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国总统顺利访华的背后,是周总理一次次的化解危机

贪吃的骆驼 2023-11-21 07:49:40

01

在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正式访华之前,他的安全事务助理黑格先来中国打了个前站。

这位在后来先后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且连续辅佐过三任美国总统的黑格,因为在白宫的资深履历,而被人称为“政治将军”。

不过他在来到中国时,却接连打了败仗。

黑格刚到中国之初,就向我方的外交人员提出,尼克松来中国之后,所有访问的地方,都要提供一份特殊的名单,当时美国人要求提供的名单,主要涉及已经入党的人员以及真心拥护我党的人,美方认为这些人可能会是“不(dao)安(luan)分子”。

但是我方工作人员的回答,却让美方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

这份名单我方无法提供,因为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中国人,至少有八个亿!

02

美方在后续又提出,按中方要求,尼克松访华期间,在中国境内需要乘坐中国自己的汽车和飞机,这是美方很难接受的,尤其是让尼克松乘坐中国自己的飞机。

当时美方拒绝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美国之前的出访惯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在航天领域有一个硬伤,那就是我国的卫星通讯当时还很不完善,而根据美方的惯例,美国总统出访期间,不光要时刻保持对地联系,有些影像还需要第一时间传回国内。

因此黑格等美方代表提出了一些意见,惯例可以入乡随俗,但是硬伤如何解决呢?

当时有工作人人员想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临时租借美方的卫星通讯系统,不过也有人提出了随之而来的难处,租借的费用大约需要100万美元,而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才仅仅只有两亿多,而我国当时的对外汇的需求却非常巨大。

03

我方的外交人员在商量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之后,就汇报到了当时主持外交工作的周总理那里,周总理当时接到报告时,直接一锤定音:

不要一听一百万美元就想缩头,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不能有丝毫含糊!

在周总理的大力支持下,我方工作人员立刻有了主心骨,然后在随后的谈判中,处处以维护我国主权为底线,美方在看到我方的坚持以后,只好把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传回了国内,尼克松为了早日出访,也没有在坚持以往的惯例,而是同意了我方的安排。

当时和黑格一起来打前站的,还有美国的白宫发言人齐格勒,熟悉发言人这一角色性质的人,可能都知道,能担任这个角色的人,往往心思缜密,从来不会多说一句话,但是在他和我方工作人员谈判之后,他由衷的说:

我很佩服你们的精明,更佩服你们处处注意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04

最早和周总理打交道的美国高官,是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基辛格曾认为,周总理是世界上罕见的,令人衷心敬佩的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齐格勒在和我国外交人员密切接触以后,也对周总理产生了类似的看法,而黑格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这点。

因此在他和我方外交人员交谈时,曾故意对我国现状用了“viability”,但是他没有想到,周总理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周总理在查明了这个词的真实意思以后,立刻会见了黑格,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一开始的时候,黑格还有点不以为然,但是在周总理义正言辞的阐明了我方的立场以后,黑格立刻表示自己收回之前的用词,后来他还向我方工作人员表示:

久闻周恩来总理大名,今晚听他一番谈话使佩服之至。

05

可能有人知道,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在1972年2月21日,正式访问我国的,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当时美国一共来了多少人。

正确答案是,主要人员391人,再加上提前到的先遣队,和一些辅助工作中人员,这个人数更是达到了494人,这还不算完,当时为了见证这一盛况,还有很多外国的记者也来到了北京。

一次性接待这么多的人,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我国的工作人员也为此很头疼。

但是在周总理的亲自统筹安排之下,所有接待工作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单是这一条,新中国就让世界各国看到了自己外交接待实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周总理的辛苦操劳。

06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周总理当时为这次接待下了很多功夫,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晚上招待的细节。

尼克松当年就职时,按照美国总统的惯例,选了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周总理知道以后,专门在尼克松参加的宴会上让人专门演奏了这首歌。

当周总理得知美国代表团中,有人老是把宾馆提供的日常糖果拿走以后,专门让人在这些房间中多放了一些糖果。

当时我国的外交招待,有明确的要求,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四菜一汤的硬性标准,周总理为了在规定之内,更好的招待尼克松等人,特意找人了解了对方的饮食口味,然后在标准之内,就安排出了美方赞不绝口的食物。

尼克松登长城,既是我国外交接待的一个惯例,也是尼克松本人的一个期待,但是就在尼克松按原计划准备登长城之前,北京突然下了大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总理亲自协调了数十万的人员,把从尼克松入驻的宾馆,到八达岭长城的80多公里路,全部打扫了一遍,结果尼克松顺利登上了长城,不过当时最让人惊叹的,还不是八达岭的景色,而是新中国强大的组织能力。

后来尼克松对我国外交接待的评价,也是赞不绝口。

这场著名的外交事件,必将被记入史册,而周总理的英名,也必将留名千古。

参考文献:《尼克松回忆录》,《新中国外交风云》,《新中国外交》等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