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翻红薯地正当时,几点措施要牢记

淇泉老翁农业 2024-12-02 16:38:40

红薯种植地冬耕翻进行冻晒垡,是传统的种植措施,不是现代新技术。为什么还说红薯种植地深耕翻的话题呢?因为自从旋耕机的出现,人们图个快,犁地改为旋地,种麦旋耕,栽红薯同样也是旋耕。殊不知旋耕深度只有15~18厘米,不能满足红薯生长需要的疏松土壤。致使红薯产量下降。只有用犁机耕,进行深耕翻土壤才达到红薯生长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产量,这就是为什么强调恢复采用深耕翻土壤的原因。

对土壤深耕翻也有技术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耕深多少为好?如果耕翻得太浅,如同旋耕一样,红薯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产量也是不能提高。耕翻得过深,又可能破坏土壤的微生态。有人说:“掌握适宜耕地深度是关键,什么是深耕呢?深耕就将土耕翻至25厘米~30厘米,将深层土壤的板结层打破,让氧气、水分、微生物在土壤中“循环通畅”,根系自然生长得深且壮。浅耕就是耕翻土壤15~18厘米,则只翻松表层,根系被迫局限在浅层,无法获取充足养分。根系入土不深,产量就低。据农业试验数据,深耕比浅耕种植红薯的增产率可达30%~50%,尤其是在粘土较多的土壤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说一般土壤耕深以30厘米为好,但耕深不是一次所完成的。一次只能比原来深度加深5厘米。例如原耕层深度在20厘米,第一次只深耕至25厘米,不能一次耕深至30厘米,否则生翻出来过多,来不及风化影响当季产量。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土质都适合深耕,要因土而宜。粘土质田地,深耕是必须的,粘土特性容易板结,深耕可释放养分,改善根系生长环境。砂质土壤,反之,结构疏松的砂土更适合浅耕,深耕会扰动土壤稳定性,反而导致养分流失。干旱地区,如北方旱地,浅耕更利于锁住水分,减少地表水蒸发,维持红薯的抗旱能力。数据显示,在北方干旱地区,浅耕红薯平均亩产提高15%左右,而深耕地块产量却可能下降8%。

二是耕地次数,第一次:秋收后深耕至少25厘米或更深,要看原耕层深度,为土壤透气排水提供空间。第二次,开春土壤化冻后顶凌浅耕15厘米,细化表层土壤,提升定植成活率。第三次施肥做垄用犁开沟施包心肥,做垄待栽插红薯秧苗。

三是深耕土壤肥料如何施?深耕土壤与施肥并不矛盾,通过深耕施肥使土壤在疏松的同时更加肥沃,有机质及各种营养元素更充足。施肥有两种一是分次施肥法,即在深耕前施土杂肥或秸秆还田,通过一冬的自然腐熟,使肥、土融合,更能发揮肥料的作用。开春后在作垄时施化肥于垄中央,为包心肥,即肥料集中施的具体应用。二是一次施肥法,在开春浅耕时施入土杂肥和化肥一次普遍施,进行浅耕翻入15厘米土层中。两种方法效果以第一较好,第二省工省力但效果不是太好。

总之,红薯栽种地的深耕翻是高产措施之一,结合自己土质,进行合理耕翻,同时要运用相关措施,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性状,营造一个适宜红薯生长的土壤环境。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