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安徽之间有长江航道,为什么还要开凿一条运河?

北斗维斟酌历史 2024-11-07 16:08:45

在上海和安徽芜湖之间有一条运河,现在称之为“芜申运河”,过去叫做“胥河”。这条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之一。战国时期的《禹贡》将这条河道视为扬州一带的“三江”之一。从长江入海口到安徽是有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为什么还要开凿一条运河呢?

春秋时期,吴国的首都在苏州。这里湖泊众多、河流交错,水运交通十分发达。而吴国的军队在出征时基本是走水路,因而对水上交通的要求很高。吴王阖闾时期,吴国想击败楚国,称霸中原。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吴国军队只需要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就可以了。

但古代的长江并不是那么好通行的。首先,吴国地处长江的下游,逆流而上,会使得舟船航行吃力;其次,长江在下游十分宽阔,风大,波涛汹涌,航行不安全。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古人才会将长江称之为“天堑”。

为了实现从水上进攻楚国,吴国选择了走淮河线路,毕竟淮河水量小一些,水流平缓。淮河和长江之间有淝水和施水连接,因而可以实现通航。但想要进入淮水还需要经过长江,还是比较危险。为了方便行军和运输补给物资,伍子胥就组织吴国开凿了太湖到芜湖的运河。

从太湖到芜湖,中间经过了多个湖泊,最后连接了长江的支流——水阳江。因为是伍子胥组织开凿的运河,因而这条运河被称为“胥河”。运河开通后,吴国的军队就在阖闾、伍子胥、孙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从太湖驶入胥河,再通过长江干流进入巢湖水系和淮河水系,向楚国的腹地挺进。这次战争,吴国攻破了楚国首都,震动中原。

这条运河开通后,就一直是江南地区重要的运输通道,对南方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条运河年久失修,不断淤积,最终失去了航运的能力。

明朝初期,朱元璋认为长江下游的航运比较危险,于是动用36万民夫疏浚胥河。疏通后的胥河不仅再次打通了苏州到安徽的航道,还和秦淮河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南京通往芜湖、苏州的重要水道。然而,靖难之役后,首都北迁,这条运河又逐渐废弛,逐渐淤积。

在洪涝季节,水阳江还可能从胥河灌入苏州、常州等地,威胁长三角城市的安全。为此,当地往往会在胥河上修建堤坝,以防止洪涝到来。1441年,胥河上的东坝决口,洪水淹没了苏州和长江,“国税无所出”。此后,明朝下令重筑东坝,并下令“如有走泄水利,淹没苏、松田禾者,坝官吏处斩,夫匠充军。”此后,地方官员为了防止东坝决口,就不断加固和加高东坝,使得水阳江之水无法流向太湖,而胥河的航运自此也被中断了。

胥河

新中国建立后,鉴于水运的优势明显,便为胥河的通航做出了许多的努力。1958年,拆除了东坝,疏浚胥河,并在下坝建设了船闸。不久,又直接将封口坝和下坝,使得运河又开始重新通航。改革开放以后,胥河两岸的物质运输需求越来越大,而胥河已经不能满足其运输量的需求了。

为了扩大胥河的航运能力,安徽和江苏合作打造了“芜申运河”。和长江航道相比,芜申运河最大的优势就是线路直,比长江航道要缩短170公里的里程。况且,芜申运河还能够加强皖南和苏南和上海、浙北的经济联系,是一个多方受益的项目。例如,芜申运河完工后,浙江的湖州的船只也能够通过运河进入长江干流。

芜申运河

芜申运河的项目从2006年开始进行,到2009年基本建设完成,变成了1000吨级别的航道。这条运河的等级低,通航能力是有限的。但运河的出现对于长三角来说有诸多的好处。首先,运河经过了安徽和苏南的许多县城,可以带动两省县域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运河会在特殊时期应急,是战备运输路线。2008年,南方出现严重的凝冻天气,公路和铁路都无法运输,但水运却可以正常运转。那一年,就连七级航道都在转运物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公路、铁路运输也受到阻碍,而芜申运河却给两岸运输了大量的物资。当时,下坝船闸处“船堆了两个星期”,可见水上运输的繁忙。

鉴于芜申运河在长三角的位置重要,我建议提高其运河的等级,使之成为当地新的“黄金水道”。如果能够将运河提升到3000吨级以上,那么长江上的许多大型运输船只就可以走芜申运河直接到达上海,减轻了长江下游一段的通航压力。并且,芜申运河和京杭运河之间是打通的,这就代表浙江的船只可以直接从芜申运河进入长江腹地,这让宁波、舟山、杭州等杭州湾的深水港拥有了更广阔的辐射能力,对于浙江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

芜申运河如果能够扩建,那安徽也将成为大赢家。目前,安徽已经修建了江淮运河,这条运河正好连接了淮河和长江。如此,河南和安徽北部的货物就可以从淮河水系进入江淮运河,再到达长江,最后经过芜申运河运输到杭州湾,直接装船出海,距离更近。而合肥、芜湖等城市都将成为水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其经济将会实现飞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