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开的几款车都有L2级驾驶辅助(主动巡航+车道居中及纠偏),偏偏我就不太爱用,理由很简单:没有老司机开得好。
ACC不懂预判不可否认,主动巡航(ACC)确实有两个优点,一是在理想路况(如高速巡航或人人都规矩的拥堵路段)可解放右脚,缓解肌肉疲劳。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车的门槛,让那些非油即刹、脚下没准头的二把刀司机也能相对平稳地跟车。
但是,现阶段ACC的“脚法”在我眼里也就是真人驾驶员60多分的水平,因为现有的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基本上都是根据自己眼前最近一辆前车的动作来判断加减速,这就导致ACC的行车节奏完全取决于前车司机的驾驶风格。人家开得平稳,你的ACC就舒适;人家要是风琴脚,你的ACC也得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地忽快忽慢,这样就放大了车流的波动效应和速度差,既不舒服也不安全。对于自认为驾驶技术85分、喜欢把车开得又快又稳的我来说,远不如自己开。
ACC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只能探测100多米内最近的一辆前车
正因为ACC没有全局观,只知道见招拆招,不会对复杂路况进行预判和灵活应变,所以它的跟车节奏经常与我的预判不一致。比如高速上遇到前方300米开外大堵车或者市区/国道遇上红灯,我自己开一定会提前松油门滑行,然后以尽可能接近恒定的负向加速度刹停,既安全又舒服。但ACC最远只能“看”到100多米外,因此仍然会继续稳着油门匀速甚至加速开(除非前方100米内有车),直到车距拉近到低于设定值再猛刹。虽然它肯定不让你追尾(毕竟还有AEB和ABS兜底呢)前车,但容易误导后车的判断,赶上爱走神或者没经验的司机就可能追你的尾。
对了,ACC的雷达在雪天还容易被遮挡
此外,ACC的标定原则毕竟是“文明行车”“安全第一”,一旦遇到变道、加塞的车只会一味减速避让,绝不会坚持路权。美国相对车少、开车更规矩还好,到了北上广这种交通密集型城市,中低速用ACC只能让个没完,就算你自己不急后车也得嘀嘀你了。
车道保持真的会帮倒忙1.路面上有些东西会导致系统误识别,比如在强光下反光的长直裂缝补丁,新旧车道线位置不一样并且旧线没有充分抹除,路边电线在特定光照角度下的阴影。这时候系统有可能把它们也误以为是车道线,从而采取纠偏或减速动作,说实话有点儿危险——你在车道内走得好好的,突然有一股神秘力量跟你抢方向盘,换了小白司机没准儿就慌了,进而下意识做出更多误操作。下图这段路我经常走,隔三差五就要被车道偏离警告抖两下方向盘。
2、单车道路段遇到低速或不动的“障碍物”(比如人、两轮车、汽车和遗洒物等)时,有时候你需要左侧车轮稍稍跨过中央车道线躲一下(前提是对面没车)。但如果你开了车道保持或纠偏,系统只会以为你是“意外”偏离车道,然后强行把方向盘往回拽,很容易撞上本来可以轻松躲开的障碍物。后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需不需要完全借道,我都先打一下转向灯免得系统捣乱。
电线的阴影容易让车道保持系统误判
3.遇到半封闭的道路施工。长距离修路改道,可能会有新老车道线不按套路出牌的情况。如果这段路比较长,最好不要用车道保持和自动纠偏,否则这玩意儿很容易以为你“误入歧途”想把你“救”回来,一介入没准儿直接把你往两边路障上撞或者冷不丁来一脚急刹。殊不知这种场合下它以为的“正途”才是歧途。
4.路况变化可能使系统自动退出
如上图,车道保持辅助的工作条件比ACC要多一些,车速低于70km/h、踩刹车、雨刷开到最大都会让系统自动退出,而且退出时声光提示效果在有些车型上不是特别醒目。建议车主们先看说明书熟悉一下使用条件,别以为高速上有了它就真的可以动不动双手撒把。
所以对我而言,ACC和车道保持只是让我在独自长时间开车时能更安全地喝水或临时放松一下手脚,其他绝大多数时间还是我自己开更稳妥。
主流辅助驾驶等级还很低以2023年初这个时间点,绝大多数辅助驾驶还停留在L2或L2.5这个阶段,具体的功能以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S)、车道纠偏(LDWS)、侧方盲区辅助、自动紧急制动(AEB)为主。对我来说,目前的辅助驾驶主要是保障我喝水/吃零食那几秒的行车安全。其他场景下,它们好用的时候不多。
作为一个配置控,我对好用的驾驶辅助还是很欢迎的,比如盲区监测(BSM)、自动急刹(AEB)这种大大提升司机感知上限的功能就很香。只不过任何辅助驾驶功能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为路况的复杂远超过普通司机的想象以及驾驶辅助软硬件性能的上限,不管人还是机器,总有你想不到的。车载电脑和人脑相比,一来获取的路面信息不如人脑全面,二来不能像人脑一样变通和因地制宜。负责任的主机厂,在哪方面吹也不能过分夸大辅助驾驶的性能和使用范围。把L2、L2.5驾驶辅助吹得神乎其技来忽悠不懂汽车专业、缺少安全意识的小白司机在路上放松警惕的厂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在谋财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