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听到最多的词是“卷”,好卷啊!
工作卷,生活卷,学习卷,教育卷,什么卷,人与人之间只要有比较就会卷。
卷的身心疲惫,卷的泪眼婆娑,卷的费爹费妈。
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明明不想卷,可社会会逼着去卷,卷与不见,由不得你。
当初孩子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说要当一个佛系的父母,但孩子上小学后,被狠狠打脸。
事情要从孩子上小学后第一次考试说起。
孩子一年级参加第一次考试,考了74分,这个分数在我看来没问题啊,毕竟孩子是零基础上学,能考这个分数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当天我接到孩子,孩子就嚎啕大哭。
孩子哭着说:“我在班上倒数,班上有好多个同学考一百分,剩余的都是九十多分,妈妈,我为什么这么笨啊!”
我见孩子哭,立马安慰起来,告诉她没关系,别人考得好是因为别人提前学过的,你没有学过考这个分数已经很不错了。
可孩子不愿听,拼命地强调自己就是差,就是不行,就是笨。
我的佛系父母形象被狠狠打脸,大家看到没,不是你不想卷,就可以不卷。
孩子进入学校在一个班级中,考试成绩最差,自信心严重遭受打击,你还能支持孩子佛系吗?
答案是不能。
于是我开始自己给孩子补成绩,在孩子第二次考试的时候,终于考了92分,但一看整个班上的平均分93.5分。
我们辛辛苦苦的努力,最终离平均分还差1.5分。
再后来,孩子的成绩提上去了,基本在95分以上,但在班上的成绩也是中等水平。
为了提高排名,为了多得几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刷卷子,如果你不这么做,连平均分都达不到。
如今孩子五年级,我和孩子都累了,我们反问自己,为了这几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值吗?
98分和100分的区别就有那么重要吗?有时考96分还是班里的倒数,为了不当倒数,大家挤破脑袋,不累吗?
教育就是不断的反思,让孩子和父母都不舒服的情况下,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不由地问自己,我们培养的不就是一个个只会刷题的机器,比的就是谁刷的题更多而已。
孩子以后长大了,还是靠刷题在这个社会立足吗?
这些问题在脑海中不断地重复,自我不断地建立假设,然后被自己推翻,最终我明白,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这这些能力。
第一:强调批判性思维
大家发现没,在卷的作用下,孩子开始反抗,甚至提出不应该去卷,应该勇于做特别的自己,这些前卫的思想。
孩子们开始批判教育,开始抱怨学校某个规则不合理,开始指出父母不对的地方。
有的父母说,这是孩子的青春期,开始出现叛逆现象,开始不听学校和父母的话,开始学坏。
可真的是这样吗?
不,当你的孩子有这些想法和抱怨后,你应该感到开心,证明孩子拥有批判性思维。
在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孩子看到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敢于批判,因为批判的背后是需求和解决方案。
边界不是拿来遵守的,而是用来打破,孩子有打破边界的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能力。
第二,跨学科去学习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家发现没,每个孩子身上都他独有点优点。
可现在的教育呢?只注重语数英等课本教育,让孩子不擅长学习,但擅长其他的的孩子的天赋被埋没。
有的喜欢创造,有的擅长跑步,有的有下棋的天赋,有的喜欢维修等等。
所以作为我们父母的应该多让孩子跨学科去学习,去接触更多除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挖掘出孩子擅长的本领,让孩子在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而不是一味的去卷。
第三,人际交往能力
其实现在的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在上小学期间,课间只能呆在教室里,读了几个学期的了,班上的同学还认不全。
孩子回到家后,就在自己家玩,没有去接触外面的人和事,只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
完全没有人际交流能力,短了说对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长了说未来影响沟通、就业、成家等。
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呢?很简单,把孩子带出去,让他接触不一样的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学习和成长。
第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的家庭教育很多情况都是父母包办,买早餐是父母,做家务是父母,找老师也是父母,孩子就像个婴儿一样,父母把所有事情做得妥妥当当,孩子只要顺其自然接受就可以了。
所以才会出现初中的孩子连鸡蛋都不会剥的情况。
父母的包办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大家要明白,孩子迟早一天要独立去面对这个社会,他需要具备独立性。
把独立性还给孩子吧,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做走出去,和人交流,和老师、同学交流,尽早地让他融入这个社会。
这些能力不比成绩好得多吗?
写在最后:
在大环境下,我们被迫卷,这个我们无法避免。
但卷中,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比起成绩,孩子拥有这些能力更加重要。
我们的孩子不应该是刷题机器人,他应该是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