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大家族。但是,当他6岁时家境就越来越不好,父亲工资低,母亲病重,随后病死,家中债台高筑。周家没有土地,甚至把家中的房屋都抵押出去了。
周恩来是家中的长子,一边读书,一边当家。后来他回忆说:
“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面应酬。”
虽然人很小,周恩来咬紧牙关,默默承担一切。
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中,小小的他是非常痛苦的。
12岁时,他的伯父周贻赓在奉天(辽宁省)度支司(相当于财政局)俸饷科当了一名科员,生活稍稍安定一点。周恩来时常同他通信,家里有什么难事总是写信同伯父商量。周贻赓没有子女,十分喜爱周恩来,见他如此艰难,便写信要他到东北去,跟自己一起生活。
周恩来同意了。
于是,随回家探亲的伯父去了沈阳。
这是1910年春的事。
这成为周恩来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后来,周恩来谈及此事说:
“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确实是如此,周恩来去了东北,在伯父身边生活,不仅生活稳定下来,还有机会在沈阳进入了新式学堂读书,由此,他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子。也正是在东北(天津),青年的他开始了革命。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记述了周恩来的这个转折。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