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4日,秋高气爽。
河南濮阳县一个乡村。
村里一个79岁的老太太,在家闲不住,背着个麻袋到家附近的农田,捡玉米穗。
她叫张云英。
虽然上了年纪,但她身子骨很硬朗,经常出去干农活。
出门前,她和往常一样,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她就经历了此生最为惊险的一幕:
她在捡玉米穗的过程中,坠入被荒草覆盖的机井!
机井足足有30米!
井底还有多条蛇盘踞着,情况非常危急。
她后来怎样了?
张云英当时并不是在自家农田捡玉米穗。
她去的是一片很大的农田,玉米成熟后,采用大型收割机来收割。
收割机效率很高,玉米棒子都被收割走,田里留下很多玉米穗。
此前,她也捡过玉米穗,运气好,一天能捡好几麻袋玉米穗。
玉米穗可以食用,具有保健作用,也可以入药。
张云英当时已经79岁,但她习惯了劳动,在家闲不住,喜欢到田间干活。
她到底上了年纪,动作比较慢,但通过一上午的劳动,她也捡了满满一麻袋的玉米穗。
快到中午时,张云英觉得今天收获不错,就背着一麻袋的玉米穗,准备回家。
她眼神有些不好,加上背着重物,她走得不太稳。
路上有很多荒草。
她从小就在野外干活,所以对杂草丛生的地方,早就习以为常。
走着,走着,张云英一脚踏空,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深坑”。
这其实不是坑,而是深30米的机井!
井口不大,井底四周一片漆黑。
张玉英吓得魂飞魄散。
幸好井里有一些水,水的浮力托住了她。
要不然,她这副老骨头,从30米的高度跌落,肯定一命呜呼了。
另外,她背着的那些玉米穗,此时也让她的浮力更大。
幸运的是,刚好有一个中年男人,在机井附近的农田里干活。
他此时也打算收工,准备回家吃午饭。
他先是听到重重的“噗通”的声,似乎有什么落水,
然后,他又听到有人喊救命的声音。
他循着声音,走到了这个机井旁边,此时,他觉得呼救声更明显了。
难道是从井底传上来的? 他打了个冷战。
他又屏住呼吸,仔细听呼救声的来源。
没错,就是从井底传上来的!
他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跌入机井了!
于是,他开始大喊:
喂! 下面有人吗?
张云英听到井口有人,她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了一半。
她大喊: 有! 快救命啊!
王玉军听井底传来的声音,猜测应该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性。
他心里生起一股怜悯之心。
他朝井底大喊: 大娘,你别急! 很快就会有人来救你!
王玉军早年当过兵,他意识到救人必须快,
营救晚了,老太太可能撑不住。
此时,如果到附近村里,喊村民来救人,来回很费时间,
而且,村民没有专业工具,也很难施救。
于是,王玉军立马用手机拨通了110,报警。
他快速而准确地报出了事发地点。
公安局接到报警后,也非常重视,第一时间通知了消防大队,
当时消防队员们正在打篮球,一听有紧急人物,马上换好衣服,迅速出发,开车前往事发地点。
从集合,到赶到事发地点,只花费了5分钟。
简直神速。
消防员带了专业设备来施救。
到达现场后,消防员马上打开强光手电筒,查看井里的情况:
初步估计,这口机井深30米左右。
井底的水有三四米深。
30米深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
你从10层楼往地面看,不会感到恐怖。
但是,从一个70厘米宽的井口,往下看,则非常恐怖!
幸运的是:老太太半个身体漂浮在水中,
而她之所以没有沉入水里,其实多亏了背着的那袋玉米穗:
她背了一麻袋的玉米穗。干的玉米穗很轻,可以漂浮在水中。
消防战士们,先是安慰老太太不要害怕,他们会尽快营救。
此时,消防战士,也在争分夺秒地准备施救。
虽然老太太目前漂浮在水中,不会有溺亡的危险,但如果玉米穗在水里泡久了,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也会下沉。
所以,必须尽快施救!、
必须和时间赛跑!
另外,井底空气稀薄,时间久了,老太太会缺氧,不一定能撑住。
消防战士们很冷静,也很专业。
他们马上打开输氧设备,用输氧管向井底输送氧气。
当输氧管一点一点沉入井里,到了老太太身边时,
老太太以为是救自己的绳索,立马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死命的抓住。
负责指挥的刘队,朝张云英大喊:
“大娘,这是氧气管,不是绳子。
快松手!”
张云英此时着急了,她用尽全身力气朝井口喊:
“你们赶紧扔绳子下来,救我上去!"
大娘的声音里,带着万分的惊恐,也透着强烈的求生欲。
这可能是她这辈子遇到最惊险的事情了。
如果是一个年轻人,丢进一根绳子下去,这个方案也许可行。
但是,这是一个快80岁的老太太!
另外,如果将绳索放下去,老太太极有可能不会操作安全锁扣,
在往上拉的过程中,绳索可能突然松开,那么, 老太太可能重重地跌入井底,
这是有生命危险的!
既然是来救人,就不能再出现意外!
经过权衡,消防队决定派人下到井底营救老太太。
刘队在井口喊:
“大娘,你坚持住,我们派人下去救你!”
张云英这时才松了一口气。
井口只有70厘米,而且越到下面越窄,这意味着下到井里的人,要比较纤瘦的人才行。
几个身强体壮的消防员,倒是积极请缨下去救人,但机井的结构,决定他们不适合。
最终,这个任务落到了身材瘦小的刘晓静身上。
刘晓静看起来比较瘦小,但他体格并不差,而且专业素质过硬,而且有救援经验。
属于胆大心细的那种。
刘晓静系上安全绳索慢慢地下到井底。
他的工作是将安全绳索系在老太太的身上,让队友能将老太太安全地拉上来。
越往下,越觉得阴森森。
井口直径约70厘米,到了中间,只有50厘米宽。
而且井的四周都布满了青苔。
刘晓静带着对讲机,一直与井口的队友们保持着密切联系。
等他快接近张云英时,发现大娘已经接近奄奄一息的状态。
因为机井很窄,刘晓静只能停在老太太的上方,然后准备将绳索系在她身上。
在系绳索时,刘晓静朝水面看了一眼!
他当时带着头灯,离水面也很近。
这一看,他简直吓呆了:
只见水面先冒了几个泡,然后看见几条大蛇吐信子。
而且蛇身上有红斑!
刘晓静第一反应就是这可能是毒蛇!
尽管心里非常紧张,但刘晓静还是极力保持冷静。
为什么刘晓静下来后,蛇就开始吐信子?
蛇的视力几乎为零,它们是通过舌头来感知周围,进而判断近旁物体的大小和方位。
当它们仰起头,分叉的舌头从嘴里向外不停地伸缩,这说明它在用舌头探察周围的情况。
蛇天然具有红外线感知能力。
刘晓静当时带着头灯,灯散发着热量,导致他身体的温度比张云英要高,
蛇通过舌头感知到了旁边有异物侵入。
刘晓静看到水里的蛇有四五条,而且长得比较粗。
它们在不大的空间里不安地游来游去,似乎是在静待机会,等时机成熟就发起进攻。
刘晓静发现蛇都是朝着他吐信子。
相反,这几条蛇并没有注意到泡在水里的老太太。
原来,井底的水温比较低,老太太在水面泡了半个小时,体温比平时要低。
发现蛇的目标是自己,刘晓静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下。
于是,他故意在水面上方扭来扭去,以此来转移蛇的注意。
如此一来,蛇就不会注意离它们更近的老太太了。
刘晓静仔细地将绳索套在老太太的腰部,然后系好安全扣。
当老太太终于离开水面,远离了那些虎视眈眈的蛇,刘晓静才松了一口气。
刘晓静在老太太上方,他先上来了。
而此时又发生了很惊险的一幕:
离井口只有几米的时候,原本绑在老太太腰上的绳索滑到了腋下!
极有可能滑落下去!
可能是老太太过度受惊吓,加上年老体衰,体力不支,才导致如此。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刘晓静决定再次下井,
他下到和张云英并排的位置,然后将安全绳索牢牢地系在老太太身上。
最终,成功地将老太太营救上来!
整个救援过程,花了50分钟。
张云英被救上来时,全身瘫软无力,虚弱得连话都快说不出,似乎从鬼门关里走了一回。
她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并无大碍。
有一些擦伤,但只是皮外伤,
有一些过度惊吓后的应急反应,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来看望她的亲友和村民,都对老太太说:
“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出院时,老太太对营救她的消防员们很感激,动情地说:
“真的太感谢他们了,到死也不会忘了他们,
要不是有他们,我就死在井里面了。”
这件事之后,为了安全考虑,村里将废弃的机井封住了口,还立了警示牌,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张云英能够获救,要感谢消防员及时赶来相救,而且营救方案考虑得非常周全。
最后结局是好的,老太太被顺利营救了上来。
而负责到井底施救的消防员刘晓静,他对这段经历也一直记忆犹新。
他事后接受采访,说道:
“那20多米的距离,当时对我来说,显得尤为漫长。
尤其是看到那些长有红斑的大蛇,当时非常担心蛇会攻击老太太。”
后来有专家检测,井底长有红斑的蛇,其实没有毒。
它们长有红斑,是因为长期待在井底形成的。
而这些蛇,其实也是不小心滑入,然后一直被困在井底。
向这些可爱的消防战士们,致敬!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老太太79岁的高龄,还到荒草地里干活,虽然是自愿的,但也值得深思。
END 点个赞吧,谢谢你的支持!
参考信源:电视报道
作者| Linda
责编| 若水
关注我@Linda时光之心,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你好 ! 我是Linda(琳黛), 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家族沉浮、个体际遇的真实故事。
欢迎点赞、评论、或私信我,互相交流,
任时光荏苒,不忘初心,坐看云卷云舒。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