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53年初春,北京市政府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副市长吴晗正慷慨激昂地阐述拆除北京城牌楼的计划,而坐在一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则面色凝重。这场关于北京古建筑命运的争论,即将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004年,北京市花大价钱重建了永定门城楼。可这座崭新的建筑,怎么看都缺了点儿味道。老北京们摇头叹息“这哪儿是咱们记忆中的永定门啊!”
再往前倒50年,你就明白为啥会有这样的感慨了。
那是1953年,北京刚解放没多久,正琢磨着怎么建设新首都。副市长吴晗可是个雷厉风行的主,他一拍桌子就定了把城里那些碍事的牌楼全拆了!
这话一出,可把不少人给惊着了。尤其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听了差点没从椅子上蹦起来。
要说这林徽因,可不是一般的角色。别看她长得文文弱弱的,骨子里可是有股子倔劲儿。她家可是福建侯官林氏,那可是响当当的大家族。
打个比方,林徽因的爷爷林孝恂、二爷爷林孝宽,那都是清朝末年的开明人士。她爹林长民更了不得,参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那可是民国初年的大佬级人物。
林徽因的叔叔们更是了不得。林尹民、林觉民、林文,这仨人被称为“黄花岗三林”,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烈士。林觉民写的《与妻书》,那叫一个催人泪下。
就这么个满门忠烈的家族,吴晗居然说林徽因“出身低微”?这不是找打吗?
林徽因当时就怒了,病也顾不上了,从床上爬起来就去找吴晗理论。她一开口就是“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这话说得,直接把吴晗给怼懵了。
其实林徽因不光是出身好,本事也不小。上世纪30年代,她跟丈夫梁思成满中国跑,风里来雨里去地考察古建筑。就这么个看着弱不禁风的女子,为了测量古建筑,爬高上低,一点儿不含糊。
最牛的一次,是1937年在五台山。他们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填补了我国唐代木建筑的空白。
要知道,当时可没有高铁飞机。林徽因和梁思成,一个腿脚不便,一个身体虚弱,却硬是坐火车、汽车、骑骡子,甚至徒步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这座深山古寺。这份执着,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林徽因对古建筑的热爱,远不止于此。她和梁思成还写了一大堆论文和报告,为我国建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他们夫妇俩的努力,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古建筑恐怕要少得多。
回到1953年那场争论。吴晗说要拆牌楼,理由是这些牌楼碍事,影响交通;再说现在有了路标,也用不着它们了;而且这些地方以前还是刑场,多晦气啊。他还提议干脆学学洋人,弄些铜像喷泉来取代这些老古董。
这话一出,林徽因和梁思成可就不乐意了。他们觉得,拆不拆得要看城市规划,不能一刀切。至于说杀过人就得拆,那故宫不也死过不少人吗?按这逻辑,是不是连故宫也得推平了?
争论越来越激烈,双方谁也不肯让步。林徽因情绪激动,直言不讳地指出吴晗的观点短视而危险。她警告说,一旦这些古建筑被拆除,就再也无法复原了。
林徽因临走时撂下一句狠话“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肯定会后悔的!到时候就算重建,也只能是假古董!”
可惜,林徽因的预言最终还是应验了。北京的许多古建筑还是难逃被拆的命运。看着自己和丈夫苦心保护的古建筑一个个消失,林徽因心如刀绞,身体也每况愈下。
她绝望地问“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却把完好无损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可惜,没人能给她一个满意的答案。
1955年4月,林徽因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年仅51岁。她没能看到自己的预言成真多年后,北京市花大价钱重建了永定门城楼,却再也找不回那份历史的沧桑感。
有人说,这场古建筑保卫战,不仅是林徽因与吴晗之间的较量,更是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博弈。林徽因用生命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可惜啊,当时没人听她的,现在后悔也晚了。这老北京的味道,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