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次调陈龙保卫毛主席,都被拒绝,主席: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

品读古今 2024-04-08 17:34:39

在惊心动魄的革命道路上,毛主席经常身处险境之中。因此,给毛主席挑选警卫人员就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关乎到毛主席的安危。

被称为“现代赵子龙”陈龙,就是这些“大内高手”中的一位。重庆谈判期间,陈龙作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保卫毛主席43天,最后安全返回延安。毛主席对陈龙给出四个字评价:忠心耿耿。

然而,当中央想几次调陈龙来北京负责毛主席的保卫工作时,都被陈龙回绝了。毛主席得知后,心里不快道:人家不想来,就算了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三次拒调中央的陈龙

陈龙,原名刘汉兴,1910年出生于辽宁抚顺。年少时期的陈龙十分爱读《说岳全传》、《三国演义》,并把岳飞、赵子龙当做自己的偶像,立志要做他们那样的人。

中学毕业后,陈龙投笔从戎,参加了东北军。然而,面对日军的进攻,东北军不抵抗的行为让他十分寒心。九一八事变后,他和其余一部分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东北军将士起义,成立了抗日救国军。

就在这个时期,陈龙英勇抗击日寇的表现引起了共产党人李延禄、周保中的注意。他们觉得陈龙身上具有浓烈的爱国气息,没有那种军阀作风,于是,慢慢将陈龙吸收到抗联队伍中来。而陈龙也成功转变了自己的思想,从一个落后的旧式军人变成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后来,陈龙回忆道:东北抗联书记周保中对我影响很大,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日后的我。

1935年,陈龙率抗联分队来到团子山驻扎。附近安宁县的日军得知消息后,派出了由凤岛大佐率带领的日伪军来进攻团子山。

根据多年与日伪军周旋的经验,陈龙知道在这些伪军里面,也有一些尚有良知的中国人,他们并不是真的要死心塌地为日本人卖命,只是形势使然,身不由已。于是,陈龙决定采取心理战,对伪军进行分化策反。

果然不出所料,战斗一打响,日本人就让这些伪军当炮灰,打前阵,自己则躲在后面。按照先前的计划,陈龙命人用铁皮喇叭朝着山下的伪军喊道: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要是还有良知,就放下武器,与我们一同抗击日军。”

听到抗联将士的喊话,伪军中有些人开始动摇了,不再积极进攻,而有一些死硬分子却还是冲了上来。等到进入射程后,陈龙命令战士们开枪狠狠还击。

这些伪军哪是抗联战士的对手,顿时被打得哭爹喊娘,往后逃跑。而那些有良知的伪军本来也不想打,于是干脆跟着一起跑,顿时几百人的队伍呼啦一下做鸟兽散了。凤岛大佐看到此时已经失去进攻优势,不得不下令撤退。

陈龙哪里会这么轻易的放他们跑呢,马上下令部队追击,当场歼灭伪军两百余人,俘虏一百余人。

但是陈龙对这个战果并不满足,为了乘胜追击,他派人去四下侦查凤岛大佐的动向,最终在30里外的八棵树屯发现了凤岛大佐的踪迹。

得知消息后陈龙没有片刻犹豫,立即率领部队前往八棵树屯追击。最后将惊魂未定的凤岛大佐击毙,剩下的五百日伪军也大部分歼灭,抗联战士大获全胜,极大增强了东北抗联的战斗信心。

陈龙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周保中的赏识,他在抗联日记中写道:刘汉兴(陈龙)打仗很有自己的想法,面对敌军的重重包围,他总能四两拨千斤,带领军队转危为安。

1936年,在周保中的保荐下,陈龙被上级派送至苏联军事学院学习,被分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第八分校。1938年底,在苏联结束了两年的学习后,陈龙奉命奔赴延安,从事党的安全保卫工作,他的战场由前线转到了隐蔽战线。

02 “我的保镖就选这个“武夫”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赢得了胜利。然而,蒋介石却绝不允许共产党和共产党的军队存在,积极筹划内战。

当时民意都是向往和平,如果此时发动内战,舆论上会对国民党不利;况且,运输军队也需要时间。于是,蒋介石决定在重庆摆一桌“鸿门宴”,邀请毛泽东等人来重庆和谈。

当然,蒋介石并不是想诚心和谈,他自作聪明地认为毛泽东肯定不敢来,到时候就把拒绝和谈、破坏和平的帽子扣上去,这样一来就有借口发动内战了。

对于蒋介石的狼子野心,毛主席当然了如指掌。但是,为了全中国老百姓的和平愿望,也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主席决定,去重庆谈判,是龙潭是虎穴都要走一遭。

毛主席做出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党内很多人的反对,大家一致认为,这太危险了。但是只要是毛主席决定的事,其他人再怎么反驳也没用。

其实,毛主席也知道此行的安危,为此,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让刘少奇暂时代理主席一职,同时,和周恩来一起对党内人事做了精心安排。目的很明确,假如自己真的遭遇不测,革命事业也能继续进行下去。

既然毛主席已经做出要前往重庆的决定了,那接下来就是对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保卫工作做出周密的部署了。

负责安保工作的康生和李克农物色了几个武艺高强、对党绝对忠心的人给毛主席当警卫,但是毛主席都不是很满意,决定自己亲自点将。

毛主席拿出一支烟抽了起来,等到烟快抽尽的时候,他突然转身问面前的李克农:

“在你的部队中是不是有一个叫陈龙的?”

听完毛主席的询问后,李克农和康生面面相觑,努力回想陈龙这个人。不一会儿,李克农告诉毛主席,自己手底下确实有这么一个人。

随后,李克农简单地向毛主席介绍陈龙:

陈龙曾经在东北抗联军担任参谋长,有十多年的从军经验,具有优秀的指挥才能和应变能力,身手也是十分了得,如今在中央社会部三室任主任,确实是一个绝佳人选。

但是,李克农随即又支支吾吾的说道:

“只是,这个人有一个小的瑕疵——他的脾气十分不好,我怕得罪主席。”

毛主席听完李克农的话,哈哈大笑起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不可能完美,我的保镖就选这个“武夫”吧。”

就这样,陈龙被毛主席亲自点将,成为毛主席赶往重庆的贴身保镖。离开延安前,李克农对陈龙做了特别的嘱托:

“虽然你有20年的从军经验,身手了得。但是毛主席的安全至关重要,你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陈龙坚定地点了点头!

陈龙

03 “三龙护驾”

接受任务后,陈龙深知责任重大,为了保证自己绝对不出现任何错误,陈龙每天都会早起,对着山沟里的南瓜,练习手枪射击与瞄准。到了晚上依然不休息,在几十米外点燃一炷香,然后手持双枪射击,以此练习精准度。

经过一段时间废寝忘食的练习,陈龙的枪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只要开枪便可以击中目标。

除了练习好枪法外,陈龙也积极主动掌握重庆的相关情况。他多次请教从重庆回来的同志,向他们虚心求教重庆的风土人情和敌特情况,以便在遇到状况时,能做到临危不乱。

经过万全准备后,毛主席一行要启程出发了。这次出行的核心警卫人员除了陈龙外,还有颜太龙和龙飞虎,所以此次重庆之行也被世人誉为三龙护驾。

1945年8月28日下午三点,毛主席搭乘的飞机缓缓降落在重庆机场。舱门打开后,头戴顶巴拿马盔式帽的毛主席走出舱门,顿时,等候在现场的人们发出一阵欢呼,一大群中外记者涌过来对毛主席进行采访。

现场一度十分拥挤,以至于毛主席根本看不到来接机的国民党代表沈钧儒,只能听到他的声音。

此时陈龙心里有点紧张,他紧紧贴在毛主席身边,生怕出现一点意外。短暂的混乱之后,警卫们带着毛主席,来到了蒋介石的林园官邸,参加蒋介石准备好的宴会。

宴会上,毛主席和蒋介石并排而坐,毛主席称蒋介石为“蒋先生”,蒋介石称毛主席为“润之”,国共两党领导人交谈热烈。

然而,负责安保的陈龙等人却一脸严肃,不停地扫视着会场各个角落,与会场热烈的气氛格格不入。

这时,在陈龙所坐的那一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可能是看到陈龙等人穿着太寒酸,一个国民党军官故意在陈龙面前展示他的金表,以此来博取优越感。但是陈龙面色沉着,并没有搭理。

见陈龙没回应,这个国民党军官以浓厚的浙江口音问道:

“陈先生很特别,不知是哪里人氏?”

“东北人!”

陈龙缓缓回答。

国民党军官很吃惊:

“难以置信,你们的毛主席是湖南人,为什么陈先生是东北人?这您真会开玩笑。”

陈龙没有笑,很认真地反问到。:

“听口音,您一定是浙江人吧?”

国民党军官回答到:

“是的,我们都是奉化的。”

陈龙点点头:

“那就对了,蒋主席是奉化的。”

陈龙继续说:

“我们的党员就不会任人唯亲,我们的原则是对人民的贡献。我们在座的都不是湖南湘潭人。比如龙副官是江西人。”

国民党军官挑衅地问:

“陈先生所说的话可能不正确。”

陈龙平静地回答到: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湘潭口音,我说的是真的。”

在宴会上,国民党侍卫给陈龙灌了很多酒,并试图问了许多与毛主席有关的问题,希望能从陈龙的嘴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但是,陈龙是东北人,又在苏联待过两年,酒量哪是这些江浙籍贯的南方人能比的。几轮下来,国民党侍卫都喝得东倒西歪,而陈龙依然保持清醒。

宴会结束后,国民党将毛主席一行安置在花园别墅休息,陈龙和其他警卫彻底检查了房间的安全性之后,才允许毛主席进入房间。

休息期间,陈龙等警卫假装睡得很香,手里却紧紧握着手枪。午夜时分,走廊外有轻微脚步声传来,陈龙立刻警觉起来,静静地打呼,斜眼看着窗外。原来是几个宪兵偷偷摸摸地走了过来,过了一会儿才离开,陈龙终于松了一口气。

整个晚上,国民党宪兵在窗外探头探脑,陈龙一夜未眠,他表面上假装睡觉,暗地里却在监视周围的风吹草动。就这样,在陈龙等人的护卫下,毛主席度过了在重庆的第一晚。

29日,谈判正式开始。国共双方分歧很大,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比如军队编制等,难以达成意见统一,加上国民党本就没有谈判诚意,谈判一度陷入僵局,重庆上空充满火药味。

这时,陈龙截获情报,国民党军统正蠢蠢欲动,甚至有人说要用自己一命换毛泽东一命。陈龙急忙将这个情报汇报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对此高度重视,一方面做周密部署,确保万无一失;一方面向国民党施压。在周恩来的压力下,以戴笠为首的特务机关终于不敢轻举妄动。

眼见重庆上空火药味越来越浓,谈判也谈不出个什么结果来,于是,周恩来向国民党代表提出:

"毛泽东主席来重庆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某些问题上国共双方短期很难达成一致,我方决定让毛主席先行返回延安。"

看谈判很难有结果,国民党方面也只得同意。

04 “我可能不太适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

1945年10月11日,在陈龙等人的护卫下,毛主席安全返回延安,结束了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当飞机在跑道上停稳时,陈龙感觉身上千斤重的担子终于卸下来了,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得到放松了。

陈龙在重庆谈判中的杰出表现,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交口称赞,也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当李克农问毛主席陈龙的保卫工作做得怎么样时,毛主席说道:

“忠心耿耿!”

之后,在一次中央社会部的一次工作汇报上,毛主席又提到了陈龙,并且流露出了想让陈龙到自己身边做警卫的想法。于是,社会部派负责人事工作的王涛江去和陈龙谈话。

当王涛江阐明来意后,陈龙兴奋地叫了起来:

“真的?”

重庆之行,陈龙对毛主席的胸怀、气度、胆量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增添了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能受到毛主席的信任和器重,是一种多么大的荣耀呀!

但是,冷静下来后,陈龙又想到,自己性子急,脾气爆,可能不太适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况且,主席身边还有一位不太好伺候的夫人。想到这,陈龙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跟王涛江说,自己先回去考虑考虑,在作答复。

经过一夜考虑后,第二天一大早,陈龙找到了王涛江,说:

“涛江,我觉得我不适合在主席身边工作。”

“为什么?”

王涛江感到很意外。

陈龙回答道:

“说实话,我也很想去毛主席身边,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你也知道,我脾气不好,怕会影响到工作,再者说,东北马上要开战了,我想回到东北去,那里有我曾经的战友,,,”

王涛江走后,陈龙站在原地想了很久。他从心里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不是辜负了毛主席的信任和器重?他觉得应该去见一下毛主席,当面解释清楚。

经过警卫员通报后,陈龙走进了毛主席的窑洞。毛主席正在批阅文件,桌子堆满了文件书籍外。陈龙不想耽误主席宝贵的时间,开门见山的说道:

“主席,当前东北急需要人,我又是东北人,在那里打过游击,熟悉那里的环境,您看是不是...”

陈龙的要求让毛主席有些意外,一般人都想留在领导身边工作,难得有这样心甘情愿要去前线的。说实话,在重庆相处的这几十天里,毛主席是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忠心耿耿、精明强干的“秘书”,但是,陈龙说的也非常有道理。

于是,毛主席回答道:

“好,我同意,我希望你到东北做出好成绩。”

说完,毛主席从一个书夹里拿出了一张照片,这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的合影,陈龙也在里面。毛主席把照片递到陈龙手中:

“我们要分手了,照片送给你,留个纪念吧!”

陈龙接过照片,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声音颤抖地说:

“希望主席多多保重身体。”

回去的路上,陈龙心里明显轻松了很多,但也多了一分不舍。

到达东北后,陈龙作为东北社会部副部长兼哈尔滨公安局局长,领导破获了一起又一起蒋、日特务反革命阴谋,有力的维护了东北后方根据地的稳定,多次受到中央的通电嘉奖。

05“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吧”

1949年9月,开国大典即将举行,陈龙受到了中央社会部领导的来信:

“开国在即,党和国家的内外事务更加繁忙,为保护中央领导人的绝对安全,决定加强警卫工作,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中,又提到你...”

毛主席还记着自己,陈龙心里感到热乎乎的。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去中央工作,他认为在东北与敌特交手的这几年,他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且确信自己有了对付敌特分子的方法,这比在中央办公室接电话、听汇报的作用要大得多。

而且,他也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在办公室工作,而是更喜欢在敌后战场和敌人斗智斗勇,觉得这样更加酣畅痛快。

想到这里,陈龙拿起笔,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阐述了他希望留在东北工作的想法,并且希望毛主席谅解。

然而,信件转交出去后,陈龙心里又忐忑起来,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开国大典结束后不久,陈龙接到了新任公安部长罗瑞卿的紧急任命通知,调他去南京任公安局局长。接到任命后,陈龙立即动身,取道北京,前往南京上任。

在北京,陈龙逗留了几天,去拜访了老上级李克农部长,并且询问了那封信件情况。李克农告诉陈龙,毛主席看到了那封信,心情有点不快,说“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吧”。李克农建议,去见一见毛主席,解释一下。

辞别李克农,回到住处后,陈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毛主席的话就像重锤一样敲击他的心,他反复思考:自己这样做真的错了吗?

第二天,他便给昔日老战友、如今负责中南海保卫工作的汪东兴打了电话,请他向毛主席转达他向见一见的愿望。汪东兴立即去征求了毛主席的意见,随即安排陈龙当天下午来中南海。

一路上,陈龙心里还七上八下的,两次拒绝毛主席,不知道毛主席会怎么想。但是,一见面,陈龙之前的忧虑都消除了,毛主席还是那样热情、开朗、亲切,询问起陈龙在东北的工作情况,陈龙一一作了汇报。

接着,陈龙说到,目前国内外敌人勾结,妄图搞阴谋破,当前侦查工作基础还是很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毛主席仔细地倾听着,时不时地点头。通过这番谈话,毛主席理解了陈龙的心愿,之前的些许不快也已经烟消云散。毛主席还勉励陈龙,要配合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把东北的侦查工作经验推广到其他地区。

毛主席的理解与支持让陈龙如释重负,此后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

1954年春末的一天,罗瑞卿来到陈龙家中,向陈龙传达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原来,是周恩来刚和罗瑞卿通过电话,说如今中央外事工作越来越频繁,光靠汪东兴一人实在忙不过来,中央认为有必要加强安保工作,毛主席认为还是把陈龙调过来主持这项工作合适。

然而,此时的陈龙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早年煤气中毒导致的心脏病一次比一次发作的厉害,他从卧室走到客厅就气喘吁吁了。

这是毛主席第三次调他去身边工作,他知道毛主席对自己多么惦记,他也十分想去,但是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他再担此重任了。1958年,陈龙因心脏病去世,享年48岁。

陈龙三次拒调,显示了他表里如一、心胸坦荡、实事求是的高贵品格,以及对党、对领袖、对自己高度负责的赤子之心;而毛主席对陈龙的信任与理解,也体现了他心胸宽广、不计前嫌的品格。老一辈革命家的这种品质,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需要学习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