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存在一个认知和学习的过程,有坏习惯是正常的,家长需要用合适正确的教育和开导他,如果放任不管,他会以为自己做的就是正确的,会对他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当孩子有坏毛病时,往往根源在于家长——没有及时培养孩子好习惯,结果孩子常跟大人唱反调。其实孩子的教育往往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们教育。最近收到了一位孩子妈妈给我们们发的一段语音,给出的建议可以借鉴一下。
这位妈妈在和我们沟通时,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叙述地说:孩子总是有很多小毛病屡教不改。以前说他,还会附和说下次不会了,会改正。现在说他毫无反应,甚至还会跟你顶嘴。孩子脾气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犟。家长自己在教育孩子上也变得越来越心急。自己的脾气也是越来越不受控制。说想和柠檬老师聊聊,缓解缓解。妈妈的话几乎是一气呵成,叙述了特别多关于孩子的问题。比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一写作业就是喝水上厕所;练琴阅读书籍也是没有一个定性,不是扭扭身体就是晃晃腿,看得难受等等一些列问题。然后问我们,我们纠正他这些毛病有错吗?这是不是毛病?我们是不是要纠正?
在妈妈整个叙述中,我们几乎插不上话,滔滔不绝的讲了自己遇到的情况,在阐述自己有理的地方还提高了分贝,掷地有声的问了一连串问题,问我们是不是认同?首先,我们想说的是我们认同这位妈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及时的指出来。但是我们不认同的是这位妈妈在和孩子沟通时的语言方式。有部分家长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大的,而且自己比孩子经历的多,所以自己有绝对的权威去引导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他们既定的想法去执行,往往会感觉自己的权威在被挑战,容易发脾气。谈话也由讲道理变成了居高临下的命令。
渐渐地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不断的絮叨错误的问题,扩大错误问题的影响,期望引起孩子的重视和认同。同一个问题没得到解决的时间久了就开始焦虑,越有责任心的家长就越迫切的去纠正孩子的问题。巴不得一发现孩子犯了错误,立刻纠正,并且立刻就得到改变。下次孩子再犯,就气急败坏,着急上火,急吼吼的对孩子吼‘你怎么就是屡教不改,我们说话你当耳旁风是吗?站好,说你是不是错了,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还会不会再犯了?柠檬老师让妈妈稍作冷静之后告诉她:和孩子沟通问题的时候,首先肯定是需要冷静的情绪。
就事论事,不要带之前问题的情绪,不要带自己的其他情绪,用平静的语言沟通问题。如果家长做不到,可以深呼吸,过几分钟找个孩子能专注听你说话的时间点和孩子沟通。其次,是家长需要认识到,改正问题、纠正毛病确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孩子一出现问题,家长和孩子就是对立起来的。需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需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不要认为孩子一错,我们一说,就立刻要把孩子扳回来,没扳回来脾气就上来了。并且引导孩子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观察孩子的变化,倾听孩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