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过度——这不是好现象!

许攸阅览生活 2024-10-25 15:02:42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好多商品的包装都特别简单,主要就是突出实用,能满足需求就行。就拿鞋子来说吧,两只用鞋带系一块儿,就摆在柜台里卖;酒呢,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就行;收音机直接放在台子上,大家自己选就成;还有农村卖猪肉的,几根稻草就够了;一个暖水壶玻璃胆也就是包上一层纸而已;一件衣服挂在那里就可以卖了。不过呢,这种情况后来慢慢就变了。

一瓶酒啊,不光有玻璃瓶,还有单独的包装,外面甚至还有大包装,一层接着一层的,拆的时候可费劲啦!一双运动鞋也这样,有纸盒的外包装不说,里面还得垫上些纸,再塞进一些定型的模具。衣服就更别提了,有外包装,有内包装,还得垫上和衣服同比例的厚纸壳,再有塑料夹子啥的,好多东西都被包得严严实实的,通常都没法直接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底啥样。

不仅如此,制造商还会在颜色上“费尽心思”,靠着鲜艳的颜色吸引人们的眼球;还有广告,好像一个商品不打广告就不能卖出去一样。

这其实都是利益的驱动,在同等价值的商品基础上,制造商通过别的歪门邪道增加售价,而商品本身的价值却没有改变,反而因为外加的附属物增加了人们的负担,提高了价格,降低了质量。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为什么现在科技发展了,买的同样的商品,质量却没有以前好了,一双鞋子不到一年,就这里破了那里脱胶了;买瓶酒,有的只有8两装,有的只有9两装,而此时包装却更加厚实,内容却被减少了。

这不是对老百姓负责人的态度,这是资本驱动的利润灾难。

我们作为老百姓深受其害,但是我们的管理部门看不到吗?他们日常不需要购买商品吗,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再说的直接一点,一些食品的添加剂,明明知道对身体是有伤害的,但就是没人过问,没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而管理人员不用吃饭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就是没人管、没人问,或者说力度不够,大面积的这种现象在社会上蔓延开来,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

老百姓买的是能用的东西,包括这些包装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可是我们平时天天在喊要节约资源,事实上反其道而行之;这些包装同时也是对环境的破坏,一些外包装内包装采用劣质材料,纸张有,塑料有,泡沫有,我们很多年前就在宣传塑料袋破坏环境,需要百万年才能降解得了,可是现在看来,这一情况在当时就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现在更是死灰复燃,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因为这样那样的包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行业——设计师,我们看这些设计有用吗,有价值吗?如果有,也只是让老百姓掏更多的钱买了更少的物质。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解释权和使用权的问题。解释权归有关机构和制造商,老百姓的使用权相对来说是被动的,你生产什么,我又正好需要什么,只有买你的,这无异乎一种买卖的强迫行为。

我们需要回归,节约资源、节约人力、诚信经营、满足需要、听取民意,这是商品基本的价值属性,对这种包装过度的现象必须予以打击,有关机构必须建立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商家必须遵守物美价廉、实用、质量好等销售原则,满足百姓需要不是靠包装,更多的是靠产品,而最终靠的是人品。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