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若说什么东西能够成为家家必备、人手一个,那非毛主席像章莫属。
有机玻璃毛主席像章
毛主席像章是六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标志性物品,1966年8月19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时,一位红卫兵将像章献给了毛主席,从此之后,只在少数场合中出现的像章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并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来。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像章是一种荣誉,所以人们争相佩戴,甚至出现一人佩戴十几枚的情况,所以像章的产量也随着需求日益增多。
六十年代老照片,全家人佩戴像章
除了最为常见的铝合金材质,像章还出现了以金、银、铜、玉、瓷、木、竹、贝壳、紫砂、塑料等特殊材料制作的像章,这些像章以毛主席头像为中心,辅以山河、革命圣地、毛主席语录等图案,背面则是制作单位及时间,很有时代特征。
像章背面
像章收藏源于七十年代末,由于国家对铝材需求的增大,不少地区的收购站开始回收铝制像章。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激发了国内的收藏市场,伴随着红色收藏的兴起,当年的一些生活物品,如报纸、宣传画、小人书都成了收藏的一部分,而像章因其时代的特殊性,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倾迷。
2014年曾有新闻报道,一家拍卖公司出价160万元,收购一名老人私藏的1万多枚毛主席像章,但最终被老人拒绝。
先不说这些像章的收藏价值,160万元听着很多,但从数量上平均下来,一枚也就160元左右,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值钱。而老人在收集这么多像章时所付出时间和财力,可能已不止160万。
那么毛主席像章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
既然是收藏品,衡量价值就逃不掉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存世量、二是文化价值。
现在人们家里留存的像章,大部分是地方制作的铝制像章,主图采用的是雕塑家张松鹤所浮雕的毛主席侧像,造型和设计上千篇一律,且存世量巨大,所以整体来说并没有太大价值。
而文化价值的定义较为复杂,在像章上则体现在材质、发行机构和历史事件三个方面。
例如金银、玉石、紫砂,这些珍贵材料制作的像章,由于材料本身的稀缺性,且没有大面积制作和使用,所以这类像章普遍发行量很少,也比较有收藏价值。
五十年代上海国营金店 军事学院赠毛泽东像金质像章
在发行机构方面,以国家层面发行的像章最为正规、也最为精致,如解放军总政治部制作的星形、条形毛泽东像章,在收藏界俗称“军星儿”,周恩来总理就曾佩戴过这套像章。
其余地方发行的像章,虽然也有精品,但普遍是批量生产的物品,并没有太多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所以收藏价值也就不会太高。
不过如果像章上有一些特殊语录,或是见证了一些历史事件,那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如“三个里程碑像章”“暮色苍茫看劲松诗词像章”。一些近现代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故居,就曾对这类像章进行过收购,它们除了具有收藏价值,也是重要的研究史料。
建国初期国营贵阳金饰店制毛主席像章
因为收藏小众,各大拍卖会上很少能见到毛主席像章的身影,即使出现,价格也普遍不高。
2011年一枚天津国营金店22k毛主席像章拍卖出了11500元的价格,重量约9克;2019年一枚5克金像章也拍出了类似的价格;2020年一枚白玉毛泽东像章拍出7820元;2002年一枚银质毛主席像章仅拍出1100元。
白玉像章拍卖
像章有没有收藏价值,不能单从商品的经济属性来衡量,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毛主席像章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主席的尊敬和热爱,部分像章用料考究、制作精湛,也是难得的艺术佳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更是将1976年9月9日之前制造的毛主席像章列为现代文物,也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
我有一麻袋。
我这里一大堆谁要,打五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