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全球科技领域最大的创新,无疑是大模型和生成式AI。大模型是一种颠覆性突破的技术,它不仅重构信息世界,还将重构物理世界。当下,无人驾驶就是大模型重构物理世界的一个典型应用,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
在大模型技术支持下,许多信号都在表明,无人驾驶行业正无比接近全面落地的拐点。放眼全球,美国就是整个行业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在这场竞争中,如果美国能够抢先完成全面落地,就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全球无人驾驶的广阔市场。
近期,谷歌 Waymo 宣布将获得母公司 Alphabet 50亿美元投资。而上个月,其老对手 Cruise 也宣布要获得通用汽车8.5亿美元的资金注入。2016年就开始行动的特斯拉也将在今年10月10日正式发布Robotaxi。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其社交媒体上称,所有的特斯拉车辆都将能够作为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行。但专用的Robotaxi才会对世界产生最大的影响。
在国内,对无人驾驶的讨论已经从行业视角转入了寻常百姓,这一切都在说明,无人驾驶真的要来了。
在其背后预示着更重要的一件事:中国与美国的无人驾驶之争,已经进入了肉搏战。这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竞赛,不久后就会分出胜负。
之所以说无人驾驶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工智能实力的竞争,是因为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数据算法、生态系统等方面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在于车辆能够自主感知环境、理解交通规则并作出决策。这一系列功能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计算机视觉技术使无人驾驶车辆能够识别道路标识、行人和其他车辆。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的图像数据,AI算法可以分析并理解这些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数据和算法的质量与效率。无人驾驶同样需要海量的数据来训练和验证其AI模型。无人驾驶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会生成大量的驾驶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和突发事件。无人驾驶公司需要收集、处理并标注这些数据,以训练出更加智能和可靠的AI模型。
最后,无人驾驶技术不仅仅是单一技术的竞争,而是整个技术生态系统的竞争。这一生态系统包括了传感器技术、高性能计算、通信技术以及云计算等多个方面。显然,技术生态更为完备的无人驾驶企业,更有机会率先冲出重围。
然而,无人驾驶的快速发展并不仅仅依靠于技术。美国在政策支持、市场布局、资本投入等方面都在不断加码。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无人驾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而中国目前的技术能力则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已经成为了美国制霸无人驾驶行业路上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美国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情况,其反制措施也毫不遮掩,近期有美国议员公开呼吁限制中国企业无人驾驶企业,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CEO更是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必须采取更紧迫行动,才能在人工智能竞争中击败中国。
与之对应地,许多国内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国无人驾驶的政策转变与资本加码。因为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中国无人驾驶必须加快脚步,只有在政策和立法的支撑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积累更多数据与测试经验。否则,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我们就只能眼看着美国在智能交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无人驾驶企业空怀技术能力无处施展。
对中国而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无人驾驶技术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无论是技术研发、政策支持,还是市场布局,全球都在全力以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时间就是胜利的关键。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无人驾驶必须迎难而上,不断突破,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