,就是日后拉登走上恐怖主义的根本依仗。
随着苏联的撤军,拉登也带着追随者一度重返沙特,继续享受自己奢靡无度的富豪生活,可海湾战争中沙特邀请美国驻军的行为让他十分愤怒,拉登带领着自己的追随者们开始了流亡生活。
1996年,被沙特剥夺公民资格的本·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此时因为美国政府的“步步紧逼”导致大量资产被冻结、剥夺而“无路可走”的拉登决定改组“基地”组织,并将打倒美国、伊斯兰世界的“腐败政权”列为了首要目标。
此后,拉登亲自策划和组织了多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这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恐怖袭击,让拉登成为了全球通缉的头号恐怖分子。
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承诺,对拉登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年的全球追捕行动,甚至直接打着“反恐战争”的旗号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本·拉登的婚姻情况2011年,美军情报部门终于锁定了拉登的动向,海豹突击队迅速出动,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处宅邸中击毙了本·拉登。
从2005年开始,到2011年被击毙前,拉登一直和自己的3位妻子和8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妻子们曾经因为被迫生活在一起而争吵不休,可让人惊讶的是,当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们却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他的身前。
拉登自称有四位合法妻子,但也有报道证实,拉登还有一位菲律宾妻子,是菲律宾反政府武装阿布沙耶夫领导人撒巴亚的表妹。
拉登的第一任妻子纳伊瓦是他的表妹,她在17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拉登,之后为其生育了11个孩子,在拉登的亲人眼里,纳伊瓦“总是怀孕”,但在“911”事件前的几年,纳伊瓦就因为无法忍受丈夫的风流而选择与他离婚。
而拉登的第二任妻子赫蒂彻则出身名门望族,因为带有先知血裔,这场婚姻为本·拉登带来了巨大的宗教威望,妻子的教育经历也对拉登的事业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1987年,拉登娶了对他十分忠诚和恭敬的第三任妻子哈丽雅,到了2000年时,拉登又迎娶了一位沙特战士18岁的妹妹西哈姆,这段婚姻为拉登加强了基地组织与沙特武装力量的联系。
拉登娶这么多的妻子,动机十分复杂,这当中可能有满足他私欲的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与拉登“多娶老婆、多生孩子才能传播思想”的信念分不开关系。
在四位妻子之外,本·拉登还有着为数众多的情人,有人说他对自己的女人十分慷慨,从不吝啬物质上的支持,也会给予她们最大的自由,从不阻拦她们的离开。
但一位自述曾在1996年被拉登囚禁充当“性奴”四个月之久的苏丹女作家科拉·科夫则始终致力于揭露拉登私生活混乱的文学创作,她表示拉登将黑人女性视为“生育机器”,而非一个真正的“人”。
这种十分复杂的婚恋情况,反映出了本·拉登个人生活的多面性,他固然是一个被极端宗教主义冲昏了头脑的恐怖分子,但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也是一个保留了个人情感的“人”。
拉登给家人的影响在拉登死后,他留下的众多子女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境,尤其是那些渴望过上普通人生活的子嗣,父亲的身份是他们和正常生活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奥马尔是本·拉登的第四个儿子,在父亲尚未成为全球通缉犯前,就已经离开父亲,和母亲纳伊瓦移居到海湾地区,他曾多次公开指责父亲杀戮平民的恐怖行为,但也在父亲被击毙后谴责和质疑美军的擅自击杀是“犯罪行为”。
虽然一直试图与父亲的极端主义划清界限,重新寻求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但奥马尔的努力始终不能如愿以偿,甚至还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而本·拉登的其他子女也同样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扰,尤其是那些从小就生活在逃亡和隐匿当中的孩子,他们因为缺乏正常的社交环境和教育机会,很难重新适应正常生活。
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给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让那些企图与父亲的过去切割,寻求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孩子们始终生活在本·拉登这个名字的阴影之下。
当然,在那些选择隐姓埋名,试图融入普通社会的子女之外,也有一些拉登的子女通过利用父亲的名声,试图在极端宗教组织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或者通过公开写书、接受采访等手段,重塑公众对于拉登家族的看法。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即便成功克服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自己也依旧会面对心理阴影,如果无法成功地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他们将终生困在父亲留下的阴影中。
结语本·拉登家族的经历表现出了极端主义对家庭的深远影响,他子女们的命运反映了社会如何看待和对待恐怖分子的后代,而这可能将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得到解答。
参考文献中国法院网——《拉丹狂迷黑人女天后曾欲暗杀其丈夫娶其为妻》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08/id/215492.shtml
青岛新闻网——《情妇出书详细叙述拉登生活 《失落女孩日记》》
https://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5-04/25/content_4610956.htm
央广网——《本拉登四个妻子中三个是大学讲师》
https://www.cnr.cn/2011tfzt/ldbjb/kbzl/201105/t20110503_507955449.html
中国日报网——《拉登首任妻子传记作者爆料:恐怖大亨性生活无度》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1-06/12/content_12678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