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一个零售型企业,决定不了自己要进什么货?
要打多少款?
要备多少货,多大库存?
要在哪里开店?要开多大面积的店?
甚至连一台手机的颜色你都控制不了!
连自己员工的营销动作都控制不了!
那这个企业还是你的吗?
法律上讲是你的,但经营实际上却未必!
你只是上游意志的终端体现,
刻薄点说, 和您其实没太大关系。
这种失控感显然是很多终端经销商很难接受的,但是他们又痛苦的发现,实际上,在品牌愈发集中的当下,他们并没有太多选择!
他们只是在所有的选项中,选择了他们认为最好选择。
他们明明知道如此下去,会在失控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但又总是用自己做了“最优解”来自我安慰,自我麻痹,自我暗示。
他们对全产业链的系统了解非常之少,有些人做了半辈子手机,连一块骁龙695芯片成本多少钱都不知道!
更不用说去系统的拆解60的硬件供应链,从而对厂家的真实意图,对70 的市场表现有个科学的分析预判。
这些信息,只要他们愿意寻找,实际上并不困难,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连朝这个方向“想”都没有想过。
他们总是习惯性的在过往的信息线条上去深耕,却很少思考过跳出这个范畴从更高的维度去获取更多信息。
这个行业的信息茧房是如此厚不可破,
他们中的很多人,每天都很焦虑,每天都在苦思冥想,但是,这种思考搜索的面积极为有限,更像是在一个竞技体育场的的操场上非常努力的不停跑圈。
看起来挥汗如雨,但实际上,只是在起点上不断重复。
这让他们很难跳出这个固化的圈子,去看到外面的风景。
当他们精疲力尽的自以为跑到终点的时候,才豁然发现,这只是一场预选赛,真正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他们不得不继续努力地奔跑下去,至于他们还有没有体力,还能不能跑的动,还要跑多久?
这可能都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嘴里喃喃自语,不断安慰自己疲惫的心灵:
我已经选择了最佳的赛道,选择了最佳的战术,我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了最优选。
二
实际上上游企业的焦虑与压力并不比下游渠道少多少。
没有任何一个上游企业想把自己的渠道逼死!
一个省市,能选择的渠道并不太多,资源并非无限。
不管这个品牌如何强势,它在主观上,都不可能恶意的,毫无节制的想压垮自己的渠道。
这就像一个手机门店,它可能也想把手机卖的更贵,挣客户更多利润,但它也不想伤害客户,不想寒了客户的心,让客户再也不来。
但有时候形势所逼,他们即使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可能也比操场上跑圈的人好不了多少,很多事,也是身不由己。
经济形势是严峻的,
销量大盘不断坍缩,
贸易战前途难测,
竞争对手步步紧逼
新业务线条发展的迫切需求,,,,,,
留给他们的时间实际上并不太多!
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后面再调整将付出更大的成本,
所以,他们认为他们也在有限的选择中做出了最优解。
这就像在面对销量下滑不可逆的趋势下,唯一的正确路径就是推高卖贵,再贵!更贵!
尽管这很难,负面声音很多,阻力很大,
但,这就是最优解。
这个行业当下让人疲惫不堪之处就是:
从终端零售企业,到国包平台,到生产企业,到供应链,所有从业者,每个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谁也不比谁好受多少,每个人都无奈的在做最优解!
很多中层管理干部承受了多大压力,肚子里有多少委屈,各种辛酸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三
上游企业就没有信息茧房吗?
有的!
我认为是有的,而且可能越来越大,越来越厚!
一个工作群,你看不到任何的负面信息,都是“拳头”都是赞歌!
一次,我在一个经销商办公室交流,
途中她接了个电话,
要求她把工作群中的发言删除,
起因是小折叠开盘,她在群里“含蓄”地说了句担忧的话。
电话是平台打来的。
她有意按了免提,以便我听清楚后面的对话。
电话那端的语气不是威胁,也不是央求,而是紧张,紧张中带着点埋怨。
挂完电话,
她看着我苦笑一下,叹了口气,担忧地说了句:都这么搞,这个品牌迟早要出事!”
这个情景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平时交流中,经常有经销商问我:“现在渠道的真实情况,R总知道吗?Y总知道吗?”
我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
任何一个企业,听不到一线战壕里的声音都是危险的。
而比这更危险的是:一线战壕里的人,连话都不敢说!
对于一个企业,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
如果连战壕里的声音都听不到,
歌功颂德,拍马屁的声音总是盖住战士们伤痛的呻吟,
还谈什么打破信息茧房!
这个行业,似乎每个人都在失控的边缘徘徊,每个人都在巨大的思维茧房里拼命努力地做着自己的最优解.
这可能就是当下行业最大的风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