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为“上海爷叔”

浑人带你玩世界 2024-10-15 04:45:07

因为股市,一个姓郑的“上海爷叔”成了股民“网红”,他提前好几个月就在预测牛市到来。

难免想起9个月前,另一位看尽股市风云的爷叔,另一位更年长也更配得上仰望的爷叔:《繁花》里宝总的人生导师。游本昌老先生演得出神入化,也就此让“爷叔”这个此前限定在吴语地区的叫法,成了全中国都能领会的前辈尊称。

上海滩最多爷叔。

从十里洋场时代开始,从南汇老浦东到外滩城隍庙仔到曹杨工人新村,“爷叔”就是个承载上海独特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的符号。本意是指父亲的弟弟,也就是叔叔,百年之前引申成为对成年男性的普遍称谓。

只不过,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上海爷叔,必须路子清爽,说话不能喇叭腔(沪语,意指“违背承诺”),做事勿好野豁豁(沪语,指“不守规则”)。而这一切,都源自江南士族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在此交融,不是瘪三(沪语中的“穷鬼”“流氓”),不是小开(沪语中的“公子哥”),就是那种成熟男人的醇厚品质,平素很低调,遇事有腔调。

为什么不像北京那样只有一个“爷”字?因为海派文化习惯低谦,所以要加上更贴近的“叔”。

跟“老克勒”(沪语,指“西式风格的年长男士”)、“大佬倌”(沪语,意指“老大”“老板”)也不同。身上没有笔挺服饰,手里没有把玩道具,但夹克衫配上米黄色或浅深色长裤,照样落落大方、淳朴踏实。

优雅的上海爷叔

《新民晚报》上曾经这样描述:他们是我们从儿时起就尊重、敬仰、学习的人物,像我们的爸爸,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师傅,我们的领导……

这篇2017年发表的《上海爷叔》,作者陈甬沪。熟悉地理的人肯定已经发现,这个名字分明就是最简洁的黄浦江开埠史,从宁波到上海,恰好也暗合《繁花》里的“爷叔”人生。

其实,无论是否宁波帮后裔,来到上海滩,就能生长出上海人的腔调。昔日青帮杜月笙的“高桥爷叔”自然无法照搬,但这些出身各异的“爷叔”,气定神闲地扫平摆平趟平烦恼事揪心事疙瘩事,危急时挺身而出,不显山不露水,正是石库门里一道风景线。

杜月笙旧照

上世纪能有此尊称的,在厂里往往是大师级工匠,6级铣工、7级车工、8级钳工,四邻八坊的钟表、收音机、脚踏缝纫机坏了,手到擒来。在每一波时代浪潮中,他们都有着天然的逆境求生本领,买认购证买股票,出洋求学、离岗创业,就像黄河路上的宝总,决不退缩。

而今,“爷叔”同样是通关密码。哪怕平时出入陆家嘴高楼大厦,口中习惯夹杂英文,若是向他们询问求教,开头称句“爷叔帮帮忙”,准保比叫“老板”管用。

是啊,哪个上海小囡的梦想不是将来成为这样的“爷叔”呢?正宗的“上海爷叔”,其实就是上海男人中的极品。

爷叔,模子!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