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贺,Hè,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姜姓,因避讳由庆氏改为同义贺氏。齐桓公姜小白(姜姓,吕氏,名小白,齐僖公姜禄甫之子,齐国第16位君王,春秋五霸之首)的孙子庆克(姜姓,庆氏,名克,公子无亏之子,齐桓公之孙)生子庆封(姜姓,庆氏,字子家、季),他以父名为氏,称为庆氏,史称庆父,为齐国大夫,拥立齐景公姜杵臼(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姜环之子,齐庄公姜光之弟)继位,任上卿,执掌国政,因好酒色,将国政交给其子庆舍,次年庆舍被杀,庆封投奔鲁国,又逃往吴国,率领族人定居朱方(今江苏镇江),楚伐吴时被诛。
东汉时期,会稽(今江苏苏州)人庆仪为汝阴(今安徽合肥)郡令,其曾孙庆纯(字仲真,今浙江绍兴人,博学多艺)任侍中、江夏(今湖北荆州)太守,因避讳东汉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之父清河王刘庆(追封为汉孝德皇),又因“庆”、“贺”同义,故而改姓名为贺纯,其子孙后代以贺为氏,世代相传,尊贺纯为得姓始祖。
贺姓始祖:贺纯
源于姬姓,同样因避讳由庆改贺氏,后稷(姬姓,名弃,今山西稷山人,帝喾之子,周族始祖,农耕始祖,五谷之神)的后裔太伯(姬姓,名泰,又称吴太伯、泰伯,周朝吴国开国君王,周文王姬昌伯父,公亶父之子),因公亶父想让姬昌继位,有意传位给姬昌父亲季历,太伯和弟弟仲雍便离开家乡来到江东,建立勾吴(今江苏、安徽、浙江部分,都城今江苏无锡、苏州),形成东吴文化。
传至庆忌(吴王僚之子,又称王子庆忌、公子庆忌,自幼习武)时,遭到公子光(姬姓,名光,吴王诸樊之子,即吴王阖闾)派的刺客要离暗杀,避祸逃到卫国(今河南安阳),妻儿则逃到会稽隐居起来,本地越人看他们可怜,给与他们田地耕种,担心被追杀称他们为庆氏,田地周围的湖泊为庆湖,繁衍到汉安帝时因避讳(同上)改为贺氏,庆湖也改为贺家湖,今名镜湖、鉴湖,又称贺家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庆忌遭公子光派刺客暗杀
另有源于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贺兰氏、贺赖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贺姓等。
得姓始祖:贺纯、庆忌
发源地:江苏
迁徙路线:
东汉时期,贺氏得姓于浙江一带,成为当地一大望族,以会稽为其郡望、堂号。贺纯之孙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名将、徐州牧,封山阴侯,贺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太子太傅,贺邵之子贺循在会稽内史任上时主持开挖西兴运河,后襄助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有功,任太常卿。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
会稽贺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氏家族分布更广。北魏鲜卑族贺兰氏、贺赖氏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南迁中原,复姓改单姓贺,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氏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河南郡、广平郡。
唐朝时期,贺德仁(今浙江绍兴人,贺朗之子,文学家)为唐太子中书舍人,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今江苏徐州)刺史,贺德仁的侄曾孙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今浙江杭州人,状元,著名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在唐玄宗李隆基(又称李三郎,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唐朝第7位皇帝)时期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秘书监。此时世居会稽的贺氏已呈规模北上之势。
唐宋时期,贺氏已分布于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北方集中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并形成山阴郡(隋朝贺德基之族)、青州郡(宋朝贺恂之族)、忻州郡(宋朝易州刺史贺惟忠之族)、陈留郡(宋朝右千牛卫大将军贺率景之族)、蔡州郡(宋朝中散大夫贺应诚之族)、济南郡(宋朝秉议郎贺适中之族)、齐州郡(宋朝光禄卿贺志诚之族)、密州郡(宋朝贺宽之族)等郡望。
北宋时期,贺知章后裔贺铸(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晚年退居今苏州、常州。
明初,贺氏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
明、清以后,贺氏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
历史名人:三国东吴著名将领贺齐(字公苗,今浙江绍兴人,孙策时期推荐为孝廉,任都尉、校尉,孙权时期任威武中郎将,筑贺城即今浙江淳安,平叛有功,封山阴侯,任后将军、徐州牧)、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今浙江杭州萧山人,浙江有记载的首位状元,著名诗人、书法家、政治家,追赠礼部尚书,著《咏柳》、《回乡偶书》等)。
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
元朝贺贲、贺仁杰、贺胜、贺惟一家族(京兆鄠即今陕西西安鄠邑人,祖籍山西隰县,国公世家,为元朝立下汗马功劳,家族显赫),明末抗清英雄贺珍(原为明朝官员,投降李自成后成为大顺军主将并驻守汉中,后降满清,而后再度反清,南明永历政权赐封其岐侯)、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贺龙、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贺子珍、著名画家贺万里,艺人贺刚、贺树峰、贺双彬、贺淑婧等。
贺龙
祠堂: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洞市村洞市老街贺家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称诚公祠,道光、光绪年间扩建,四合院建筑,徽派风格,占地面积850平方米,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良坊镇唐贺侯祠,始建于唐朝或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最早为官人屋祠,元朝英宗年间重建,改名为“唐贺侯祠”,为凭公(贺知章曾孙贺凭,任永新令,与莲花县接壤,定居在莲花良坊)总祠,是凭公四大房的祭祀中心,历史悠久,砖木结构。
江西莲花良仿镇唐贺侯祠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贺龙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系统展示贺龙同志生平业绩的纪念场所,分为九大部分:桑之骄子;北伐名将;南昌起义总指挥;创建革命根据地;率部长征;威震抗日战场;征战大西北解放大西南;人民功臣;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馆藏文物3148件,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贺龙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桑植贺龙纪念馆
家训家规:
四川金堂五凤镇贺氏家训:
爱国家、孝父母、端志趣、重教育、勤耕种
崇忠信、尚侠义、敬贤良、司礼仪、倡简朴
贵节俭、务严肃、求果断、守法纪、睦族邻
广仁爱、慎交友、树公德、求宽厚、戒烟赌。
广东《贺氏家训》:
祖训遗言切莫忘,朝夕需蔫祖炉香;
各脉儿孙居各郡,日久他乡即故乡;
不问亲疏同宗祖,互帮互让定长久;
富贵不能欺贫贱,无流难保水流长;
个个儿孙须牢记,枝枝叶叶定蕃昌。
现分布:贺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南、山西,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陕西、山东、湖北、重庆、内蒙、河北等地,其中湖南分布最多。
常见单姓分布:贺姓主要分布在湖南
总人口:贺姓约274万人,全国排名第86,在百家姓中位列第70。
贺姓出自姜姓、姬姓,始祖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王族后裔贺纯、吴国王族后裔庆忌,皆因避讳东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而改姓贺,繁衍于江苏,另有鲜卑族贺兰氏、贺赖氏复姓改单姓为贺姓主要生活在河南。贺姓历史虽比较年轻,然而贺姓家族不乏重量级人物,湖南桑植人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两把菜刀闹革命”,组织带领农民革命武装屡建战功,参加北伐战争,领导南昌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贡献。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