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我们常常会将一个人的名字与性别联系在一起。比如,看到“牛翠花”这个名字时,你大概率会认为叫这个名字的人应该是个女生;又或者,看到“王伟”这个名字时,你也大概率会认为叫这个名字的人应该是个男生。
因此,许多有同性恋表现或倾向的青少年,他们可能更愿意将自己的出生名字更改为与其性别认同相符的名字。
根据国外期刊《青少年健康杂志》(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示,可以在工作、家庭和学校使用自己选择的名字的同性恋青少年的临床抑郁症症状较少,他们也不太可能有自杀的念头。
同一研究人员 在2017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34% 的同性恋青少年有自杀念头,这一比率几乎是普通青少年的2倍(19%);许多有同性恋表现或倾向的学生,在学校常常遭受非议、歧视或欺凌,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自杀倾向的风险。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同性恋青少年滥用药物的可能性也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
名字对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上述研究对 129 名年龄在 15 岁至 21 岁之间的同性恋青少年进行了跟踪调查。该研究跨越了美国的三个城市:一城在东北,一城在西南,一城在西海岸。研究团队与 LGBTQ+ 组织合作,以覆盖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参与者来自不同的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背景。
研究人员询问青少年“是否能够在与朋友、学校、家里和工作时使用自己选择的名字”。能够在所有四种情况下使用自己名字的青少年,往往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自己选择的名字的青少年相比,使用自己选择的名字的青少年:
·严重抑郁症状减少 71%;
·自我报告的自杀念头减少 34%;
·自杀企图减少 65%;
即使是只能在一种情况下使用自己选择的名字的青少年,自杀念头也减少了 29%。该研究指出了允许同性恋青年表达其性别认同的价值 。
性别认同与变性手术
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可能担心“性别认同异常”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有些人可能将“性别认同异常”视为性别认知混乱或暂时阶段的标志。
然而,2015 年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该研究发现,有同性恋表现或倾向的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普通儿童一样“有信心”,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性别认同是“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对劲的”。
另外,青少年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在我国,虽然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传统观念和文化压力。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性别认同和性取向形成的重要时期。
随着儿童和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发育完善,同性恋青少年往往会产生做“变性手术”的想法和念头,因为他们想借此让自己变得更符合自己心中的性身份角色;或者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压力和影响,通过变性手术,达到某种目的和诉求(如亲密关系、经济目的、家庭压力等)。
更重要的是,变性手术对同性恋者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术后感染、并发症等,而且一旦做了变性手术,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其次,变性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心理问题和现实压力,许多变性后的个体仍然面临着自我认同的困惑、社会适应的难题,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甚至产生自杀等极端行为。
总的来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性别认同,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性别认知和性取向。
性别认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层面。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别特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不是引导他们走向变性这一极端道路。
参考资料:
·Olson-Kennedy, J.、Okonta, V.、Clark, LF 和 Belzer, M. (2018)。同性恋青少年对性别肯定激素的生理反应。《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62 (4), 397-401。摘自http://www.jahonline.org/article/S1054-139X(17)30412-3/fulltext
·使用选定的名字可以降低同性恋青少年抑郁和自杀的几率。 (2018 年 3 月 30 日)。 《UT News》。摘自https://news.utexas.edu/2018/03/30/name-use-matters-for-transgender-youths-mental-health
·同性恋青少年的受害与自杀念头和药物滥用有关。 (2017 年 9 月 18 日)。《UT News》。摘自https://cns.utexas.edu/news/victimization-of-transgender-youths-linked-to-suicidal-thoughts-substance-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