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兵部衙门。
当日,四十七岁的兵部尚书伊桑阿接到了吉林将军八百里紧急军报,伊桑阿打开军报之后仔细一看,那是大吃一惊,立即对身边的戈事哈(侍从护卫)说:赶紧准备一下,我要入宫见皇上。戈事哈立即就朝外面喊:给大人顺轿,还没等戈事哈喊完,伊桑阿当即骂道:混账,顺什么轿,备马。说完之后,就急忙跑出大堂,牵过军马骑上就直奔皇宫而去,戈事哈急得在后面直喊:大人啊,你没戴朝珠,御史看见要弹劾的。这个时候,伊桑阿带着人早就没有影了。
此时的康熙皇帝三十一岁,正好是而立之年,此时的大清于四年前刚刚平定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但在这一年,沙俄入侵边境,当年正月二十三日,康熙帝命都统彭春赴爱珲,击败入侵俄军,并攻克雅克萨城,康熙得报之后,命人在爱珲驻军。但俄军不甘心失败,大有再次交手的意图,但总体来说,此时的大清王朝正在步入他的全盛时期。
正在乾清宫办公的康熙得知兵部尚书伊桑阿紧急求见,立即让值班太监宣伊桑阿觐见。康熙见伊桑阿满头大汗,不禁觉得十分好笑。伊桑阿是正黄旗人。顺治年间进士,因平定吴三桂之乱颇有战功,得以升任吏部尚书,今年五月改任兵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
伊桑阿拜见皇帝之后,就把吉林将军的军报呈报给康熙,皇上打开一下也不仅是眉头一皱,那倒底是怎样的一件大事呢,实际上事情并不大。
这一年八月十七日,辽东三道沟(今吉林白山市浑江区下辖)。
当时朝鲜边地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但边境另一侧的中国东北因为是满清龙兴之地,因此满清不许汉人进入,所以辽东地区地广人稀,物产极其丰富,其中人参更是贵如黄金,正因如此,朝鲜边民频频越境盗采人参,而朝鲜边地官员往往为其大开绿灯,从中分利。
这一次,朝鲜边民韩德完带着十几个人在长白山地区挖取人参,这些人贫民甚至乞丐,这次冒险潜入中国境内,也不过是为了谋一条生路罢了,不想遇见了巡视清朝士兵,这些人是在边境绘制地图的士兵,由协领勒楚带领,协领勒楚对朝鲜百姓越境此自然不能允许,必然要对这些人进行缉拿,实际就是当场处死,朝鲜人当然不肯引颈受戮,当即奋起反抗,一场遭遇战就此爆发。
一边是训练有素的清军,另一边则是一群乌合之众,两方战力相差悬殊,但勒楚的任务是勘查绘图,随行人员均未披甲胄;反观朝鲜人都是提着脑袋讨生活的亡命之徒,其中韩德完等六人还随身携带鸟铳,清军在军械上并没有占到便宜。
韩德完见清军装备简陋,不由得大喜过望,这些朝鲜使用鸟铳击伤击毙好几个清朝边军,协领勒楚不由得大怒,一方面派人立即回去救援,一方面让部队迅速散开,向朝鲜人包抄过去。并使用弓箭向朝鲜边民射击,随即惨嚎声接踵而至。
在那个时代,无论精度还是射速,弓箭都要优于鸟铳,更何况对手还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朝鲜边民很快落了下风,不断有人中箭受伤,带头大哥韩德完同样身中三箭,老大一受伤,这些人顿时作鸟兽散,四处逃命。交锋过后,协领勒楚立即清扫战场,当时清军射杀朝鲜边民一人,射伤五六人,而清军也付出一死两伤、折损马十二匹的代价。
看罢军报之后,康熙认为大清属国朝鲜竟敢越境击杀清军官兵,实在是胆大妄为。这是在打康熙的脸,于是在十月初六,康熙下达敕书训斥朝鲜国王肃宗李焞:
“驻防协领勒楚一行遵旨前往界内测绘山川,你国人胆敢潜伏于险要,用鸟铳打死官兵,公然违法乱纪,你平日里不严加禁饬,对朕如何称得上是恭敬谨慎!”
与此同时,康熙又命护军统领佟保、礼部侍郎丹代为朝廷特使,前往往朝鲜严惩案犯,连同涉案朝鲜官员及朝鲜国王一并察议治罪。大清威仪不容亵渎。
事发后,尤其是接到宗主国的圣旨之后,朝鲜君臣惊恐万分,第一时间便抓紧缉捕案犯。一个月后,除死者三人外,包括韩德完在内的六名主犯、二十二名从犯悉数捉拿归案。李焞是朝鲜王朝第19任君主。幼名龙祥,字明普,李焞于康熙六年被其父立为王世子。康熙十三年继承王位,李焞比康熙小七岁,此时二十四岁。
李焞也知道,边民越境采参的背后往往都有朝鲜边境官员的操纵,边军边官必然获利巨大,这个时候光抓几个案犯必定难以平息康熙皇帝的怒火。于是李焞下令将涉事边境武官员以及案犯户籍所在地官员统统革职查办,押解汉城候审,为此不少边境官吏在得知消息之后,不少人纷纷畏罪自杀。
十一月二十一日,佟保和丹代一行抵达汉城,第二天便马不停蹄开始审理此案。
案件由康熙特使会同朝鲜宰辅、军府、司法官员等联合审理。在清朝政府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朝鲜官方对案犯顶格判罚,韩德完等六名持枪射杀清军的主犯均判处斩立决,二十二名从犯同样判处极刑,而涉案的边境官吏、案犯户籍地官员也惨遭降级、革职、流放。
说真的,这事康熙干的真是漂亮,点赞。
朝鲜君臣满以为如此一来,完全可以交差平息宗主国的怒火,谁成想,盛怒之下康熙根本就不满意,康熙一下旨严厉斥责佟保和丹代处罚过轻,不足以警戒朝鲜君臣,另一方面并未就此息事宁人,而是针对朝鲜国王李焞开出了一张罚单——白银两万两。银子倒是不多,但性质严重,就是要打你的脸。
说实话,康熙这么做有点过了,佟保和丹代也写密奏给康熙,意思就是不要惩戒肃宗李焞,朝鲜文武百官对此也是十分不满,在北京的朝鲜使臣郑载嵩闻讯后当即向清廷礼部递交文书,极力反对清廷对朝鲜国君罚银,希望康熙皇帝能收回成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出强烈抗议。我国君主不能受此侮辱。
礼部对此反应强烈,礼部侍郎张英(张廷玉他爹)招来郑载嵩一顿臭骂,并斥责朝鲜多次犯边,让郑载嵩转告李焞必须无条件缴纳罚银。
在大清外交与军事的强大压力的之下,朝鲜君臣上下颜面尽失。朝鲜君臣开始商议此时事,要知道之前也有类似事情,康熙也没有像今天反应这么强烈,朝鲜君臣当然嗅到了其中的异样。朝鲜首相柳元和就意识到这一切恐怕与此前发生的一件事有关,于是他偷偷地与李焞商议此事。事情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康熙十四年六月,汉城。这一年,李焞刚刚登基第二年。
日本使臣代表日本灵元天皇有要事求见朝鲜国王李焞,求见的理由就是:“现在吴三桂举兵反清,不知贵国是否知晓,是否愿意与日本联手入侵大清”。
黄鼠狼给鸡拜年,日本人肯定没安什么好心,这一点,朝鲜君臣这点战略眼光还是有的。此时三藩之乱已经爆发两年,朝鲜早已获悉此事,吴三桂反清复明,朝鲜虽然心向大明,但让朝鲜出兵,李焞还真不敢。毕竟曾经两次亡于女真之手。
实际上,对于三藩之乱,朝鲜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朝鲜君臣上下多次商议。激进派建议出兵,保守派建议严守中立,在局势尚不明朗时不能介入战争。
可朝鲜国王李焞对此左右为难,而日本使者又希望联手出兵,在这种情况下,李焞采纳了保守派的意见。恪守中立,再说日本也不是个好玩意,我出兵辽东。你借机入侵朝鲜,我又当如何,这样的事情你又不是没干过。
在这种情形,朝鲜将此事汇报给康熙,并表示日本或将来伐,请上国发兵救援。对于朝鲜这一举措,康熙十分满意的,随即回书承诺:“若有急,则当发兵救之”。
事实证明,李焞的选择是正确的,三藩平定,李焞押宝成功,日本方面只能作罢。
可到了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日本实际当家人平义真通过使臣向朝鲜透露了一份绝密情报:“此时台湾郑氏正招募部队,计划从海路入侵朝鲜,再由朝鲜直击北京”。
日本方面这么说,就是鼓动朝鲜入侵大清,但这种做法实在是让朝鲜难以理解,朝鲜对此有着清醒的意识,认为日本屡次三番试探朝鲜虚实,居心叵测,所以当即拒绝,但此事没有向康熙汇报。原因是朝鲜不想惹下不必要的麻烦,可问题是,清朝在朝鲜的情报机构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可见大清对朝鲜政局却是了如指掌。
不久之后,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明珠召见朝鲜使臣李儒:“你们收到日本文书为何不上报”。突如其来的质问令李儒措手不及,而接下来明珠的追问更让李儒惊惧不已。随即明珠对朝鲜首鼠两端的行为大加斥责。
此时三藩之乱平定后,自然免不了对小弟朝鲜敲打一番,以此彰显天朝上国的权威。这番敲打着实令朝鲜颜面扫地。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颁布立国以来最为严厉的“禁参令”,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禁止一切人参采买行为,这一禁竟持续了近百年时间。朝鲜又加强边境管控,严厉打击边民越境行为,同时严查民间武器,杜绝潜在隐患。
“禁参令”颁布后,朝鲜百姓尤其是边民生计断绝,生活愈发困顿,反而刺激其铤而走险越境采参,追逐暴利。因此越境百姓爆发式增长,官民勾连也越来越猖獗,朝鲜官方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导致了三道沟事件,朝鲜边民与大清边军的冲突。
这个时候,李焞上书康熙表示谢罪,并上交白银两万,而康熙见目的已经达到,为了体现自己对属国的宽仁,康熙决定网开一面,下令三道沟越境一案的从犯一律免死,银子也免除了,朝鲜使臣也得以从轻处罚。
后来在在康熙四十九年发生了朝鲜人李万枝越界杀人案,为此,大清与朝鲜开始勘定边界,基本上确定以鸭绿江上游与图们江(朝鲜作豆满江)上游之间的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为界,朝鲜借口路险加以阻挠。但在康熙严令之下,最终于康熙五十一年,决定以长白山天池为界,确定了鸭绿、图们两江水源,在长白山天池南仅10余里处的分水岭立穆克登碑(长白山定界碑)为界,朝鲜也如愿确保了对长白山以南大片空旷地带的主权。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