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三体》剧版刚刚完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美国媒体在批评《流浪地球2》。当时是给了30分,就是说100分距离60分及格线还差很多!批评的点就是什么故事太虚浮、情节荒唐,制作水平太差,“充斥着政治潜台词与民族主义”,是“科幻外衣下的政治宣传”等等。
这个《流浪地球2》过后,没有想到这家美国媒体又开始批《三体》剧版了,批评的理由则是。该剧的演员表现不出彩,3D动画平淡无奇,整体制作质量平庸,除了还原原著其它方面都是一无是处之类的。
它对于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电影和中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怎么讲呢,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件事情没有,那就是以前国内那么多影视剧,还有号称投资多少亿的大片,哪怕在美国上映那边可以说也是波澜不惊的,唯一有过批评的就是《战狼2》《红海行动》这些,批的内容就是主旋律政治叙事和所谓的民族主义。
但你还是能感觉美国媒体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且由于两部作品表达太硬了。而且国内文化意识还处在防守阶段,所以很多中国观众也跟着附和,但是这次批《流浪地球2》和《三体》不同。
不但绝大部分中国观众就当个笑话,你会发现对方批评的点也站不住脚?而且一眼看去有种现在网友说的:急了,他急了。
我觉得《流浪地球2》也好,《三体》也罢,一是它真正拍出独属于中国的科幻风格,也就是现代化中国科学幻想。二是电影独特的哲学思想不但让中国科幻片区别于世界其它科幻片,而且为世界科幻片强势注入了东方科幻。
最关键的是以前科幻几乎由西方垄断(过了就是日本),这次作品出现真的挑战从未有挑战过的领域了。
《三体》《流浪地球2》为何让人激动?我们看美国科幻片就知道了众所周知,西方科幻片也分为以前和现在,以前的西方科幻片当然不用多讲。但这些年的西方科幻片要么是《星球大战》《沙丘》《基地》这种太空歌剧,要么就是《阿凡达2》和各种超级英雄这类水货。
当然,好莱坞作为世界科幻片大本营,前十年优秀科幻片也不少,《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猩球崛起》《降临》《湮灭》《机器姬》《银翼杀手2049》等等。
可能是西方观众自己都不喜欢看科幻片了,后面4部都是科幻文艺片,票房不高。
《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科幻片中规中矩。以前经典科幻系列片很多,这十来年似乎只一个《猩球崛起》(难不成还要算《饥饿游戏》?),有科幻史诗气象的《星际穿越》都是9年前的电影。
《流浪地球2》和现在西方科幻片相比,第一个好就好在更加的“硬科幻”,而且是难得的科幻史诗。
电影里大规模自动化、无人机集群控制、外骨骼、智能实时翻译、人工智能辅助等等,已经是中国已经开展应用并逐步扩大范围的“现实科技”。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高性能纳米材料、机械自适应自动化建造、未来先进战斗机、大型空间站、月球基地等等。
这些可以说是中国在全球第一梯队或者领先水平,已经处于“实验和工程试验阶段”。甚至近日官方都出来说2045年建设太空电梯。也就是说《球2》最科幻的地方,在于一部“科幻片”竟然如此的“现实”。
《球2》的叙事风格是极简式的,极限压缩信息量,让人无一刻不在经历信息量爆炸的冲击。电影共有3名主角,军人、科学家、政治家,整部作品以编年史的方式,加速度推进了人类遭遇太阳危机后的种种应对场景,并不断用大字幕来提示观众剧情节点和时间节点的变换。
电影多线叙事+多主角+高密度信息量+多国语言的风格,考验观众的耐心和信息理解能力。但在呈现上,在剧情内核上,这绝对是高成熟度的工业化电影,对标第一梯队的好莱坞大片没有落下风。
例如对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感慨,人类用智慧用在了彼此的伤害之上,尤其他关于生存与公平的话题的零星几句,更像是一种对主题的升华——我们正追求的,与老一辈所选择的,彼此的边界和极限会是在哪。这几种风格和叙事重点在期间交相呼应,各类人文关怀交融、碰撞,看得十分过瘾。
《球2》这样硬核,还这么有深度,多元素,完成度还极高的科幻史诗电影,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它不止是中国电影,在这些年的世界科幻片里都难得一见。
电视剧版《三体》值得分析的倒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投资和导演团队的关系,在影视工业层面是没有办法和《流浪地球2》比较的,一句故事剧情还原也就够了。而且哪怕影视工业水平一般,但是导演团队尽力去还原原著的著名场面。
像宇宙闪烁,三体游戏,古筝计划等等,又岂是一句只是还原能概括的?
超级英雄泛滥,科幻片越来越难看?美国科幻片怎么了很多中国科幻迷之前都是只知道西方科幻,当然有些人也喜欢《阿基拉》《攻壳机动队》等日本科幻。但在刘慈欣的《三体》出现后才发觉西方科幻,日本科幻在新世纪的发展好像进入了瓶颈期。
比如这个外星人有关的太空片,日本科幻就不提了停滞真的是30年。
西方太空科幻片不但完全停滞状态,而且明显呈现出一种因为现实因素,竟然还倒退的现象。像中国观众吐槽已久的“太空歌剧”战争规模永远都是中世纪骑士打架,再到土著反杀现代军队的反殖民。
在看过刘慈欣科幻和《流浪地球》后,还有两点也觉得刺眼,至少是陈旧不吸引人。
一是披着科幻皮的宗教片,神棍片越来越多,就跟香港科幻片的《明日战记》是披着科幻皮的警匪片一样。
比如《普罗米修斯》《神秘代码》《星际穿越》,美剧《异星灾变》《边缘世界》等等。
美国用最发达的电影工业把科幻概念,科幻设定包装得炫目多彩,十分高大上。好莱坞的叙事节奏又成熟,演员表演又好。前面整得鬼迷日眼的,把你看得欲罢不能,结果到了中后期发现就是“神棍片”。
最后搞得格局太小,剧情非常老套,如果是美剧还不停的挖坑埋线,你好奇啊,那就等第二季吧。第二季剧本只有个大概甚至可能都没有写,然后继续这样操作让你等第三季,到了后面就烂尾。
二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宣传片,早期《独立日》美国空军大战外星人,《世界大战》里美国陆军大战外星人,《洛杉矶之战》里美国海军陆战队大战外星人,《超级战舰》美国海军大战外星人。
这个时候国内网友不会骂好莱坞科幻片有民族主义,有什么政治宣传的倾向了。
这两个问题还算是轻的,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电影背后,西方文化精英创作的思想上停滞,而且结合现实zzzq被各种思潮绑架,两相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创作上面,从思想哲学、格局视野、文本叙事、角色情感等全面大倒退。
你说《沙丘》《基地》是改编几十年前的小说不算,最典型的就是《阿凡达2》。
卡梅隆可是拍出《异形2》《终结者》系列的大神,《阿凡达1》老套归老套但好歹各方面还均衡,《阿凡达2》除了电影特效,思想哲学没突破还倒退了,格局视野更是下降到了一个部落和捕鲸船,叙事和角色更是沦为现实西方电影各种正确杂糅。
《三体》《流浪地球2》是科幻史诗?也不是,它是中国科幻史诗《三体》《流浪地球2》第二个区别于西方科幻的地方就是继承刘慈欣科幻精神,还有找到的中国文化精神。为什么《三体》《球2》一出,我们觉得其他西方救世题材科幻片就不那么史诗了。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价值观不同,这两部作品好就好在里面有无数的英雄救世主,只是摄像机镜头正好对准了一个主角出来拍而已,像《球2》刘培强与无人机对战时,作为一个观众,你完全可以想象其中一架J20改的驾驶员就是你自己。
刘培强完成壮举时,摄影机没拍到的其他地方,可能你正在完成比刘培强更艰巨,更重要的任务。因为电影早就告诉你了——刘培强不是天选之人,或者说,他只是无数天选之人中的一个。
现在美国科幻片是啥?那就是男主角是一个吊儿郎当早早退役,妻子不爱孩子叛逆一无是处的白人,有且只有他一个人。然后再加黑人,各种技术工种的少数族裔搭配,相信不用讲了吧。
《三体》《球2》好就好在以中国思想哲学为底,以近现代中国科学发展为框架,刘慈欣的中国科幻植根于中国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是反映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
绝不是把科技变成“马甲”,电影用中国人的思想方法,视角、品味去反映科幻,把科幻根植、尊重14亿大众的“生态”之中,才是中国科幻发展的根本与壮大的源泉之所在。
《三体》《流浪地球2》之所以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这就是就是最好的注释。以中国文明为基础描绘后人类文明,守住人类文明,冲向无垠的宇宙。
超越西方叙事,打破好莱坞垄断?《流浪地球2》真的值得《三体》《流浪地球2》在中国大片里已是神作,但在世界经典科幻里还差点。前者影视工业层面确实不够,节奏确实有些缓慢了,同时把叶文洁重要戏份删减了影响了内核的表达。后者三条线加条暗线,最终还删除了80分钟,这就让电影相当复杂节奏又很快,很多方面完成度都差点。
《三体》剧版也就这样了,《球2》我个人最希望的是最好能出导演剪辑版,或者拍一部中短篇的同人性质的网剧做衍生,这些内容出一个“导演剪辑版”补充回去,虽然长达4个小时但可以让电影更加完整,到时绝对是完整的硬科幻史诗神作。
如果拍一部衍生剧,《流浪地球》小说本身内容不多,但现在这个科幻IP挺庞大,背景设定也变得很宏大,衍生网剧可以补充和适当修正背景设定,《流浪地球2》拍摄剩下的道具也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吧。
这类网剧有充足的时间补充设定,增加和塑造角色人物,如果有一些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在将来《流浪地球》的电影里可以让这些角色给主角做补充。有这么一部网剧的话,还能让这个科幻IP保持一定的热度,提升和拓展商业价值。
我希望这个科幻IP能发展成像日本《高达》系列,美国《星战》这样文化IP,有庞大而相对完善的世界观,真正的世界级别科幻文化IP。
最后,《三体》《流浪地球2》这样描摹我们内在的家国情怀,个体情绪矛盾、思想冲突、对于未来担忧和希望的作品多少年难得一见。其深度让它有了具备了可能未来可以拿出来反复咀嚼的生命力。
很高兴2023年中国科幻正式远航,至于美国媒体开始骂了,那就证明中国科幻的路,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