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菲:主持过央视春晚,巅峰时放弃事业远走国外,如今怎么样了

徽音谈娱乐新闻 2024-11-06 13:12:37

一、惊天换选!春晚之后悄然谢幕

谁能想到,1986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那个端庄优雅,谈吐大方的女主持人顾永菲,会在事业巅峰时刻选择离开?那一年的春晚,她和赵忠祥、王刚、姜昆、刘晓庆、方舒等人共同主持,惊艳了全场。

40岁的顾永菲原本在自己的事业中如鱼得水,成为了春晚的主持人,这是多少艺人都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在这个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和女儿一起远赴澳大利亚。

“你说她是不是太任性了?”当时很多人都这样说,但熟悉她的人都清楚,这并非任性使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

从《风浪》的剧目开始,顾永菲就已经不是娱乐圈的新人了。1984年,她在《雷雨》中担任"繁漪"角色,获得金鸡奖提名,这使得她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

1985年,她被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那以后,她的事业可谓是一帆风顺。

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表面之下,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疲惫?两次婚姻的失败,特殊时期的伤痛,以及多年来独自抚养女儿的不易,这些都是她选择离开的隐秘推手。

"与其在聚光灯下承受无止境的关注,还不如选择离开,寻找内心的平静。"这可能就是当时的顾永菲所真正想要表达的。

就这样,在1986年春晚结束后,她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并未高调宣布也未刻意炒作。她带着女儿悄无声息地去了澳大利亚。

在我离开的十多年里,我一直没有回来。

虽然有些人认为她不懂得珍惜机会,但事实上,她对自己的目标远比谁都清楚。在后来的采访中,她也坦承道:“人生并不是只有演艺事业,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完成”。

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让她过上与众不同的生活。在那个追逐名利的时代,她的选择或许格格不入,但却体现出一个成熟女性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顾永菲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的精彩,不在于你站着的高度,而在于你的内心信服和无愧。毕竟,谁说春晚主持人必须永远站在镜头前?谁说演员必须在镁光灯下老去?。

二、重返荧幕:低调复出与优雅谢幕。

自顾永菲离开后的十多年里,很多老观众都在问:"她还会回来吗?"

是的,顾永菲会复出。在她离开演艺圈整整12年后的1998年,她52岁的时候,接受了陈凯歌导演的邀请,在电影《荆轲刺秦王》中饰演"太后"一角。

这个角色,她演得太惊艳了!她成功地将一个雍容华贵又心机深沉的太后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连海外媒体也对其给予了"中国最抢眼的女配角"的高度评价。

说实话,12年的时光挺长的,但顾永菲的表演功力非但没减弱,反而提升了。那种经过沉淀后的从容与优雅,是年轻时所不具备的。

复出后的她,并没有感到心浮气躁,贪婪地想要重回巅峰。她保持了一种"随缘"的心态,仅仅接拍了《东方欲晓》和《开国领袖毛泽东》这两部作品。

每次表演都让我们仿佛遇见了一个世外高人,她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令人感叹。

进入新世纪后,她的佛系程度更加明显。她在《花非花》、《红粉》、《幸福攻略》、《闺中密友》中,每一部戏都演得恰到好处,却从未过度追求镜头。

她独特的心态使她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圈中独树一帜。

2012年,66岁的顾永菲在话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为自己的演艺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场谢幕选在了她最钟爱的舞台上,仿佛是向她的艺术初心致敬。

有人评价顾永菲是一位最懂得全身而退的演员。确实,无论是1986年远走他乡,还是2012年优雅道别,她都能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带一丝纠缠和牵绊。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演员,不仅需要能够艳压群芳,感动观众,更需要懂得何时应该退出舞台。

这不就是顾永菲独特的魅力吗?她总是能在最美的时候选择离开,然后又在最恰当的时候重返舞台。这种进退自如的处世艺术,或许才是她留给观众最宝贵的礼物。

因此啊,别再问她为何不多拍几部戏了。真正有实力的艺术家,他们从不是靠数量赢过别人的。

第三部分:生命的至暗时刻:从绝望到重生

在顾永菲光鲜亮丽的背后,谁能想象她曾经历过怎样的人生至暗时刻,才使得她能如此洒脱地面对生活。

让时光倒流到1972年6月10日,这是顾永菲的生日,但却差点成为她的忌日。她在绝望中,偷偷攒下了300多颗安眠药,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26岁的顾永菲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她的父亲,一位著名的戏剧作家顾尔镡,因为时代的原因被关进了牛棚,而母亲,一位出色的播音员,也被下放到农村。

她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然后被分配到北京的化工厂干活,虽然曾生长于一个文艺家庭,然而她的青春却在农村的拉犁、扒粪、割草、喂猪中度过。

第一段婚姻雪上加霜,那时的丈夫因为她的家庭背景,对她越发冷嘲热讽,夫妻二人貌合神离,她在外面受苦受累,回家还要面对丈夫的冷漠。

"你知道一个人被全世界抛弃是什么感觉吗?"那种孤立无援的绝望让年轻的顾永菲一度想要放弃生命。幸好,当时的丈夫发现得及时,经过医院七天七夜的抢救,她活了下来。

生死一线的经历反而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死里逃生的她犹如获得新生,变得愈发坚强。1974年,她参军入伍,成为了新疆军区文工团的话剧演员,终于回到了她所热爱的舞台。

在部队里,没有人评头论足,冷嘲热讽。渐渐地,那个开朗阳光的顾永菲又回来了。1976年,她结束了不幸的婚姻,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因此,有时候命运关上你的门未必不是好事。顾永菲正是因为这段痛苦的经历,变得更加成熟坚韧。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她在事业巅峰时做出了那个惊人的选择,她太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了。

你瞧,这就是人生。谁能想到春晚舞台上光彩夺目的主持人,也曾历经坎坷?正是这些伤痛的岁月,塑造了现在这个从容、淡定的顾永菲。

四、从文艺世家到演艺名伶:戏剧人生

谈及顾永菲深蕴的艺术底蕴,便不能不提她的家庭背景。1946年,她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书香门第。

我的父亲顾尔镡是知名戏剧作家,创作过《雨花台下》、《峥嵘岁月》等多部作品;我的母亲是江苏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有才华并且持家有道。

顾永菲小时候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了解她的学习生涯就能明白一切:中学毕业后,她考入了江苏省戏剧学校的戏剧班,还在16岁那年就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系。

在那里,她的同学包括赵有亮、聂雅亮和童自荣,这些都是我们在演艺圈里耳熟能详的大人物。

那时候的顾永菲就像一个快乐的小太阳,每天都积极地追逐自己的演员梦想。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1966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她的演艺梦被迫暂停。但这一暂停在生活中反而给了她更多的积累和感悟。

到了1977年,她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风浪》,虽然只是个配角,但她演得非常认真。

其实,让她真正一炮而红的,是1984年的《雷雨》,这部剧里,她饰演的灵动又忧郁的"繁漪"角色,被她诠释得忧郁深沉。

这部戏不仅让她凭借角色提名了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也让圈内人对她的演技有了全新的认识。

很多导演都称赞她的天赋和灵气,认为她能够把角色的内心戏演绎得非常出色,让人过目难忘。

这种演技并不是突然拥有的,而是她从小浸润在艺术氛围中的积累所致。

你看,这就是艺术世家的底蕴吧!顾永菲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她的艺术气质却从未改变。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后来她在春晚主持台上如此优雅,在《荆轲刺秦王》中的表现尤为出彩。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赞誉都无法表达顾永菲背后付出的艰辛。她对艺术的热爱,汇聚在她平时的每一个细节中,在一次次的合作与演出中得以体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