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玩心悦——瓷器拍卖鉴赏(三)

杞棠鉴藏 2024-07-11 10:16:23

明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故事纹蟋蟀罐

年代明崇祯

尺寸直径10

来源:Morris Whitehouse(1878-1944)旧藏,编号620 伦敦古董商 Bluett & Son 旧藏,1972年5月10日 Peter Fawcett 旧藏

明崇祯 青花八仙点化人物故事图罗汉炉

年代明崇祯

尺寸直径21.2

本品侈口,束颈,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外撇式圈足。腹部青花通景绘八仙点化人物故事图。山林间,童子挥扇煮茶,二道人对坐,背剑者应为吕洞宾,志气倜傥,钟离权硕额长髯,持扇说道。另一边,一女子持笊篱,明显应是何仙姑,对面一野僧袒胸倚坐,手持葫芦者为铁拐李。其貌似不拘法度,放浪形骸,实则是点化俗清,摆脱世故,行灵通神妙之术。 据《东游记》载,吕洞宾二十未娶,两举进士不第,后游庐山,遇大龙真人,授其遁剑祛魔之法。六十四岁。于长安酒肆始遇钟离权。钟离权见此人骨质不凡,有心度他成仙,于是十考其诚,见其精诚至极,乃悉传上真秘诀。后流传为“钟离权智度吕洞宾”典故。 传说何仙姑是被吕洞宾点化,但本品人物描写更符合铁拐李度化形象,皆因故事流传版本不同导致。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安庆府志》等方志记载,相传于聚仙会时何仙姑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八仙点化”题材在瓷器装饰上颇为少见,应与本品用途有关,以“点化”为题装饰香炉,祈求摆脱世故。 本品绘画风格粗犷洒脱、无拘无束,用笔以单线平涂为主,色块往往超出轮廓线范围,青花发色浓郁,细微处显混沌模糊,装饰风格具有明显等承前启后特征,且有可能为崇祯早期佳作。

明崇祯 青花抱璞刖足人物故事图大笔筒

年代明崇祯

尺寸高21.6

题识“抱璞荆庭愁刖足,遗珠沧海叹奈何” 本品直口微撇,筒腹,平底。足底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腻,釉面光润莹洁,通体以青花为饰,腹部通景绘青花抱璞刖足人物故事图。画面中和氏倚石独坐,侧身陈表于楚文王,华盖高覆,文王虽有侍从车马跟随,但虚心纳下,显士人风骨。画面一隅青花书“抱璞荆庭愁刖足,遗珠沧海叹奈何”,具有重要的点题作用。 “抱璞刖足”故事典出《韩非子·和氏》,故事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后将“抱璞刖足”比喻怀才不遇,表达了早日遇伯乐,施展才能的希冀。 此类人物故事题材出现于明末,或与此时社会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崇祯时期,天灾人祸不断,明朝江山统治岌岌可危,科举更是一蹶不振。文人想入世为国家效力的唯一途径被阻断。才华不仅得不到施展,而且性命也于乱世中难以得到保障,故文人渴望被伯乐所识,为国家效力。 本品主题突出,题材新颖,文气十足,不失为一件品质颇高的文房案头陈设佳品。

清康熙 五彩三国演义之书生拜将人物故事图棒槌瓶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44.2

本品盘口,束颈,筒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瓶通体纹饰以五彩绘就,其中腹部通景绘五彩三国演义之书生拜将人物故事图,画面中金甲士兵立于厅堂,文官宣读诏书,陆逊执笏板,跪听诏文,一众将士静候在侧,手捧赏赐,玄色绞金丝的鱼鳞甲,大将军印信及宝剑依次罗列,一班文官,持笏板,肃穆静立。此画面主要描绘了一介书生陆逊,临危受命,官拜校尉的场景。 陆逊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谋士和将领,其饱读诗书,原是孙权府内幕僚,管理孙权的内政事宜。公元二一九年,刘备夺取关中命关羽率军出击襄樊。当时东吴统帅吕蒙觉得时机已到,建议孙权出其不意地袭取荆州,并力荐孙权让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驻守陆口。当时孙权麾下众人对书生陆逊拜将议论纷纷,孙权力排众议,坚持任用了陆逊。陆逊不负众望,谋羽取荆,夷陵破蜀,屡立奇功。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东吴“社稷之臣”。 本品造型挺拔,器型规整。通体五彩装饰绚丽华美,故事题材场景宏大,人物描绘更是细腻生动,彰显了熙朝窑工不凡的绘画功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2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