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红军过草地时尿急方便,回来却发现已空无一人,隐情让人心酸

咪西米西 2023-08-04 16:10:59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绝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人类极限的环境里行军,创造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壮举。

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央红军进行了三百八十多次战斗,攻占了七百多个县城,牺牲的战士更是不计其数。

但对比长征过程中这无数次战斗,很多时候恶劣的自然环境给红军带来的伤亡要更加严重,在红军走过的极端环境当中,过草地可以说是红军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在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过程里,曾流传着这么一段故事。

——当大部队开始过草地的时候,队伍中一位13岁的小男孩因为尿急离开队伍,可等他匆忙赶回队伍的集合地时,却发现原地已经没有了大部队的踪影。

这位小男孩之后在草原上经历了什么?红军过草地艰难之处又到底在哪里呢?

红军过草地为何如此艰难?

或许如今的很多年轻人都知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但说起这个草地具体在哪却很少有人知道,红军在当年所过的草地名为“松潘草地”。

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片草地的长宽分别是500里和300里,也就是说想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草地,最少也要行经300里路。

看到这里或许有非常多的读者并不理解,只是一片草地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凶险呢?事实上松潘草地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种内蒙古平原上的草地,红军通过这里的时候正好处于雨季。

此时的松潘草原就是一片高原湿地,看上去是密密麻麻一片草地,可实际上走上去的时候只见水和草却根本看不到泥土,脚底下深浅不一松松软软,很有可能一步踏错就陷入沼泽泥潭。

在水分较多的地方红军只能踩在草根处,趴在草地上匍匐前进,很多牲畜都无法通过这样的地段。而且松潘草原的整体海拔在35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潮湿,冬季漫长却没有夏季。

松潘草原全年平均温度只有1度左右,红军过草地的时候虽然是在8月份,但当时松潘草原的最高温度也只有10度,而且雨季频繁的降雨更是让红军苦不堪言。

除了这些恶劣的外部环境因素之外,红军自身的装备以及补给困难,也是过草地十分艰难的原因之一。

虽然红军过草地平均只用了7天左右的时间,但在过草地之前红军每个人手里只有五六斤左右的干粮,这些食物显然是不够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行军七天的。

另外,潘松草原上虽然植被丰富,可这里严寒的环境却让大部分动物都无法生存,只有少量耐严寒的动物。所以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几乎没有办法从外部获取食物,只能吃一些没有营养价值的草根和树皮。

还有,红军最后的食物来源便是草地上的水塘,因为这里荒无人烟所以水塘里的鱼类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仅靠这点鱼根本无法满足上万人的食物供给。

除了这些外部食物供给之外,在极度饥饿的时候,红军首长会杀掉自己的坐骑给战士们充饥,甚至最后连牲畜都吃完了就只能吃腰带充饥。

而行军难、吃饭难已经是大问题了,可红军在草地上想要睡觉也十分困难,雨季想要在潘松草原找一处干燥舒适的地方睡觉也是一种奢望。

大部分地方都是污水漫过脚踝,难得找到一处稍微干爽的地方,也会因为夜晚下雨而重新变得潮湿不堪。

很多时候,红军战士都是很多人一起顶着被子,在寒冷和潮湿中半睡半醒地度过一晚,然后第二天再继续行军赶路,很多战士因为睡眠不足行军时无法集中精神而出现意外。

13岁小红军只是缩影

而那位因为尿急而掉队的13岁小红军,名叫罗玉琪。因为当时年龄太小,在部队负责宣传表演节目等工作,当时会掉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上文我们有说到,这里草地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是环境,还是补给都已经跟不上了,而红军战士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速度一直前行。

再者,红军战士们在敌人包围下、环境压迫下早已没有时间管上他人,所以当时少了人也大概率发现不了。

我们从中可见当时红军的窘境,也不得不感叹小红军的遭遇。

不过虽然他回到草地空无一人的现象,背后隐情是令人心酸的。可作为一名革命战士,罗玉琪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沿着大部队留下的脚印,一步步缓慢而坚定地跟了上去。

只不过此时罗玉琪的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长时间食物匮乏营养不良已经导致他腿部肿胀,长期泡在污水里的脚趾也已经开始发黑......

更为不幸的是,罗玉琪身上就只剩下一小块窝窝头了,如果把这仅剩的食物吃完,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走不出这片草地。

可其硬是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一步步在草原上前行,累了就坐下休息一会,脚步疼痛就找了个木棍举着,经过长时间追赶之后他竟真的看到了人影。

——对方也是一个掉队的士兵,终于不用落单,让罗玉琪内心安心了不少。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个人互相搀扶鼓励着前行,走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碰到了一群人影,等两人用尽力气和这群人汇合之后才发现,这支队伍几乎全是伤员。

原来这些轻重伤员都是为了怕自己拖累大部队的步伐,主动脱离队伍留在后面,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像罗玉琪这样因为意外掉队的。

而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是一个身材健硕的战士,队伍里的伤员跟罗玉琪介绍说此人姓李是一位副连长,因为队伍里的通讯员不见了,于是主动返回来寻找。

在寻找过程中发现了这些伤员,于是李连长便将这些伤员和掉队的战士一起收编了,随着不断行军收编的人员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汇聚成了一支近50人的队伍。

这样满是轻、重伤员的队伍每天行军速度十分缓慢,而且伤员需要照顾每天这么多人所需的食物量也十分庞大。

但这么多天走来,李连长却从未有过想要放弃的意思,每天都组织战士和轻伤员外出寻找食物。

甚至为了鼓舞战士们日渐颓废的士气,李连长还在队伍里组建了一个临时党支部,他也被大家选举为临时党支部书记。

李连长鼓励众多伤员和掉队的战士,他表示我们虽然行动已经掉队,但思想一定不能掉队。

在李连长的指挥下,这些伤员队伍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行军当中,找到食物他也会命令让重伤员先吃,在队伍没有一个人违反这样的命令。

而在行军的过程中有人掉入沼泽,掉入沼泽的战士自己都已放弃,可李连长却对他不离不弃,他从沼泽里找来藤蔓当作绳子,将绳子绑在自己身上然后组织人手,愣是把掉入沼泽的战士拉了上来。

经历过这次事件之后,这群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士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轮流背着重伤员在几天的行军后最终追赶上了大部队。

像这位13岁小红军的经历,只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缩影,虽然有无数的红军战士永远地沉睡在了这片草原之上,但同样也有无数红军互相扶持成功走出了草原。

也只有红军这样不轻言放弃不畏惧困难的队伍,才能创造世界军事史上令人惊叹的奇迹,同样也只有拥有红军这种品质的队伍,才能书写可歌可泣的历史!

1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