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是3016.1万辆、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与之相比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反超。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这也是中国汽车产销增长的主因。全年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
所谓“人红是非多”……
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让一些国家有了“危机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们一边擦拭着口水,一边想方设法的整一些难题出来。
据MSNBC视频,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煞有其事说道:“试想一下,假如有300万辆中国汽车行驶在美国道路上,而北京可以让它们同时熄火。”
很难想象这种言论出自一个商务部长的口中,不是说她危言耸听,而是她作为商务部长“不称职”。
2023年,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电动车,只有3.68亿美元,以20万人民币一辆来计算,满打满算不会超过1.4万辆。
其次,中国向美国市场批量出口汽车是在2015年。
从这两点不难发现,美国市场对于中国本土制造的汽车“并不友好”。
按照起始出口时间以及每年的数量来看,美国街头何时能有300万辆中国制造的电动车,估计雷蒙多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还有欧盟。
2023年10月,欧盟发起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目前正在对3家中国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但欧盟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反对。
4月15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米勒近日接受德国媒体《星期日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非但无助于解决德国及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反而会带来贸易摩擦风险。
她表示,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欧盟加征的关税可能迅速产生负面影响,拖慢欧盟推广电动汽车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同时她明确表态,德国汽车业反对欧盟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
此外米勒还表示,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为德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出口大国后,日本确实心有不甘。
《日本经济新闻》2月1日报道。
2023年中国出口491万辆汽车,使日本7年来首次跌落全球汽车出口榜榜首。
中国不断扩大电动汽车(EV)的生产规模,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提高,中国正在开始重塑全球电动汽车的势力版图。
与此同时,它们的企业家也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的社长川西泉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发展速度“强劲”,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只是像排列智能手机的图标一样,目前并没有什么技术惊喜。”
此番言论,不由让人想起“亚洲龙”的五大杀手锏。
真皮座椅、真皮挡把、真皮方向盘、前排座椅电动可调、后排座椅电动放倒……
虽然它还有高能低耗发动机、TNGA-K平台架构、更高标准的安全架构,高阶L2驾驶辅助系统……但这些在如今中国新能源车企眼里,又好像啥也不是。
最后说一下韩国。
自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崭露头角之时,韩媒的报道就没有停过。
2023年6月,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放出豪言,“我(起亚)今年一季度在全球挣了21亿美元,我贴得起你中国市场,你本土企业有这个资金实力吗?你先烧死了,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
2023年7月,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
“凭借其坚实的技术和价格竞争力,以及从电池核心矿物到芯片的坚实供应链,中国汽车已经不容小觑,变成强大的存在。中国电动汽车不仅着眼于本国市场,还在欧洲、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海外市场陆续跻身销售前列”。
2023年8月,韩国《亚洲日报》报道称。
“中国汽车企业的增长势头迅猛”、“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中国,抢先开发。”
2023年11月,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
西方国家已经对中国电动汽车感到恐惧,因为本国的汽车产业很难与廉价且高质量的中国电动汽车竞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韩国上下这种战略和热情开始下降。很多韩国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竞争时发出感叹:“感觉我们是和整个中国竞争。”
……
2024年4月,韩国《朝鲜日报》以“席卷欧洲的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威胁韩国地位”为题,再次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
报道称,韩国动力电池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在2020年前一直维持在10%左右,但到去年已超过了40%。而韩国国内电池企业在同一时期的市场份额则从70%下降至约57%。
随着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依赖日益增加,有担忧称,相关韩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地位将受到“威胁”。
诸如此类,韩媒还有N多报道。
但包括韩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都只是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这一结果,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过程。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在汽车行业走了近70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有三十余年。
各个市场设置的壁垒能否阻止中国电动车的进入,小编不清楚。
但,美欧日韩等国在短时间内很难赶上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
他们没有走过中国三十余年电动车之路,同样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如此完善、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生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