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怎么学才能事半功倍?年轻人学“老庄”真的有害吗?

看一苇 2024-11-06 02:01:47

《汉字的世界》,《100字读懂周易》,《人间诗画》。

一苇。

现在都说国学热,很多人好像是对国学有非常高的热情。但是大家还有一个疑问,怎么来学习国学?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领域的人如何来学习国学?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

首先国学是一个整体,然后才有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等于是有一个个体的学习的方案,有一个个性的方案,这是可以的。比如年轻人或者是幼年的人不能学老庄,只能学《论语》,也不是这个样子。实际上作为孩子来讲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不一定对国学的文献的文本有充分的理解,这没有关系。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程,我知道年轻时候学这些经典,其实理解的也非常浅薄,基本上是根据这本书人家怎么注释的就怎么理解,人家怎么去解读的就怎么理解,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年轻的时候,慢慢的以后积累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没有关系。

所以小孩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忆力持久性比较强,可能背这东西背的慢,一旦背下来有很多东西。像我现在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我要记,我要背木兰词,这是我小学时候学的。我到现在60多岁了仍然不忘,就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我那时候已经在脑子里植下根了,记得非常牢。

所以小的时候其实特别一些篇幅比较短的经典,比方说《老子》,《道德经》我倒不反对,小孩可以背一背,当然前提是他喜欢,他背着好玩。孩子喜欢家长或者其他人夸奖,把《老子》从头到尾背一遍,大家都夸奖,这小孩真聪明,他愿意学习,他愿意背,他说可以的。

《论语》也是一样,但是我不太赞成,学什么?我不太赞成学《弟子规》,《弟子规》里面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讲着尊老、爱幼,还有是对别人的尊重,自己要勤快什么的有好多好东西。

但是总的讲,给人感觉传统守旧的东西比较多。其实现代文明里也有好多东西,现代文明也有很多自己的公德的东西,学这个不行吗?很具体,比方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看红绿灯,红灯亮了就不要侥幸,没车就过去,这是不讲公德了。没车也要站在这个地方,比如出去到公园去买票,排队。有些家长去加个塞去,不行还是排队。

这就说现代文明的公德就足够用了。现代文明也讲对父母的孝,也讲与朋友交朋友时候有心诚都是可以的。所以我不太喜欢用《弟子规》来教育孩子,但是我不反对读一些经典,甚至于背诵一些经典。比如可不可以《论语》比较长,可不可以背几篇,背个学而篇总可以吧?甚至于佛学的东西其实也可以背。

心经这么短,是不是也可以背一背?不一定理解这个意思,都可以背一背,没有问题。慢慢的年龄大了以后很熟,等需要的时候都在脑子里,那就是资源,那就是财富。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其实并不要给他划分,这个能读那个不能读,而是看他的兴趣,他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从成年人来讲,是不是年轻人不应该学老庄?老庄是不是颓废?这是理解的错误。老庄没有讲颓废,只是对事物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程度的深和浅。还是以我为例,年轻的时候也读《老子》,也读《庄子》,但是读的都很浅显,等到阅历的积累,知识储备的积累,慢慢的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升华。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也需要读一些儒释道各个方面的一些经典。

当然了,如果是从理解的角度来说,阅历越深可能对老庄的东西会理解的更深刻一些,阅历浅一点可能会持批判的态度更多一些,这也没有关系。读老庄以后最后的结论是批判老庄,这也没有关系。可能到了一定年纪以后会转变思路,觉得不对,以前想法是错的,这没有关系。

这不是说这个书出来了以后就是金科玉律,不允许怀疑,不允许批判,这个不是这个样子,可以批判,甚至于批判儒家的东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点,批判老庄也好,批判孔孟也好,首先得有一个前提,一个大前提,得拿出东西来,首先得读。

读了《论语》,在《论语》里拿出一句话来,说我批判孔子,不能说人孔子没说过这句话,去批判孔子,人家老子没说过这句话,批判人老子就没有道理了。孔孟也好,老庄也好,不是不可以批判,得说是人家说的才拿来批判。因此要批判它,首先要读它。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一旦去读了它,可能就不批判它了,发现对它是一个误解,所以首先还是要回到经典当中。现在刚才讲的年龄,其他的职业是一样,比如是做生意的应该读什么经?是做学问的应该读什么经?是读书人应该读什么经?其实不是这个样子。

国学的东西可以说是大而无用,无用而有大用,看起来没什么用,不过现在不会很具体的教你,手把手的教你去怎么做生意,但是一旦把它吃透了,用它去做人,把做人的问题解决了,生意自然就做好了。

所以从各个行业来讲,首先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你对原始文献的吸收、消化,你把这个东西搞明白了,那么各行各业都适应。说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