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作为消息面最为敏锐的主体,其一举一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比如陷入“流言蜚语”的正荣地产,就经历了股债双杀。
虽然在第一时间,正荣地产矢口否认相关传闻,但“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这不,如今的正荣地产,不仅还不起传闻中的2亿美元永续债了,还要对旗下所有存续的境外债都寻求交换要约了。
其中,2022年内将到期的有5笔境外债。
其他房企都是对眼前即将到期的美元债进行交换要约,正荣地产一不做而不休,全部境外债“一锅端”。反正都是“赤裸裸”胁迫债权人就范,大不了债务重组。
正荣地产如此行事,或多或少牵连到了另一家闽系房企融信中国。
毕竟,正荣地产的老板欧宗荣,和融信中国的老板欧宗洪,二人是亲兄弟。
而就在正荣地产深陷泥潭之际,融信中国同样遭遇了股债大跌。
如今,融信中国正在紧急行动,包括回购美元债和出售项目公司股权,以此来稳定市场信心。
只不过,融信中国的危险,显然不可能就这样简单平息。
正荣地产“胁迫”境外债全部展期2月11日,正荣地产遭遇“黑色星期五”。该交易日内,其股价暴跌66%。
而在同一天,正荣地产存续的美元债价格也遭遇下挫。
这一变故,源于正荣地产的一笔永续债。
今年1月,正荣地产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差钱”,在1月4日发布公告称,将于3月5日偿还2亿美元的永续债。
受此消息的影响,市场对于正荣地产的境外债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信心。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正荣地产并没有对得起这份“信心”。就在2月11日,有消息称,正荣地产将不会赎回这笔2亿美元永续债。
对此,正荣地产矢口否认该消息的真实性。
但是,再硬的嘴巴,也抵不过现实情况的残酷。
2月18日,正荣地产正式公告称,将无法偿付3月5日到期的2亿美元永续债,并对该永续债提出“同意征求”:希望豁免债券持有人提出的任何索赔及违约,并将其票息重置日改到2023年3月6日,相当于展期一年。
对于这份“同意征求”,正荣地产还加入了一份“威胁”——如果方案不通过,可能无法悉数赎回债券,并进行债务重组。
公开信息显示,除了这笔2亿美元的永续债之外,正荣地产共有11只境外美元债券和1只境外人民币债券仍在存续期,未兑付本金共计约30亿美元,其中5笔需在2022年内兑付。
也就是说,正荣地产这是要拿着这12笔境外债,“赤裸裸”地胁迫债权人就范了。
而在3天之后2月21日,正荣地产正式发布了寻求交换要约及同意征求的公告,涉及其目前处于存续期的所有境外债。
反正都摊牌了,不如玩点儿大的。
如今的正荣地产,不仅2亿美元的永续债不还了,连另外12笔境外债都要进行展期。
这就有点“不讲武德”了。
事实上,从财报来看,正荣地产并不是差钱的主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正荣地产光是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就有349.8亿元,覆盖短期债务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也就半年时间,正荣地产都快彻底躺平了。
近350亿元的现金,说没就没了?
值得一提的是,2月16和17日,正荣地产老板欧宗荣,合计卖出6300万股公司股份,涉及金额达5709.47万港元。
此时的欧宗荣出售股票套现,是要救自家企业吗?
融信中国面对巨额美元债苦苦支撑欧宗荣的正荣地产深陷泥潭,其胞弟欧宗洪的融信中国,也受到了牵连。
连日来,融信中国的股价持续阴跌,美元债价格也出现大幅波动。
所幸,欧宗洪并没有学哥哥躺平,开始了一连串的自救行动。
首先,融信中国于2月18日注销回购的6247.3万美元票据,占本金12.49%。
此举无非是想要给市场注入信心。
此外,融信中国还在快速回笼现金。
同样是在2月18日,融信中国发布公告称,拟以4.21亿元的价格,将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宁波海亮房地产55%股权,出售给浙江贝泽集团,完成交易后,融信中国将不再持有宁波海亮地产股权。
这笔钱,融信中国将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只不过,4.12亿元看上去不少,但是对于融信中国的短债压力来说,也只是“毛毛雨”。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融信中国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212.9亿元。这些钱,连251.5亿元的短期借款都覆盖不了,更别说应付票据和一年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了。
仅以美元债为例,2022年全年,融信中国将面临两笔美元债到期,合计金额11.7亿美元。其中,3月1日到期的债券余额为4.7亿美元,10月25日到期的为7亿美元。
也就是说,尽管频繁回购美元债,但是融信中国的美元债偿还压力还是非常之大。
而对于3月1日到期的这4.7亿美元债,是否能够按时还上,目前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人已经不相信融信中国的承诺。
这也难怪市场一直在传言其在为3月1日到期的美元债谋求展期。
事实上,相较于对正荣地产的颇有信心,资本市场对于融信中国的“预警”,早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就在2021年11月,惠誉将融信中国长期外币发行人信用评级下调至“B”。
而在同月,标普也将融信中国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维持其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B”。
对此,标普给出的解释是,“如果融信中国无法切实执行销售和现金回款计划,其偿债能力或将受到削弱”。
而在2022年1月,穆迪将融信中国的公司家族评级从“B2”下调至“B3”。
穆迪和标普的解释基本相同,“融信中国业务疲软,再融资风险增加,公司的融资渠道恶化”。
果然,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1月份,融信中国的销售额同比下降47%。相较于TOP30房企销售额34%的降幅,融信中国更加“凄惨”。
可即便如此,融信中国仍在苦苦支撑。
只不过,账面上更为宽裕的正荣地产都要躺平了,面对巨大的短债压力,融信中国能撑到什么时候呢?
一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