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看到绯闻,难道我错了吗?司马光《西江月》

凝萨 2024-09-16 02:08:35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首词是司马光的作品,寄调西江月。有意思的是,读着读着竟然发现疑似有绯闻。难道看错了,还是理解错了,别着急再读一遍。宋代文人喜欢填词,把填词当成娱乐活动,聚会宴席上如果无聊了那就填词一首吧。填词的是文人墨客,演唱词作的往往是歌姬,欣赏词作的人包括三教九流,这就是宋代的潮流活动。

宋词尤其是婉约词有个特点,男子填词模仿女子口吻。这是由于,宋词可以演唱,演唱者多为女性。这样创作方便女子进行表演,在人称上不会产生错觉。很多文人不介意模仿女子口吻填词,在遣词用句上表现出女子的微妙心理变化。

这首词让人觉得有绯闻出现,都是因为这两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是不是情侣之间发生矛盾,进而产生隔阂,乃至有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这是爱情的痛苦,这是愤怒爆发的前兆。

司马光为什么写这样的作品,他是编史书的大才子,他是文人心中的榜样。司马光诗词作品传世不多,基本上都和应酬聚会有关。就像这首《西江月》,从题材上讲是流行的情感问题,从内容上看展现了生活情趣。司马光希望通过作品打破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让人们了解他的生活。

读着像绯闻,其实就是一种写作手法,通过描写爱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让人读过之后获得精神感动。文学创作未必要对照现实中的所有细节,缺失了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不是一流作品。

如果觉得在《西江月》中看到了绯闻,会心一笑就可以了。司马光本意不是描写绯闻,他描写感情的浓度与面对感情的态度。感情靠什么衡量,很难有统一标准。通过司马光的作品让人发现有标准存在。多情无情,就像标准刻度,代表了亲热和冷漠。

古人在讲解这首词的时候,普遍觉得司马光用开玩笑的语气搞创作,不能过度解读多情无情。司马光生活在宋朝最繁荣的时期,他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享受到时代给予的荣耀。在这种环境里,难免产生享乐的思想,很难判断到底是不是司马光的心里话。

相见争如不见,有人错误理解了“争”字。实际上,这句话中的“争如”是一个完整词汇。不是说两人争吵过后,相见不如不见。这句话的意思,没有前提条件,就是不如不见。多么决绝的口吻,说出这么绝情的话语。看来即使有绯闻,也是以悲剧结尾。细品这首词,开始抱着看八卦的心态,然后想到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也许这才是司马光想要的“打开”方式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