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迁界”政策祸害厦门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1-12 01:06:14

郑成功占据厦门后,曾极力发展海上贸易,使得厦门一时热闹非凡。但十几年后,厦门却重归于寂。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成功驱逐了占领台湾的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这本是大好事,但在当时的清政府眼中,这是个麻烦。因为郑成功占据台湾,为他抗清增加了筹码,清政府消灭郑氏势力的难度加大了。

1662年,郑成功逝世,郑氏集团内部分裂,清政府趁机和荷兰殖民者勾结,进攻郑氏在大陆的根据地—厦门。郑成功之子郑经派人到海上截击,谁料岛上的守将投降了清军。郑经只好放弃厦门,退守台湾,厦门岛归清兵所有。

由于清兵水上作战能力比不过郑氏军队,于是清政府就想出了“迁界”这一办法,也就是划定一个濒海范围,将居住在这个范围内的居民强制迁移,以此来防止郑氏从厦门岛等沿海地区获得接济。

迁移限期三天,三天之后没迁走的,就会被杀头。三天后,清军开始扫城了,先是杀光未迁走的百姓,然后纵火烧房、烧船、烧树木,以防止被郑氏军队利用。厦门因为以前是郑成功抗清的根据地,所以清理得尤其彻底,破坏得也就尤其严重。经过这么一番折腾,那个鸟鸣林幽、富裕繁盛的厦门不见了,成了清军水师的一个停泊场所。

迁界政策确实让郑氏家族束手无策。因为那时台湾还没被开发出来,郑氏政权急需大量物资,没有大陆补给是很致命的。在这一政策作用下,施琅攻陷台湾,清政府统一全国。但不得不说,这个政策让厦门的繁华热闹戛然而止,重归于寂,对厦门伤害巨大。

迁界政策划定的濒海范围从三十里左右,到四十里、五十里,乃至二三百里不等,划定后在沿街界设界碑甚至修界墙,私自越界者杀无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