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我们应赋于年新的内容,新的认识,新的期待

凉州文化 2024-03-10 06:01:32



年 味

文/把玉明

再过两天就是年,街上应该很热闹了,想上街去,看看人们忙年的景象。街道如平常往日,格外看不到人群簇拥,争相购买,车流堵塞的一幕。

转悠了几条街,差不多,而后,转入到市场里面,人明显较之街上多。前后市场的交接处,人流密集,你推我搡,走不顺畅。原来年在这儿,一年一度的地摊年货都集中到这儿了。

地摊年货是一道风景,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光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地方存在,别处也有,关键是人们喜欢。多年来,地摊年货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存在,或者成了一种文化。不信上街去看看,都是相对站位,临时摆放,无多大讲究,突着一个“快”字,快买快卖。地摊面对面铺设,中间留用长长的走道,地上铺一方布,摆上各种日常生活类,食品类,传统年画类……与过年相关的物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在所有年货中,最为扎眼的是那一排排高高悬挂的对联门神,挂福挂件和大红灯笼,红的东西一旦放到一块,就显气势了,鲜艳、浓烈且丰富多样,使年有了氛围、喜庆。

除此之外,满街叫卖最多的还是肉食类,尤其是鸡肉。

自大锅柴火鸡盛行以来,方圆左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吃鸡革命。每逢周末假日,相邀好友,三五成群,轮番上阵,经年不衰。于是,顺应吃鸡的大好形势,这年货里“鸡”树一帜。鸡们都一股脑儿赶集似的纷至沓来。地摊上堆着,三轮车上载着,店铺门前挂着;有活卖的,杀摆的,冷冻的;有农家喂养的,草原牧放的,田园散养的,鸡厂特供的;有大骨鸡、小腿鸡、土鸡、肉鸡……。今年成鸡的世界了,好像全世界的鸡都飞到这儿了,真有点鸡鸡复鸡鸡,鸡鸡何其多的味儿。

转一圈,走走停停,停停看看,年货品种齐全,花样翻新,人们精心挑选,争相釆购,卖的最多的还是饮食品类。自古便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说法,衣食住行是人生活的基本条件,除最基本的着衣掩羞外,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吃。吃是头等大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贫穷,困惑了千年,以前的人们,真的是穷怕了。温饱问题,就成了最基本的问题。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的整体脱贫摘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了中国已无贫困人口的伟大壮举,给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个惊艳的奇迹。

顺接伟大的壮举,伴随时间的推移,生活越来越富足,日子越来越红火,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又如期而至。

年是一个“吃”字。旧时也好,现在也罢,富贵之家,贫寒之舍,都绕不过一个“吃”字。即便是旧时,富贵者广厦千间,厚酒肥肉;贫践者有钱无钱,光头过年。二者拥有的物质虽有差别,但努力吃好,传承过年,精神归一是相同真实的。

年是一个“乐”字。不管职位高低,路途多少,年龄几何,年,它都把快乐的因子,公平的分给了每一个人,谁都在既定的模式里,在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中,从年前欢乐地过到了年后。

年同样是一个“红”字,红红中国年,红红中国结。红在中国人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红灯笼,红地毯,大红喜字……联想到这红字,就激动,就心跳,精神情绪张扬着,像放手的气球,越飞越高。

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红色代表着力量和权威。同样,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红色能烘托环境气氛,能使人鼓足勇气。红色和黄色是近亲,黄色是一种温暖之色,象征着财富、光芒和智慧,但更表现为尊贵和地位,具有庄重神圣的功能,是一种骄傲的色彩。红黄两个颜色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五星红旗,国徽,红黄相间,尊贵热烈。更具代表性的当属天安门城楼了,红黄相映,熠熠生辉,雄壮伟岸,气势滂沱。

遗憾地是至今尚未到过北京,未能亲眼目睹首都的繁华与精致。拉萨同样也是个神奇的地方,有着红黄相间的地域建筑,一种向往,两个意愿,定能如愿以偿。

归根结底,过年过的还是一个“吃”字。过年是生活中最隆重的时刻,离不开吃,关于年代里吃的印记,占据着每一个国人的胸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农历春节年,能基本上满足一个孩子最低的生活需求和欲望——新衣服,能满足终年难以入口的肉丸子,能人手一把拆散了的,单个释放的鞭炮。

还是忘不掉那些流油嘴边的美食,尽管只是单一的猪肉,却植根深深。那个时代,一头年猪的健康成活,是一家人一年里满满的希望,如果比喻成一家人一年的时运,也不为过。假如不慎,年猪没有了,哭爹喊娘尤为过,但掉几点清泪实属正常,即使是左邻右舍也会哀叹几日,接下来的日子,真正就叫日子好过年难过了。

当然,食用油还是有的,却不那么多,尽管如此,可肥肥的大片猪肉,总比菜子油香,那是两种不同的营养需求。本来就短缺的菜籽油,又能换得上几斤实在的,解馋的,嫉妒的猪肉呢?大人们意志强,志气大,可怜那一帮娃娃们,不想吃肉是假的。物资贫乏,肉类短缺的年代,就连那猪的大小横肠,肝胆脾肾,这类猪身上的二类肉食,长年累月里,也难闻到一星半点。许多时候,过年没肉的家里,半大小子们怕被呵斥,可更小不懂事的弟妹们,哭喊着要肉,实属正常。试想如今的娃娃们,有哭着要肉吃的吗?都已重味之下了,却还在怨气声声。

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但不是全部。孩子们的天性,在眼睛里,在感知上,在攀比中,虽然没有满嘴饱肚的肉可食,可拥有了一件时尚的新衣。假若新衣服的颜色、款式,出现在没有肉可肯的同伴身上,尤其是女孩子,那荣耀感就不是无肉可吃的无奈,或者是自卑了,这将会在此后的一年中荣耀自豪到底。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清楚,没办法今昔对比。困难过,才知味,快乐的时刻易逝,难过的岁月难忘。年就是这样,让人喜来让人忧,其实,年也简单,幸福更简单,年就是身上的一件新衣服,碗中的一块红烧肉,手中的一把旧鞭炮,而幸福就在其中。

过年了,又要过年了,可以不着新衣,可以不去观光,可贴对联,挂福字,就不敢随意了,没有人不愿意接个喜庆,图个吉利的。

过年不能不说对联的事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成年人中不识字者居多,我爷就不识字,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当生产队队长的。当看我为左邻右舍写对联时,高兴的说:他们小时候的对联,是一副整齐的红纸联上,分别印上七个带墨的碗印,张贴在大门口,就算过年贴对联了,唉!也就是,那时候,张贴个有字的春联,也许就是大户人家了。

年代决定思维方式,时代发展又更新认知思维。每一个时代的年,都各具特色,都深深地镌刻有同时代的历史烙印。以前的年,主要在吃上,外出务工者少,居家耕作者多,过年就准备平时吃不上的东西,简单而快乐着。而如今的年,还是在吃上,只是精神的层面上有了质的区别。融入了科技,步入了网络,一个短信,一阵视频,快捷热聊,把千里之遥、他乡异情,融入眼帘。视界宽了,认知广了,又想着离家观光过年。

又要过年了。有个年,真好!不管你有多忙,年,能把人们团聚在一起,说话、唠嗑、祝福、孝敬。年,对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一个心灵的慰籍,一个围坐的理由,一种祝愿的方式。

一路走来,在街上,在巷道里,也在人生的路途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尤其是近年来,在大时代、大数据背景的变化中,些许改变了一些了原有的传承,但吃的本质,精神的归依,始终没有变。在顺应时代变化的历史迸程中,不变的我们,应赋于年新的内容,新的认识,新的期待。

毕竟每一个年都将会不约而至,为什么不创新着过一个快乐的年呢?

作者把玉明,甘肃永登人,中师生,在天祝工作,喜欢读书写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