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人都有“欲望”,为什么要“节欲”?

小轩谈过去 2024-07-13 11:50:37

中国古代的圣贤,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提倡“节欲”。既然人人都有欲望,为什么非要“节欲”呢?比如儒家创立者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克己”,指的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道家的创立者老子怎么说呢?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那么老子这段话,读过道德经的人,一定都很熟悉,也不用过多解释,就是说那些好听的、好看的、好吃的,都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后果,所以人呐,不要为了欲望而活。那么面对欲望,要怎么办呢?老子提出的方案是: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

腹,就是肚子,目,就是眼睛。人只有填饱了肚子,才能生存,所以“腹”,指的是人的基本需求;而“目”,代表的是欲望,人看到外在的事物,就想要不停地拥有。

因此在老子看来,人为了生存下去的基本需求,并不叫欲望,什么是欲望呢?就是想拥有基本需求之外的东西,才叫“欲”。

打个简单的比喻,人只要吃点馒头青菜,就能很好地生存,但是当看到别人山珍海味,你也想要,这就产生了欲望,而且这个欲望往往无穷无尽,吃过燕窝,想要鲍鱼,于是你的人生,不知不觉就被欲望操纵,还以为自己是在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追求奋斗。

名利,也是如此,当一个社会所有人都追逐名利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德不配位、虚有其名的人,因为大部分追求名利的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是真正有相应的才能和道德。

一旦欲望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人们都无法控制欲望的时候,社会的风气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最后导致各种群魔乱舞,所以人类社会一切混乱的根源,都是欲望泛滥所致。

那么对于个体而言,欲望最大的危害,就是会扰乱人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市场上某个商品会突然变得奇货可居,而且往往会有一双无形的手将他的价值越炒越高,然后很多人就会像失去理智一样不顾一切地疯抢。

因为人们眼中只看到利益,欲望会蒙蔽他们的心智,不管是什么杀猪盘也好又或者庞氏骗局也好,最终的受害者,都会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而自食其果。

其实,无论是名利、美色、财富,又或者权力,任何一种欲望,只要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它就能驱动人类的发展,而一旦过度追求,就会让人迷失自我走向毁灭,正因如此,儒家和道家,才不约而同地提倡“节欲”。而节欲的方法,就是“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

我们生活在凡尘俗世,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很难做到无欲无求,但我们可以学会克制欲望,不让自己变成欲望的奴隶。

1 阅读:69
评论列表
  • 2024-08-15 12:16

    这个属于华夏哲学的范畴。中国是大清之后成立的,中国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了。边界要区分开,否则就搞成封建入侵了。 学华夏远古哲学,首先你得小心那些犹太弯弯的黑水,把各种书词义的扭曲和稀泥写成一坨的样子。其次,你要学会辨别真哲学和伪装骗人的假哲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子的道德是人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鬼的道德。不过华夏远古的道家哲学也不如中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